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价值观去读《浮生六记》,大部分人不喜欢沈复,他作为男人,本事不大,啃老享乐,富贵时嫖娼招妓,贫困时不能雄起,对妻子芸多情纵有也成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乡游妓,某女与芸身材相似而与之交结,虽以爱妻之名,但身已辜负芸。沈复在月下饮酒,回忆一生浮生若梦,倍显凄凉,但不让人同情。

而芸,令人怜爱心痛,自小命运坎坷,父亲早逝,却努力活成一道光。

芸是被沈复挑选的,两人是表姐弟,沈复13岁时沈复来舅家对母亲便说“非淑姐不娶”,随之订婚。

我们认识到的芸也沈复眼中的芸,芸年长10个月,有大姐姐样,虽并非美貌过人,但诗词才气傲人,沈复醉心于芸,正是看到她腹中有诗气自华,能与之评赏艺术,畅谈赏月。

在清代,女子的才气并非是耀眼的光,待字闺中等待命运配给她一个怎样的男人,“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芸是幸运的,沈复懂得她的生活情绪,精神需求,以此妻为傲。他们的结合是半自由恋爱,感情基础深厚。但以现代眼光看待这段婚姻,称不上完美婚姻,失败的地方有三点:

❶受大家庭制约,不谙生计,不独立

江南中高等大家族,夫妇新婚一般都要依经济庇护赖大家庭的经济和人脉庇护,不必背负生计的寄生小家庭,有钱有闲去享受生活,与此同时,丧失社会生存能力。

❷不善于处理家庭关系和人情世故

沈复与父亲出门办事,父亲点名请芸娘为母亲代笔写信,但母亲总生疑芸在家书中叙述不当,导致闲言误会。而父亲发现代笔不再是芸的字迹,责怪儿媳妇不屑代劳,两面夹生。

说到底,芸没得到公婆的信任。如果写信事件能有所警醒,也不至于,出现夫妇二人帮父亲帮父亲续弦,以此得罪母亲,造成巨大家庭裂痕。

芸为沈复纳妾,相中憨园,情感投入甚多,最后却被放鸽子而芸血疾发病。沈复解释芸是因憨园负了情而郁,但我一直认为夫妇二人对外言谈举止总令人误解之处,玩笑过激,言辞不敬,好心也办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❸交友不慎,遇人不淑,识人不善

芸与憨园相见如故,便下定决心谈妥为夫纳妾之事,并安排了与憨园喜结金兰的日子,不管是为己寻闺蜜,还是为己立贤妻,亦或是为帮憨园扶持上位,都太过草率,意气用事。

以至于憨园“背叛”这样一番用心良苦,芸便忧郁成疾。

两人被迫搬出家族独立门户,家徒四壁,沈复依旧给朋友借高利贷做担保人,芸之前帮人做担保之事也遭人诽谤,两人依旧不能引以为戒。

正如父亲勃然大怒骂他们:一个想与娼妓结为姐妹,一个不求上进,却结交各种小人。确实对人情世故,结交朋友方便有一些问题。

曾国藩曾说过:“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沈复夫妻二人择友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导致朋友的质量影响了自己的声誉和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浮生六记》中沈复回顾一生发出慨叹: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浮生六记》被赞誉为“晚清小红楼梦”,因为文字中透着温情。

最美的是酒温饭熟,月光对酌,人间的至美挚爱,人心与世间美好的惺惺相惜,一段秉烛夜游的清澈时光。

最甜的是从华宇到市井,从流花庭院到浮生若梦,普通的婚姻却用素雅纪实普世的温情,处处白描,轻轻带过,若云雾绕梁,又忆往昔如璀璨烟花曾经绽放。

如果可以,没人想读卷三《坎坷记愁》部分,一连串的命运灾难降临到两夫妻的身上。《人间失格》“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因为没有得到过,所以不会有失去的难过。”

但,这就是生活的现实,不能脱离开社会环境独树一帜,不能独享生活纯美,而置家人朋友之忧而不顾。独享一人精神丰盛,置妻儿清贫而无能为力。

人活在世,最高的境界就是: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文|荣荣

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