这是文章头部
1953年夏秋之际,时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带着夫人张烽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皮国宏、皮国勇,回到了阔别二十四年的家乡——安徽金寨县。
金寨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地处安徽省的西部、大别山的腹地,与湖北、河南两省相邻。金寨县的东边是六安市裕安区、霍山县,南边是湖北英山县、罗田县,西边是湖北麻城市、河南商城县,北边是六安市叶集区、河南固始县。
1914年8月30日,皮定均出生在金寨县古碑镇戴家岭的一个佃农家庭。在古碑镇戴家岭,皮家世代贫穷,时常以给地主帮工为生。皮定均出生刚刚半年多,他的父亲便因为痨病去世了,这无疑让贫穷的皮家更为雪上加霜。
皮定均3岁那年,他的母亲改嫁他人,从此幼小的皮定均便和患有眼疾的爷爷相依为命。春去秋来、年复一年,皮定均在艰苦的环境中慢慢长大了。从8岁开始,皮定均就给地主家放牛,他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品尝着生活的艰辛。
多年之后,皮定均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说道:“小时候,我家很穷,要吃饭、要穿衣,我就去给人家放牛。放牛的时候,我会把牛赶到荒山上让它自己吃草,而我则会跑到妥当的地方玩耍。我最喜欢把牛赶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玩了,不会被别人看见。”
在指挥打仗的间隙,皮定均还会喜笑颜开地给战士们讲家乡的故事:“大别山的喜鹊会藏粮食,它们把花生、大豆叼进一个隐蔽的小洞,然后在上面盖一些枯枝野草。等到了冬天,喜鹊便会找到这些小洞,把花生、大豆刨出来吃。我最喜欢找这些小洞了,我把喜鹊藏的花生、大豆取出来,拿回家和爷爷一块充饥。”
大别山的春天,万物复苏,满眼望去到处都是象征着生命的绿色,幼年的皮定均赶着牛,欢快地跑着笑着;大别山的夏天,骄阳似火,侧耳倾听到处都有蝉鸣鸟叫的万物之声,幼年的皮定均躺在树荫下,悠然地进入了梦乡。
大别山的秋天,叶黄果落,诱人的芳香随着山风拂面而来,幼年的皮定均将野果塞进嘴巴,嘴角流下了香甜的汁水。大别山的冬天,白雪皑皑,崎岖的道路上看不见人的踪迹,幼年的皮定均拿着木棍到处找喜鹊藏的花生和大豆,冻得发红的稚嫩脸庞,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大别山,练就了皮定均的筋骨;大别山,磨厚了皮定均的脚板。这座大山养育了幼小的皮定均,他在大山上爬着、跳着、奔着、走着,慢慢长大了!
1928年,革命的队伍来到了金寨县。“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穷人们要团结在一起”、“为了穷人干革命”,听着这些振聋发聩的宣传口号,14岁的皮定均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从小就具有抗争精神的皮定均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家乡的童子团,由于他工作积极、敢于斗争,很快便当上了童子团团长。
1929年12月底,鄂豫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取得了胜利。在革命的烈火硝烟中,皮定均迅速成长了起来,15岁的他正式参加了红军。从此,皮定均,这个大别山的少年,离开了古碑镇戴家岭,开始了“征战万里、浴血疆场、功勋彪炳”的革命生涯。
在革命生涯早期,皮定均先后参加了鄂豫皖斗争、开辟创建川陕根据地,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在此期间,皮定均不断历练成长,他担任过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红军步兵学校营长。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之后,皮定均又被任命为教导师第2团团长。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此时,皮定均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后担任教导团第1营营长、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8月,皮定均奉命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并担任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豫西地区。
在这一时期,皮定均指挥游击支队独立奋战三个多月,在豫西大地上燃起了熊熊抗日烽火,成功打开了豫西抗战的新局面。后来,皮定均指挥游击支队,和兄弟部队一起,开辟创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如今,在河南巩义新中镇建有一座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纪念馆之内有50余间展室,以浮雕、展板等形式重现了皮定均和战士们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这是要多说的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皮定均还迎来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当时,皮定均在太行军区担任军分区司令员,组织上给皮定均派来一个新搭档——政委徐子荣。在徐子荣到军分区上任之前,刘伯承特意交代说:“子荣同志,你这次到军分区工作,我有一个特殊的任务交给你。”
徐子荣有点纳闷,急忙问道:“师长(太行军区成立之后,由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兼军区机关,刘伯承既是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长,又是太行军区司令员),有什么任务,你就直说吧,我一定完成!”
