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资源日益枯竭,水污染、荒漠化、核辐射、大气污染、酸雨蔓延、极端天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固体废弃物泛滥等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应对日趋恶化的生存环境,国际社会将每年的4月22日设立为世界地球日。

一、“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它起源于1970年4月22日丹尼斯·海斯在美国各高校发起的一场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当时全美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地球日活动。人们拿着环保标语,呼吁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在“地球日”举办20周年的1990年,地球日活动从美国向世界范围扩展,之后逐渐衍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活动。当年的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活动,自此,“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现在全球已有超过190个国家参加了这项活动。我国参与“世界地球日”活动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1970年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因此被称为地球日之父。

二、设立“世界地球日”的意义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关注。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举行活动,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1970年的地球日推动了西方环保法规的建立,促成了美国于同年12月成立了国家环保局,促使联合国于1973年成立了环境规划署。地球日作为全球性活动,能够广泛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通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于我国而言,“世界地球日”是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

三、珍爱地球从你我做起

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自然资源部门要做好宣教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引导建设绿色矿山、保护地质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二是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期间,紧紧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利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专题节目、活动专栏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和宣教活动和地质灾害知识科普讲座。三是弘扬李四光精神,倡导青少年学习地球知识,增强节约意识,守护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给青少年内心埋下低碳生活、爱护地球的种子,引导他们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球的意识。

(二)相关协会要做到正确引导

一是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号召公民用实际行动来关爱地球,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出行方式走进更多家庭。二是低碳生活对节约资源、守护国土空间、保护地球家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倡导低碳生活,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加人们对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从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三)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一是善待地球,不断提高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积极践行“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二是珍爱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粮食,自觉使用环保手提袋,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三是积极参与自然资源科普知识网络有奖竞答活动,通过答题方式掌握更多的自然资源知识。

人与地球是生命共同体,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环境的变化就是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面对日趋恶化的生存环境,了解地球、善待地球、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关注资源环境,争当地球卫士,为建设地球家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