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湾子里已经办了两场丧事,其中一场是家里一个宗亲(往上数不知多少代是一个祖先)的婆婆去世,另一场是在湾子里的亲人。与父亲一起奔丧自是不必说。

老家的湾子,我们都是一个姓,有25户百来人,其中整户搬出的有3户。按照习俗,谁家出了丧事,每户出1人帮忙上山事宜,其中总管固定1人,负责各项安排调度,16人抬杠(非本家人),若还有多的人打杂。整户搬出的不强制要求出人参与,但是,不参与的话,家里有人过世,湾子里不出面帮助上山。

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毕竟,每个人都是有这一天的。

一、抬杠人最尊贵。

常话说“娘亲舅大”“父亲叔大”,一般办事都是舅舅大。但是,在葬礼上,最大最尊贵的是抬杠人。

不管是叔伯,还是舅爷,抑或是在外当老板的姑爷,对所有抬杠的人都是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可以说,关系越亲,对待抬杠人越尊敬,生怕有一丝怠慢,更不谈孝子了。

上席的时候,包括叔伯舅爷都是在外搭的棚子里吃饭,唯有抬杠人在屋里吃。孝子要对每个抬杠人单独敬酒,外面吃饭的人则可以一次敬一桌。

二、出嫁的女儿大还是侄大?

一场丧事,花费最多的基本都是已经出嫁成家的女儿,这可以说是表现自己的一点孝心,也可以说是给娘家做脸面的。

点歌上墙名单顺序,是严格按照习俗排列的,谁在前谁在后区分明显。大体上是按照先里后外、先男后女、先大后小排列。其中男女大小好理解,里外是指家里的人和其他人。家里人包括子女和户主兄弟的子女。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儿子一家,而排在第二位的却是侄子,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女儿,后面是侄女,外侄子、女(户主姐妹的子女),舅侄、女等。

这是总管和湾子里的老人们拟定的排序。对于侄子为什么排在出嫁的女儿后面,也问过,没有给明确回答,只是说一直都是这样安排的,也可以说是本地的习俗。

对于任何一个父母来说,肯定是自己的子女最重要,不会有人认为侄儿比自己的女儿还亲。但是,对于一个宗族来说,侄子比出嫁的女儿重要些。

有句老话说的好,“侄子门前站,就不算是绝户人”。家里哪怕有两三个女儿,出嫁了就没有了。而侄子,基本上都是在身边。当然,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留在农村的少。

但是,可以说根不一样,也可以说以后埋的地方不一样。三代五代以后,叔侄关系还在,而出嫁的女儿就不一样了。

至于那些没有后人的叔伯,不用说,基本上都是侄子帮助养老。给没有后人的叔伯扫墓的侄子,就更多了。

站在亲情上,自然是女儿重要。而站在宗族传承上,侄儿比出嫁女重要,也是说的过去的。

三、以后谁来抬杠

很多人说现在的丧葬是陋习要取消,即浪费了大量钱财,又耽误了年轻人赚钱的时间,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反正一句话,缺点多多。

但是,作为祖上一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习俗,个人觉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改革,但是主体还是要保留的。这不仅是对逝去的先人的重视,也是对活着的其他人一种安慰,就像看着别人也是看到了自己。

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抬杠后继无人了。现在主体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父辈,以及开始接手的八十年代的哥哥们。

抬杠是个苦力活,年纪大的人吃不消。像之前族里的婆婆去世,父亲就没有被安排抬杠,而是打杂。现在,湾子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跑的近的,基本上也都会主动回来。

不知道以后是个什么情况。

跟他们开玩笑说“路又远又不好走,以后要不用机械化算了”,结果,毫不意外的被说教了。

生老病死,作为自然规律,无需避讳。办一场丧事,也是对湾子里人心的一次凝聚加强吧!

一家有难,家家参与,各自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宗族的意义,还是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