刘伯承笑着说道:“你到军分区之后,要多关心一下皮定均的婚事,尽快给他找个伴。”
徐子荣听了之后也笑了起来,他向刘伯承敬了个军礼,然后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徐子荣到达军分区驻地之后,找了个机会问皮定均:“司令员,咱们军分区这么多女同志,你看中哪一个了?”
此时的皮定均其实已经有了心上人,奈何人家姑娘始终不答应。面对徐子荣的这个问题,皮定均如实说道:“张烽。”
徐子荣这时候并不认识张烽,但是他拍着胸脯说道:“好,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徐子荣下来了解:张烽,原名张凤兰,比皮定均小9岁,1923年4月21日出生在河北涉县一个贫民家庭。1938年,张烽在家乡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现在担任军分区妇救会主任一职。
不久之后,徐子荣找来张烽谈话,他以组织的名义询问张烽对皮定均的意见。当时,张烽刚刚20岁,是一位亭亭玉立、美貌动人的女子。面对徐子荣的询问,张烽说道:“徐政委,我对皮司令员没有任何意见,我现在还年轻,暂时还不想考虑个人的问题……”
徐子荣明白了张烽心里的真实想法,他并没有说什么。后来,徐子荣利用各种机会,为皮定均和张烽牵线搭桥,希望他们二人能够深入地熟悉熟悉,增进了一下感情。毕竟,谈恋爱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擦出爱情的火花。
1943年6月,皮定均由于工作安排,要被调到另外一个军分区任职了。此时,要与张烽分别了,皮定均心里非常不舍,而徐子荣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徐子荣和皮定均很快商量出来了一个好办法——直接请张烽的家人来当说客。
有一天,徐子荣再次找张烽谈话,当说起张烽和皮定均之间的关系之时,张烽有点害羞了。在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之后,张烽内心里慢慢地对皮定均产生了爱慕之情,不过张烽毕竟是个女孩子,有些话,她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当天晚上,张烽正准备休息,突然听见了敲门声。当张烽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皮定均带着张烽的家人来了。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家人了,张烽非常得激动和开心。这时候,张烽的姐姐把张烽拉到一边,开始嘘寒问暖,互诉思念之情。
不一会儿,张烽的姐姐提起了皮定均,并且把皮定均美美地赞扬了一番。张烽自然知道姐姐的意思,脸一下通红了起来。就在这时候,皮定均走了过来,他直接说道:“张烽同志,我喜欢你已经很久,这次我把你的家人请来,就是想当着他们的面,请求你嫁给我,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皮定均说完这句话,张烽的家人都被感动了,他们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张烽的身上。此时的张烽已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望着大家期待的目光,她羞涩地低下了头,嘴里发出了轻微的一声:“嗯。”
不久之后,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举办了,新郎是皮定均,新娘是张烽。在同志们真切的祝福声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皮定均和张烽结成了一对革命伉俪。从这个时候起,皮定均和张烽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彼此始终深爱着对方。
全面抗战胜利之后,随着(老)中原军区的组建,皮定均被任命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1旅旅长。不久之后,皮定均迎来了革命生涯中的一次巨大考验。当时,敌人调集30多万人的军队对中原军区发起进攻,企图打通进军华北地区的通道。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下,中原军区组织了著名的“中原突围”。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皮定均率领第1旅伪装成主力部队,反方向朝东转移,以迷惑牵制敌人。在转战过程中,皮定均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水平,他率领部队穿插周旋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把强大的敌人耍得团团转。
后来,经过20多天连续奋战,皮定均率领部队最终成功冲破了敌人的堵截和封锁,在胜利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撤退重任的同时,第1旅也整建制地到达了苏皖解放区。这一战,皮定均率领部队创造了奇迹,从此第1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皮旅”,成为了一直名震天下的英雄部队。
后来,皮定均一直在华东野战军中工作,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一职。到了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4军,皮定均又先后担任副军长、军长。在这一时期,皮定均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上海战役,立下了非常多的战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皮定均还指挥志愿军第24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中,皮定均指挥部队进行了40多场大、小战斗,共计歼灭敌人13000余人,为迫使敌人接受停战协定开创了重要条件。1953年7月下旬,皮定均从朝鲜回国,很快被任命为福建军区副司令员。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皮定均从鄂豫皖到川陕,从川陕到延安,从延安到豫西、从豫西到华东、从华东到朝鲜,他于二十四年间征战万里、浴血疆场、功勋彪炳。1953年夏秋之际,皮定均怀着对那座大山的思念,带着带着夫人张烽以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皮国宏、皮国勇,踏上了回乡之路。
一路上,皮定均开心地向夫人张烽讲述着自己的童年,讲述着那座大山的醉人风景。欢声笑语不时从小汽车中传出,一切是那么的美好。离家越来越近了,皮定均的心情却始终无法平静——二十四年过去了,当初那些熟悉的脸庞,不断浮现在皮定均的心头。
到达金寨县之后,基本上没有像样的路了。皮定均下了汽车,他带着夫人张烽走在前面,一名警卫员找来一条扁担,将年幼的皮国宏、皮国勇放进箩筐里,挑着他们走。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幕,皮定均的话越来越少了,他沉默着走在乡间小路上,不时停下脚步,抬头远眺。
细心的张烽发现了丈夫的不对劲,她关心地问道:“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走累了吗?”
