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有时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它碰上了一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局势。那么就有可能会闹得人尽皆知,无心之举也就成了错,而这错会酿成极大的后果。四十七年前的黄帅事件便是如此,当时还是中学生的她,因为一封信毁了父亲的前程。她家本来还算平静的生活,变得不平静起来,那么这位反潮流英雄黄帅最后如何了呢?

1960年黄帅出生,她家在那个年代算是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没多久便成为了中科院的一个研究人员,与当时的大多数专家一样,从容的搞着自己的科研。然而没想到,女儿十三岁那年的一封信,令他无端遭遇了一场风波。事情要从1973年说起,此时的黄帅十三岁,她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上学。

班主任十分年轻,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便要求班上的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十三岁的年纪,思想还是个懵懂状态,心思藏不住。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自然而然在日记中记下了真实的想法,事情便是因此而起。中小学的孩子都比较闹腾,黄帅班上有个同学便没忍住,上课时做了些小动作。

任课老师发现后很生气,把他叫到面前,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黄帅听到后觉得有些刺耳,遂在日记中记了下来,对老师提出了批评。事情到这儿还算正常,没成想,黄帅的班主任看了之后很不满意。认为黄帅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于是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都号召同学批评黄帅的错误。

还号召同学跟她划清界限,一时之间,黄帅成了学校里的过街老鼠。黄帅的父亲担心影响女儿学习,便希望给女儿换一个班,接待人员听了气愤却也没下文。没多久黄帅在《北京少年》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小学生无法解决自己和老师的矛盾下,给《北京少年》写了封信。杂志受到来信后派出记者,找那位同学以及闹矛盾的老师谈了话,这件事得以圆满解决。

黄帅一看也起了心思,一封信就能解决矛盾,便也给《北京日报》写了信。信是黄帅写的,自然是站在她的角度诉说矛盾,诉说委屈。这里只摘取一段: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可是近两个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师道尊严这词也不知她从哪儿听来的,但或许正是这词,触动了报社。恰好当时有人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批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典型,看到黄帅这封信后,认为找到了突破口。紧接着《北京日报》将黄帅的日记作了摘编,加了编者按语公开发表,《人民日报》也在头版头条进行了全文转载。

黄帅就这样成了家喻户晓的反潮流英雄,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或许还对她有点印象。不过没多久事情又迎来了变化,那是黄帅十六岁时,她正与全国人民一样兴高采烈庆祝胜利。但胜利的气氛还没结束,几年前的事就被翻了出来,有人叫她小爪牙。谣言四起,黄帅在上学路上经常遭欺负,正常的学习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父母,父亲被隔离审查。被逮捕、被投入监狱,开除公职,这个本来可以过着正常人生活的专家无奈地接受劳动改造。母亲精神不支,加上严重贫血,经常昏倒在地。很长一段时间,家都靠着十六岁的黄帅支撑,求学之路也变得很难。她都挺了过来,一路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又赴日本留学。

留学前夕为父亲的案子奔走,这才对当年事件始末进行调查,黄帅父亲得到平反。留学期间,她遇上了心仪之人,没多久两人结婚。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跟许多女性一样,做了两年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九十年代末回国工作,带着对母校的怀念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工作,步入中年的她愈发体会父母的不易。

父母晚年,每周都要回去看望,时常待上一两天。天伦之乐,弥足珍贵,她也总算是走出了当年那段往事。四年前,黄帅因癌症在北京朝阳医院去世,享年57岁。其实当年的事也很无奈,她能在这么多打击下闯出一条血路,也是颇为不容易。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