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1945年8月,150万苏联红军跨过中苏边境,向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时任苏联少校的刘亚楼回到中国,参加了这场战争。
由于苏联士兵内部的条令并不严格,这也导致很多兵痞在东北做了许多坏事。刘亚楼得知此事后,和韩光紧急前往苏联司令部,进行交涉。
结果在路上,刘亚楼的车被苏联士兵拦了下来。他们用枪指着刘亚楼,让他交出身上的钱财。
刘亚楼大怒,他直接跳下车,用熟练的俄语大声责问:
“你们这是犯罪!你们是哪部分的,叫什么名字?”
刘亚楼
几个苏联士兵听见他说俄语,顿时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其中一人端着枪指着刘亚楼,大声地说道:
“中国人,你没资格管我们。”
刘亚楼冷哼一声,拿出军官证,说道:
“我是苏军司令部少校,正要找芝曼诺夫将军。”
几个士兵看见刘亚楼的军官证,吓得连忙求饶,刘亚楼警告他们:
“以后你们再这样做,我会在军法处等你们,滚!”
随后,刘亚楼前往司令部报告了这一现象,苏联司令部立即下令,开始整顿士兵。
本以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但是没多久,一场大事件爆发,直接惊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斯大林。
刘亚楼
那是1945年11月16日晚,老巴夺(现哈烟厂)的下坡突然传来一声枪响,惊动了周围的人。人们跑过去查看情况的时候,才发现地上躺了一具尸体。
这具尸体并没有穿军装,人们便只是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谋杀案而已。然而当与死者同行的的人说出此人的身份时,众人才知道,大事不好了!
地下躺着的这名死者,正是苏联红军少校、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
经过警卫员的描述,人们才知道,开枪的是两名苏军战士,原因是他们想要发一笔横财,于是便趁着夜色抢了卢冬生和警卫员的行李、手枪。
并趁着卢冬生转身时,向他开了枪,导致卢冬生太阳穴中弹,当场毙命。而警卫员及时卧倒、顺坡滚下,逃过一劫。
卢冬生
事情发生后,中共东北局领导陈云等人悲痛万分。刘达更是捶胸顿足,口中喃喃道:
“都怪我,如果我坚持着回去取行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一晚,东北局主要领导先后抵达哈尔滨,并在东大直街178号开会。会议结束后,有人提出陈云的行李就在附近,需要有人去取一下。时任陈云秘书的刘达,正要动身,卢冬生按住了他的肩膀,示意他去取就行。
毕竟此时的东北还由前苏联红军占领,会俄语的卢冬生去取,能减少一些麻烦。但刘达执意去取,就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人提议:
“还是冬生同志去,我这里有一支手枪,你带上吧!”
刘达见卢冬生执意要去,再加上有人开口,也就没再坚持。这样,卢冬生和陈云的一名警卫员一起走了。
但不幸的是,在两人回来的路上,遇上了苏军两名不法分子。他们不仅强行抢走了他们的行李和手枪,还对卢冬生开了枪。
刘达
原本只是去取一趟行李这样简单的事情,卢冬生却意外被害,这让刘达内心充满了愧疚。当卢冬生被害的消息传回中央后,许多领导人纷纷扼腕叹息,悲痛不已。
收到消息的贺龙悲痛地说:
“当党和人民需要他做更多工作的时候,他不幸与世长辞了。这是党和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作为卢冬生的一个同甘共苦的战友,我深知道这一损失的沉重。”
在众多资料里,并没有记载陈赓将军收到卢冬生死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场景,又说过什么话。但无疑,他一定是那个最为悲痛的人。
因为陈赓将军失去的不单单是一位战友,更是一位家人、兄弟。
陈赓
陈赓与卢冬生自幼一块儿长大,兄弟两情同手足,亲密无间,以至于陈赓走哪都得带着他,两人参军之后,更是一同出生入死,相互之间数次拯救了对方的性命。
卢冬生小的时候,家里面穷得吃不起饭,他只好到陈赓家(陈家是湖南大家)当牧童,给陈赓家放牛,陪陈赓玩耍。陈赓从来没有将小冬生当作仆人,两人关系极好,经常一起上山打鸟,下河摸鱼。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1916年,陈赓怀着一腔热血,毅然参军,选择以身报国。
那年陈赓14岁,卢冬生才9岁,陈赓无法带着年幼的卢冬生一起上战场,兄弟二人只能暂时分离。
陈赓
陈赓走后,卢冬生选择离开了陈家,去湘潭一家工厂做了徒工。不同于陈家的仁厚、宽容,这里的工厂除了无休止的压榨之外,还不把这些来自于贫苦家庭的劳工当人。
八年牛马不如的苦难生活,让卢冬生明白,
要想真正出人头地,就必须像陈赓大哥那样,参加革命。所以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入到唐生智的湘军第四师当兵。
命运就是这么巧妙,卢冬生随部队到武汉时,
意外地再次遇到来唐生智特务营当营长的陈赓。
昔日故友相见,两人十分开心。往日一幕幕浮现,再加之今日又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两人的友情愈发深厚。
1927年,陈赓带着卢冬生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会场作战的时候,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陈赓带着卢冬生走在最后面。敌人一梭子一梭子的子弹打来,陈赓终究躲闪不及,左腿中了弹。
膝盖筋和脚腕骨两处断裂、刹那间鲜血就染红了草地和田沟里的水。
南昌起义
敌人就在后面追击、陈赓中弹不能继续前进,卢冬生该怎么办?他轻轻地摇动陈赓,说:
“营长,我扶你走!”