面对妻子的关心,皮定均仍然心情沉重,他说道:“没有哪里不舒服,我想,或许我们不应该回来……”
张烽有点纳闷,丈夫以前心心念念想回家要回家,如今马上就要到家,却说出“不应该回来”这样的话。按理说,将军征战二十余载,如今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皮定均却表现得如此反常,张烽实在是理解不了。
皮定均也没有向张烽解释什么,几人一路寡言少语走到了古碑镇戴家岭。听说皮定均回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了,皮定均热情地和乡亲们打招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时光可以改变人的容颜,但是改变不了的是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当天晚上,皮定均和家人住在古碑镇戴家岭,直到深夜依然有乡亲前来和皮定均叙旧。晚上睡觉的时候,皮定均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思沉重。
第二天一大早,皮定均就催促张烽和孩子们起床。张烽还以为丈夫皮定均有什么安排,可是当她听到皮定均说出“我们回去吧”这句话之后,顿时愣住了。张烽原本想问为什么,可是想想皮定均这一路来的不寻常反应,便没有开口。
皮定均在家乡只住了一晚便走了,乡亲们也不了解,有人甚至说:“人家当大官了,看不起乡下人了。”
在返程的路上,皮定均一言不发,任由张烽在旁边满腹牢骚——“我就不明白,你没有回来之前朝思暮想,回来之后只住了一晚上便走?”
直到多年之后,皮定均才向张烽吐露了心迹,而张烽听到皮定均说的话之后泪流不已。原来,皮定均回到家乡之后,有很多乡亲来找皮定均,打听他们亲人的下落,让皮定均非常为难。尤其是当年和皮定均一起参加革命的十四个小伙伴,现在只剩下皮定均一个人了。
当时,如果皮定均对乡亲们说出实情,那么这些乡亲们一定会非常伤心难过。就这样,皮定均为了不让乡亲们失望,他临时改变了行程,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家乡,连自己的祖坟都没来得及去看看。因此,皮定均对张烽说:“回家乡只住了一晚,是因为我心里太难受了。”
每当想起这件事,张烽都哽咽不已:“老皮怎么不想在家乡多住几日?他一想到参加革命的儿时伙伴,全都牺牲了,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心里很矛盾很痛苦也很不舒坦。当天晚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这个问,我儿在哪?那个问,我哥在哪?还有人问,孩子他爹在哪?老皮心里怎么能受得了?”
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根据金寨县党史资料记载,该县曾有十万青年参加红军,后来的幸存者仅数千人。与皮定均一同参加红军的十四个小伙伴,后来先后牺牲在了战场之上,仅皮定均一人生还。面对乡亲们的询问,皮定均难免心里难受,所以他仅在家乡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走了。
从此之后,皮定均虽然仍旧思念着家乡,但是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1955年,全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当时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后来,皮定均还先后担任过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重要职务,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因所乘坐直升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最初,皮定均将军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后来,应豫西当地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一部分骨灰被迁出安葬在位于河南登封的烈士陵园,一部分骨灰按照皮定均夫人张烽的愿望,迁葬在皮定均遇难殉职的地点——福建漳浦深土镇的灶山之巅。
让我们向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是文章尾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