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将近9亿网民,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为庞大的数字国家。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网络生态治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际的行动。近年来,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13项“清朗”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关闭群组、贴吧26万个。一个个数字,既折射出网络空间存在问题的纷繁复杂,也映照着整治网络乱象所取得的扎实成效,更折射出国家治理网络环境的决心。任何成绩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从乱象到有序,“共治”可谓发挥了至关重要。

“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网络平台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是维护网络秩序的“主阵地”,应该主动高效建立互联网数据管理制度,时时做好网络安全监控监测力保互联网平台用户信息不泄露,不良违法信息不上网,全力履行好平台的运营职责,为网民安全、健康、文明上网撑起“保护伞”。

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须有担当。广大网民是网络社会的主体,也是净化网络空间的主力军,在网民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捍卫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离不开每个网民的积极参与。一个有担当的网民,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可以发布,什么信息属于不良违法信息不可以发布。广大网民不仅要做网络的受益者,还要做好网络空间的“环卫工”,通过运用举报、投诉等手段及时清理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全民参与治网的同时,也要做好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相关部门作为网络文明的“守护者”,应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联防联控的职责,进一步规范、完善网络运行法律规范,加大文明上网的科普、宣传力度,做好网民文明上网的引导工作。如果政府能最大限度的凝聚人心,网络治理就可能事半而功倍,这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家治理网络空间的重要目标。

任何一滴水都可以折射出耀眼的彩虹,网民和网络就有这样的辩证关系。只有亿万网民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才能奏响网络好声音。(辛集市检察院 何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