陈赓清楚自己的状况,严厉地说:
“不行,你别管我,你自己快走!”
可卢冬生怎么愿意将陈赓丢下不管?
他执意搀扶陈赓,明确表示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
陈赓狠狠地推了卢冬生一把:
“快走!”
敌人越来越近,卢冬生见陈赓执意要自己走,
他就躲在周围的草丛里,看着躺在死人堆里的陈赓,只要情况不对,他就打算以命换命,为陈赓吸引敌人注意力。
卢冬生
清理战场的敌人一个接一个翻动每一具尸体,眼见着佯装死人的陈赓被狠狠地踹了一脚,卢冬生都打算冲出去的时候,敌人又将目标投向了其他尸体。有惊无险,就这样等了几个小时,另外一批人马又再次到了战场。
原本装死的陈赓,被这批人马打了一枪托,陈赓偷偷睁开眼一看,才发现是起义部队,连忙说:“
我是自己人!”
一旁蹲在草丛里的卢冬生也窜了出来,高声说:
“我证明,他是我们的营长。”
就这样,陈赓逃过一劫。可他的伤势实在太重,好在有卢冬生一路照顾。可到了大埔,接下来的行程愈发艰难、后面追兵也越来越多,所以组织决定让陈赓就地养伤,
此时卢冬生站了出来,一再表示必须将陈赓抬到汕头。
陈赓
他考虑到陈赓腿伤,若是就地养伤,恐怕会留下后遗症。若是跟着大部队到汕头去,还有更好的医疗环境。陈赓也坚决要跟随大部队行动,两人一路颠簸就进了汕头。
可敌人的追兵追兵就在后面,陈赓刚在医院安顿下来,起义军就被迫撤出。周恩来安排人给他们送钱、送信,结果在医院没找到人,以至于卢冬生两人都不知道撤退的事。
这下好了,整个城都是敌人的人。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医院因他们是起义军干部,又下了逐客令。这汕头是待不下去了,再加上陈赓需要治疗,
卢冬生决定带着陈赓去香港。
从汕头到香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自然是船。在护士、工人的帮助下,两人登上了复航以来,第一条去香港的船。正因为这是复航以来的第一条船,船上鱼龙混杂,也有不少起义军的同志。
卢冬生
很显然,这条船并不安全。船刚靠岸,巡捕就上船搜查。这可把卢冬生急坏了,若是陈赓的枪伤被发现,肯定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好在他机灵,找了把椅子请人将陈赓抬了下去。
可巡捕并不打算放过船上任何可疑分子,还没等他们休整,
巡捕房的人就照着他们一顿拳打脚踢。若非卢冬生护着陈赓,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从会昌到汕头、汕头到香港,一路上他尽心尽力照顾陈赓,可谓是情真意切,这让陈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少但两个人谁都没有说感谢的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到了香港之后,在卢冬生带着陈赓一路东躲西藏,总算到了医院。可医院一检查是枪伤,就直接将他们推出门外,根本不敢收
。有病不能治、有家不能回,这让两人第一次感到迷茫。
陈赓
好在陈赓天性乐观,看见不远处的西餐馆,开玩笑说来香港吃顿西餐也好。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话,可卢冬生却当了真。拿出身上仅剩的20元,去买了一份西餐。
这让陈赓万分感慨:
“冬生,你太老实了!”
