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时的上一年爷爷就离世了,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都是奶奶带着我长大,我的奶奶对我教育影响极大,她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老人家生前讲过的一些话,我回想着记录下来。山东老乡倪萍写过《姥姥语录》,我也写一篇《奶奶语录》吧。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倪萍的姥姥和我的奶奶,就是这样一些没学历却有文化的人。
我奶奶的这些语录不是她发明创造,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些谚语,她是个有心人,年轻时听她的老人们讲过后,记在心里,积累成人生经验,以后经常挂在嘴边教育年轻人的用语。
为人处事,生活篇:
1、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2、马和骡子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人与人见面,要和气有礼貌)
3、捎钱捎少了,捎话捎多了;
4、不经不知;(凡事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
5、穷日子穷过,富日子富过;钱多,多花;钱少,少花;
6、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7、望人好,自己好;
8、好人有好报,多做好事行好;
9、穷家富路;(她闯关东的心得)
10、在家干般好,出门一事难;(她闯关东的经验体会)
11、饭前一碗汤,胜过开药方;(汤:在那时指白开水)
12、不要挑拔(是非)事,要压事(和解事务)
13、老的不孝顺,孩子就不孝顺;(其实,也有很多例外)
14、七岁看小,八岁看老;
15、从小不成驴,到老是驴驹;(其实,也有大器晚成者)
16、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17、人生七十古来稀;(此现象指1949年建国以前,国人的平均寿命三十多岁)
18、水火无情;(防洪防火)
19、煎饼、豆沬子好饭食;(粮食中都含植物油,仅加盐即吃的饮食习惯,符合科学饮食)
20、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袄横(横:放的意思);
21、天上蘑菇云,地里雨淋淋;云彩接太阳,地里下一场;
22、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居安思危)
23、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事大,就怕没有防范)
2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5、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6、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7、天上不掉饽饽;(不要相信不劳而获)
28、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要牢记教训)
29、奶奶不懂什么是红色文化,却对我讲了许多红色故事。日夲鬼子杀人放火,真得很坏,中国人打日本鬼子是完全正确的。她亲自听村里藏在家中暗处的一位老人对她说,一位日夲鬼子点上火团往房顶上扔,正好听到集合声,立马跑了,这位老人赶忙出来,把火团扑灭了,不然,以前都是草房,家家户户连在一块,那就不堪设想了。共产党八路军很好,国民党军队真得不好,有一次八路军打仗败了(应该是战略转移),国民党军队在后面撵,八路军进村后,有的住在我家里,他们都很年轻,有男兵也有女兵,喜欢说说笑笑,还喜欢唱歌,特别讲卫生,住下来就洗衣服,衣服晾晒没多久,听说要走,衣服还没晾干就穿上走了。一会撵上来的国民党兵,虽然是打仗赢了,却进村里抢东西,还骂骂咧咧。奶奶她老人家说,其实国民党兵里也有好人,我爷爷曾经被国民兵抓去当向导(带路),当初说好的他们这几名向导,只带路,到了目的地,就放回来。可是到了目的地不讲信用,又让他们这些向导扛弹药箱、运粮草等上战场,当时有位国民党兵,趁大家不注意时,用双手把我爷爷猛地推进道边的庄稼地里,我爷爷才明白过来,这位好心的国民党兵是让他逃跑,我爷爷才顺势逃跑,安全返回家中。奶奶为此一直念叨庆幸这件事,并且举例某村某人被国民党兵抓去当向导(带路),就再也没回来。奶奶等老人们口中的八路军,也指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
30、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在旧社会,过穷苦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她认为在古年间是没有的好事情,尤其她谈到她小时候对蝗虫灾害的恐惧,她叙说亲眼见到黑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地飞来,瞬间把庄稼、树叶、杂草等吃完的灾难时,仍悲伤不已,并且补充说我是没有见过那些可怕的场面。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没有再发生过这样的蝗灾。就是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她的理解是:三年自然灾荒连续大旱,出现饥荒。最后,还是战胜了饥荒。她说还是毛主席好,这在解放前想都不敢想,还不知道会出现多么大的灾难。奶奶经常说起这些话,这可是民意!
治病偏方:
1、黄莲点眼角上的肉瘤子,消除了;(她逢人就说这个偏方的奇效)
2、葱姜煮水,可以防感冒,可以治感冒;
3、苦菜败火;
4、姜片擦治头顶斑秃处,可生发;
5、相信偏方治大病;(这是过去年间无钱住院治病形成的一种观念)
6、还有约几十个药方的样子,当时我年少,不用心记,想不起来了。奶奶去世这么多年了,至今,还有老人对我念叨她老人家曾经说过的偏方,可谓深入人心。
封建习俗观念:
1、不让我学包水饺、学做饭,信奉男人没有做饭的;(至今,我也没有学会包水饺。)
2、反对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当时中国势在必行的一项基本国策。老人家却不理解,她让我当小通信员,给违反计划生育的乡邻、亲戚通风报信。并且说还是毛主席那时好,提倡让多养活孩子。
3、封建思想观念重,对下一代叫乳名(小名),不仅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人家的孩子也那样称呼,过去的乳名,各种各样,名目繁多,一些六七十岁的人,老人偶尔也那样叫,有时感觉实在不妥。老人却说有叫乳名的好,说明不老,还年轻。
4、信奉上了岁数的老人生病危重时不在医院,要在家里去世的习俗。
5、不相信天气预报,信奉求雨,老天爷的事广播里怎么能知道?(这与过去年代天气预报不准确,也有关系)
6、家里有人生病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找人叫魂或者上贡。(我们从科学角度上来说,只能是起到一种心理安慰的作用)她老人家深信不疑,虔诚地说不能不信,也不能信迷里,“实病”肯定是不管用。(但是如何区分把握好,在当时来说无法那么确切。)
后事嘱托:
1、她去世后,想她了往哪去找她。(她说这些话时,我曾经用录音机录下来了)
2、把她的相片,挂起来,想了看看。(她去世十年后,家人看到她的相片不再那么难过了,我就把她的相片扩洗后挂起来了)
3、在过去村里有去相面算卦的人,给奶奶的睌辈们算卦时,并且说到他们活多大岁数的预言,奶奶感到神奇而又有些疑惑,嘱托年幼的我,让我想着,看看算得准确吗?我按照她老人家的嘱托,留心暗暗观察,发现算得都不准确,甚至,悬殊极大。
4、还有些嘱托,不再详细诉说了……
我们沂蒙山区对逝去的老人,按传统习俗,纪念时只做"周年"(忌日),一般生日(诞辰)不再提讲。但是,地位崇高的知名人士离世后,既有纪念去世多少周年,又有纪念诞辰多少周年的习惯。为此,我对奶奶这样一位让人尊敬的平民百姓,也以此拙文记叙奶奶语录,纪念奶奶诞辰110周年吧。
【作者简介】王治刚 笔名致罡,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临朐县井头村人。从事营销工作,业余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主要文学作品:《月是故乡明》、《怀念我的奶奶》、《奋斗》、《探访朐山村》、《中国神秘的朐氏》、《中华逄氏寻根地》、《闯山西》、《闯关中》、《闯关东》、《下南湖》等散文随笔,专长于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为在外的山东移民和烈士公益寻亲二十多年,山东电视台、山东商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