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在禹州市花石镇白北村,一块块田地里的小麦绿油油正在打包,长势喜人。“前段时间刚刚为全村的小麦浇了一遍拔节水,今年的产量肯定还是超千斤,这都是我们提灌站管理员谢玉琴的功劳啊!”白北村党支部书记杨晓峰自豪地说。

今年75岁的谢玉琴,自从1979年担任村提灌站管理员以来,44年如一日,坚守在白北村西白沙水库旁边逍遥岭上的白沙提灌站,让这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提灌站至今仍保持着正常的灌溉功能,成为该村群众一千多亩庄稼的“保护神”和“及时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时年31岁的谢玉琴被选派到白沙提灌站担任管理员,负责看管电机水泵,满足群众抗旱浇水的需求。提灌站远离村子,孤单单地坐落在逍遥岭上,附近没有一户人家。谢玉琴二话没说,就和丈夫把家搬了过去。

不懂电路、水泵原理,她就向电工师傅学;不会判断水泵是不是出了毛病,她就慢慢通过听声音是否正常,判断机器的各种故障;遇到小毛病怎么解决?她逐步学会了使用工具接线头、换保险丝等维修技术,成了提灌站机器维护使用的行家里手。“你看,这些是电源、启动、运转、停止的按钮,我闭着眼睛都摸不错!”谢玉琴熟练地指着配电盘上的操作按钮逐个介绍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谢玉琴把农民种庄稼的节气农时记得清清楚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头上种白菜”,什么时候浇“封冻水”、什么时候浇“返青水”、什么时候浇“拔节水”等等,她都要提前准备,把机器保养、维护、试验一下,确保打开电源就能正常出水使用。

谢玉琴对工作认真负责。白沙提灌站负责着全村1750多亩庄稼的灌溉供水,并且还能延伸到下游的白龙,最远浇到罗义、刘垌、程庄等村。每年的小麦冬季保墒、春季返青、灌浆打包,夏季的玉米抢种、扬花授粉季节,如果地里墒情不足,就需要及时灌溉。一到开泵浇水时间,她和丈夫就日夜守在水泵旁边,吃饭、睡觉都是轮换班。冬天天冷水泵上冻,她还要提前烧柴把机器烤热。“最紧张的是玉米旱时抢时间浇地,一天24小时不停歇。一开泵,人就一刻也不能离开,随时守在机器旁,仔细听着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要不可就误事了。”谢玉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4年间,谢玉琴从最初的每月领几十块钱工资,慢慢涨到如今的每月250元补助。对于这样低的待遇,许多人都劝她不要再干了,可她却坚决不肯:“都不干了,咱的提灌站谁管?乡亲们的庄稼咋浇?我在站里种菜养鸡,还有一亩多庄稼,顾住生活没问题。只要我还干得动,就要继续为乡亲们服好务!”谢玉琴坚定地说。(李龙龙 葛鹏菲 刘艳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