这是陈赓第一次评价他,而这份评价也一直伴随卢冬生一生,更甚于成为最终殒命的导火索。
如今身上仅有的20元也花了,也没办法住院,接下来怎么办?两人一合计,决定去上海找党中央。
因为没钱,卢冬生就忍着饿、挨着冻,四处打听去上海党组织的消息,最终在一位工友的帮助下,买到了船票、找到了一张行军床。
在狭小的货舱里,陈赓躺在行军床上,而他则蜷缩在一旁。船到了汕头,周逸群也上了船。
这一路上周逸群、陈赓都不方便露面,都是卢冬生跑上跑下,照顾他们。
周逸群
在卢冬生的照顾、护送下,三人得以平安抵达上海,找到了党中央。神经时刻紧绷的卢冬生,这才得以安心休息,而陈赓则被送进医院治疗,与妻子团聚。
一天,周恩来突然来到陈赓家中。进门之后,周恩来和两人简要地分析了当下形势,并认为,贺龙、周逸群必须到湘鄂西开辟革命根据地。
而看重卢冬生能力的周恩来,此番前来,就是希望卢冬生能够护送两人到湘鄂西。
得周恩来看重、深受组织信任,这当然是件好事。可卢冬生却有点不高兴,因为他不想离开陈赓大哥。
周恩来
陈赓此时真情流露,说:
“从感情上来说,我真不愿你走。可要留你,我怕耽误你!”
瞧着卢冬生泛红的眼睛,陈赓继续说:
“你跟着贺军长、逸群去闯吧!只要咱俩不翘辫子,还会有见面的一天。”
陈赓对卢冬生寄予了厚望,临走前,他再三嘱咐卢冬生:
“将来你要带兵,有机会,你要争取补习文化,上上学,尤其是锻炼说话,口才是成大事必备的条件。”
在卢冬生即将离开上海前,周恩来决定由陈赓和其妻子王根英作为卢冬生的入党介绍人,让其入党。
跟随陈赓多年的卢冬生一直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得到周恩来首肯,也算全了他多年来的心愿。
1927年12月22日,卢冬生告别陈赓、王根英等人,踏上了新的征途。在去湘鄂西的路上,卢冬生向贺龙、周逸群介绍着相应情况。一路走走停停,到了观音洲。
王根英
观音洲上有十几个团丁(旧时壮丁),贺龙打算夺了他们的武器。船徐徐靠岸,一行人上了岸。见到团防队长后,贺龙一把抓住队长的手,说:
“我是贺龙!有件事麻烦你,特地来借枪用用!”
这可把团防队长吓坏了,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一旁的团丁见势不妙,刚要举枪,只听一声枪响,举枪的团丁就倒在了地上,开枪的人正是卢冬生。
卢冬生果断开枪,让其他团丁吓破了胆,急忙丢下手中的枪。
就因为这一枪,贺龙缴获了十几杆枪、两百余发子弹,后来他回忆起这件事,满脸遗憾地说:
“卢冬生这一枪打得好,立了一个不小的功劳,只可惜......”
因为卢冬生这一枪,周逸群、贺龙对他更加信任。甚至于部队分散行动时,贺龙常常将其带在身边,形影不离。
贺龙
年关暴动后,贺龙部队接连遭受挫折。每次队伍刚拉起来,还没来得及整顿、宣传党的方针决策,就被冲散了。
这让贺龙深知,要想开辟新的根据地,就必须在党的组织领导下进行。可如今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该怎么办呢?
思前想后,贺龙决定派卢冬生再次回到上海寻找党组织。从湘西到上海,这么远的路程,结果贺龙东拼西凑,也只找到
六个铜板做路费
。并不是贺龙不愿给他更多的路费,这就是整个部队的家当。
六个铜板就六个吧!拿着这六个铜板,卢冬生一路风餐露宿,打过小工、住过牛棚,千里跋涉,硬生生走到了上海。
贺龙
这里的“千里跋涉”,可是真的千里!到了上海之后,没来得及休整的他,又接到任务:先到湖南帮助重建省委机关,然后再回湘西。至于贺龙那边,党中央也指示人送了信。
心系贺龙的卢冬生,还是决定听从党中央的安排,到湖南开展工作。此时湖南深陷白色恐怖,素有“死地”之称。
卢冬生工作能力强,因此湖南省委有心将他留在了湖南。之后因省委机关被破坏,他不得已回到上海。
此时他才知道这几个月送往湘西的信都未成功,卢冬生请愿前往。当卢冬生带着机密文件在鹤峰大山里找到贺龙时,
此时他身边只有91人、72支枪,而他送来的党中央文件如久旱逢雨,让贺龙见到了希望。
贺龙背后为卢冬生(后排右一)
当得知近几个月卢冬生遭遇的事情,贺龙更是后怕不已。凭借中央一次次传递文件、卢冬生一次次担任交通员,原本在大海中没有方向的贺龙,如同见到灯塔一般,重获新生,而其领导的红四军迅速发展到4000人。
卢冬生显然是有能力、有党性的,不单单陈赓、贺龙器重他,就连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十分看好他,
为此贺龙特地向中央打报告,希望不再让卢冬生担任交通员,就专心留在红军工作。贺龙此举,大有培养卢冬生之意。
他也没有辜负贺龙的一番好意,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一路累晋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尤其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卢冬生率领两个营再次断后。但因为敌人实在太多,他率领的部队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但他依旧坚持抗战,硬生生将这支部队拉扯到了1000多人。
贺龙
1933年1月,他率部和红三军主力在鹤峰会师的时候,不仅带来了这支千余人的队伍,还带来了几万元银元、布匹,为红山郡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长征期间,他更是担任排头兵,在其指挥下,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
除了善于指挥、甘于奉献,卢冬生还是一个敢于说真话、做实事的人。也是在长征期间,一位团长被污蔑成延误战机、支援不力,打算将其枪毙。这时候他站出来说:
“这个团长当红军当了这么多年了,身上挨了多少子弹,因为一个过错,就杀?我们看干部是看他一时的表现,还是看他一贯的表现?”
