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兰莎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让企业“无形资产”变成“真金白银”。4月1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2023年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宣传周”活动启动大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武汉市“知产”变“资产”进一步提速,一季度已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8.6亿元,达到去年全年水平的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6亿元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中小企业数量占比90%以上,具有轻资产、多专利等特点,技术创新贡献率达到70%以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的重要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向圣俊表示,近年来,武汉市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卓有成效。武汉市正积极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工作,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单向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武汉市各金融机构,深化科技信贷产品创新,灵活运用政策性、风险分担机制和贴息贴保政策,通过推广符合科技企业的特色信贷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科技型企业融资情况呈现量增、面扩的态势。截至2022年末,武汉市科技型企业融资金额超过7800亿元,同比增长25.47%。武汉市金融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银行信贷支持科技企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武汉市推出“科保贷”“科担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款特色科技型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性的融资需求,各类科技信贷产品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增长尤为突出。2022年,武汉市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6亿元。今年一季度,武汉市已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8.6亿元,达到去年全年水平的三分之一。

“知产”变成“资产”政银企联动至关重要

然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武汉市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向圣俊称,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客户面不够广、贷款余额量不够大。截至2022年末,武汉市科技型企业贷款超过了4000亿元,入库的科技型企业近万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和数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质押物处置渠道还不是很通畅。一方面,武汉市虽然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但是相应的知识产权处置渠道、任务不够完善。质物在处置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流转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贷款企业一旦发生风险,知识产权的价值容易出现波动,导致商业银行不敢放开胆子办业务,提高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门槛。

金融如何服务科技型企业将“知产”变成“资产”,政银企联动至关重要。向圣俊建议,一是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支持框架、建立更加高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置与信贷规模相匹配的专项风险分担基金,联合各类市场主体,合理推动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的持续增长;二是希望各金融机构继续深化科创信贷产品的创新,推动科技信贷产品扩面增量。一方面要以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工作,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覆盖面,综合运用政府风险补偿和补贴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提高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能力,深入挖掘知识产权的价值,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扩面增量。另一方面,针对已发放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优化风控流程,尽早发现与处置贷款客户风险。同时积极探索质押物的处置方式,深化政银合作,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点与堵点;

此外,向圣俊希望光谷收储制度能够尽快发挥功能作用。目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设立了知识产权收储投资专项基金,这是知识产权融资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希望能够早日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