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电商和直播从业者……近年来,随着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就业群体也快速增长。如何为这些“城市奔跑者”做好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关爱,不断增强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岳塘区建设路街道通过建设红色驿站、提供各类定制服务、鼓励参与基层治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心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温暖港湾。

建设红色驿站,传递“家”的温暖

“新业态扩展到哪里,新就业群体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服务保障就延伸到哪里。”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建设路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两新企业、户外驿站,在商圈、街区、楼宇、小区打造了一批红色驿站服务点。

“不管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我们都在与时间赛跑。能够有一个地方歇歇脚,再安心吃个饭,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好了!”来自农村的快递小哥王力笑称,红色驿站就是自己在这个城市临时的“家”。我们在建设路街道看到,每个红色驿站内都设置了停车充电、饮水补给、休闲小憩、图书阅读等功能区。“城市奔跑者”们在这里真正可以做到冷可取暖、热可乘凉、饭可加热、累可歇脚、伤可用药,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莲城步行街红色驿站是全市首批打造的一类驿站,现已辐射周边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络直播、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新业态新就业人群1000余人,各类平台企业50余家。为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建设路街道还联合莲城置业有限公司,通过共享营销中心阵地的方式,由莲城志愿者和中心工作人员为商圈内的“城市奔跑者”们提供各项暖心服务。

提供定制服务,实现“能”的提升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具有分散、流动等特点。基于此,建设路街道充分整合各方要素资源,打破行业、地域、部门壁垒,创新机制、通力协作,以定制服务助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街道、社区采取“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平台企业”模式,结合“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助企“纾困增效”等活动,对新业态企业及其从业者提供多样化服务。截至目前,街道已走访摸底新业态企业20余家,动态掌握了其网点、出资人、经营运行以及企业职工和党员队伍建设等详细资料。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路街道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在“两新”领域落地生根。围绕“践行二十大·两新‘湘’当红”主题,引导两新组织党员开展了“奔跑者沙龙”主题活动和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并为大家讲授了“感党恩、念党情、跟党走”等专题党课,不断增强党员政治素养和党组织凝聚力。同时,发出了《落实“四敢”要求 全力拼经济 两新正当时》倡议,号召两新企业积极投身全力拼经济的主战场。

鼓励参与治理,推动“爱”的循环

新就业人群一头连着商家店铺,一头连着社区商圈治理。在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建设路街道注重引导新就业人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让温暖和爱在街道、社区循环流动。

以文明交通服务、文明用餐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为先导,建设路街道的“城市奔跑者”们正成为社区民情的“前哨”、街区流动的“探头”和城区的文明使者。同时,街道着力推动党员骑手亮身份,不断挖掘新就业人群在岗位建功、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社会治理中的先进事迹,搭建起实现“双向奔赴”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同时,红色驿站制定了一套积分激励机制,鼓励新业态、新就业人群通过参与社区网格化治理累积积分,兑换实物或服务优惠卡,努力将这一群体培育成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军。目前,建设路街道已招募快递小哥、外卖员等志愿者132人。街道通过他们收集、解决辖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300余个。(本报记者 丁白玉 通讯员 王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