在他的坚持下,这位团长才幸免于难。为了让这位团长心里好过,他还专门拿出自己的毛毯、20块大洋,让警卫参谋亲自送到这位团长手上,希望他能理解红军、理解党。
在战场上,他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在部队,他是爱兵如子的将军。也正是因为这一品格,他才深得贺龙等领导人的器重。
卢冬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0师,他担任该师358旅旅长。
兴许是陈赓当初说让他多看书、多说话,他向中央打了报告,希望到苏联学习,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
其实早在红军期间,他就努力看书、写字。这次到了莫斯科,他除了学习俄语、军事、政治、经济,还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理解。
戎马半生,卢冬生在学习时,并没有表现出急躁、不耐,反而十分认真刻苦。
就连周恩来到莫斯科治病时,也夸奖了他,还勉励他要继续努力学习,并且赠送了照片签名留念。
苏联学业完成后,他本打算回到国内继续战斗,谁知道苏德战争爆发,他只能被迫滞留在远东地区,成为了一名苏联红军军官。
卢冬生在苏联(右一)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已是苏联少校军衔的卢冬生回到祖国后,先是被调到长春帮助陈云工作,负责和苏联红军联络,之后又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来到哈尔滨。
任谁也没有想到,本来前途一片大好的他,会在这里遭遇意外。
当晚开完会后,卢冬生带着警卫员去给陈云去取行李。回来的路上,碰上了这两名拦路抢劫的苏军战士。
其实他们之所以敢拦路抢劫,也是因为此时东北秩序混乱,再加上夜黑风高。但卢冬生瞧见这两名苏联红军战士居然在中国的地盘上抢劫中国人,十分气恼。就拿出红军军官证件,并批评了他们。
苏联红军在东北
两名苏联红军见卢冬生拿出军官证件,自知闯了祸。为了躲避处罚,他们才起了歹心,这才有了卢冬生被枪杀一事。
卢冬生被枪杀的消息直接惊动了中苏两国高层,
斯大林得知后,立即让他们查清真相,惩治凶手。然而此时,凶手早已不见踪迹,哪里还找得到人呢。
卢冬生的死,正如陈赓当初所说,他就是太过于老实。在大家争执谁去取行李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外面不太安全,还特地给他拿了一把手枪,以作防身之用。
可他还是太过于直率、性情,在遇到危险时仍然以极为强硬的姿态与穷凶极的抢劫者正面对峙,结果糟了祸事。
犹记得当初卢冬生和陈赓上海一别,陈赓说只要两个人不翘辫子,终有再见的一日。谁承想陈赓一语成谶,两人就真的再也没有见过面。
后来许多人提及卢冬生,都是满脸遗憾。遗憾他年纪轻轻(牺牲时只有37岁)就牺牲、遗憾党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遗憾一位好兄弟、好战友不幸罹难。
当时,很多人说,卢冬生如果没有牺牲,或许在开国大将中,就有他的一席之地。
55年授衔
至于为何这样说,就要提到1955年的授衔仪式。这一年,国家对素有战功的将领们进行共和国首次授衔。
在十位大将中,粟裕、陈赓、罗瑞卿等人被选中,没人不服气。但而只参加了“半个”南昌起义的许光达被评为大将,却让许多老干部们产生了一些想法。
因为即便是像王震、萧克、张宗逊这样老资历、战功多的将军也才只是上将而已。
其实在许光达得知要被授予大将的时候,
他几次三番地找到了贺龙、周总理、毛主席,提出了让衔,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但是都没有被批准。
一个原因是以许光达的资历和战功来讲,可授大将,也可授上将。另一个则是因为红二军团必须要有一个代表,
于是许光达的要求并没有被采纳,依旧在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总理给许光达授衔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说卢冬生不出事,这个名额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因为卢冬生的资历比许光达要老,且在红二军团时期,卢冬生还是该军团的四号人物。
退一步来讲,即便他在苏联滞留了数年,但从他的过往战绩、人物评价来看,55年时卢冬生的职务极有可能是上将级别。尤其是作为红二军团代表,卢冬生显然更比许光达有资格。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物,却最终死于宵小手中,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命运多变呐。
这是文章尾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