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周总理找到粟裕谈话,周总理说:“你现在,估计是回不到部队了,不如来我身边,在国务院做点工作。”

粟裕笑着说:“总理,我打了一辈子的仗,地方工作我不会做。”周总理又说:“不会可以学。”

但粟裕有言在先,如果有了战争,他还要上前线,周总理当即说道:“那当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夸赞粟裕:这个人,以后可以指挥百万大军

1944年春,日军为了全面打通交通线,开始从华中调集大部队,进行南下作战,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按照毛主席的作战方针,开始集中兵力打击日军。

当时“夺取车桥”成为重要作战目标,之所以叫“车桥”是因为从高空俯瞰,5座桥梁就像是一个“车”字形。

敌人占领后,大概驻守有500多人,虽然人数不多,问题是敌人在附近修建了53个碉堡,个个十分坚固,甚至还有钢丝网,成为了易守难攻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得知后,陷入了沉思,他先是调集了主力三个团,采取攻坚战攻打车桥,他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攻占车桥,同时还要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

其实在之前和日军的对战中,我军大多都是以游击战对抗,这次同样,粟裕还组织了突击队,在指挥上,还成立了野战司令部。

据说当时叶飞负责指挥前线,粟裕掌握全局。总攻发起后,粟裕指挥两队从侧面开始进攻,仅仅25分钟,车桥就被攻破,50多个碉堡基本都被摧毁。

但意外的是,虽然外围伪军全部被歼,但暗堡里的日军却成为了棘手的问题。

就在此时,附近的敌人已经纷纷出动,开始支援车桥,足足上千人,在有卡车的地方,粟裕发动民兵,开始埋设地雷,如果是正面冲击,则是展开白刃战,经过5天的战斗,来支援的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拿下,光俘虏就有5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看,车桥一战迅速而简单,但如果分析了地形和双方作战优势,就会发现这一战其实远比想象的要艰难。

在延安的毛主席洞若观火,在总攻发起前,毛主席就意识到这一战一定很艰苦,但当捷报传来时,毛主席震惊不已。

陈毅在电报中说:“车桥一战,可以说首创了华中地区生俘敌人的记录。”毛主席则是赞扬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大歼灭战。

据说连日军东京总部也承认:这场战役,标志着新四军反攻的开始,日军开始走下坡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对这场战役,重点评价了一个人,那就是粟裕。粟裕从红军时期就一直跟着毛主席慢慢学习,也很听毛主席的话。

毛主席当时就预言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几十万的军队。

毛主席的预言成为了现实,解放战争中,粟裕在山东指挥了数十万军队,可以说挥洒自如,所向披靡,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顶级将帅。

尤其是苏中七战七捷,更是打出了粟裕的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粟裕和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一共3万余人,在接下来七次战斗中,他们共歼灭了是他们两倍的敌人。

朱德后来回忆说:“粟裕在苏中的时候,歼灭了比他自己的兵力还要多的敌人。”但是粟裕很谦虚,他说,这些胜利都是在毛主席的指挥和辅导下完成的。

1947年,顾祝同命令汤恩伯等人开始向淄博等地推进,粟裕又等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和敌人第七军以及整编48师作战。

但是最后粟裕改变主意,开始攻打敌人第七十四师,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5个纵队担任总攻,4个纵队阻击敌人,最后在孟良崮以北地区,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全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本次惨烈而浩大的战斗,共歼灭敌人3.3万余人,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

一年后,毛主席问粟裕:“你们去年在这里打了一仗?”粟裕自信地说:“是的,在孟良崮。”

毛主席问:“战果如何?”粟裕说:“全歼七十四师,击毙了张灵甫。”毛主席十分满意,甚至还拍手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和他的回忆录

在解放战争初期,毛主席其实有个外线出击的战略设想,但是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粟裕有了很多新的想法,上报中央后,毛主席也觉得可行,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粟裕的战略性建议和成功的战争实践对中央军委确立解放战争初期正确的战争指导方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首次授衔时,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他位于十大将军之首。

当时在授衔的时候,毛主席明确表示,不仅要给粟裕元帅军衔,还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说:“论资历,论功劳,论才气,论德行,粟裕完全可以授予元帅,在解放战争中,谁不知道粟裕啊。”

毛主席的话也得到了其他领导的肯定,但粟裕很谦虚,他说不论如何都不能授予元帅。

由于粟裕的强烈请求,最后粟裕并没有被授予元帅,而是十大将军之首。

后来,他给后人留下了一本珍贵的著作,那就是《粟裕战争回忆录》。

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像粟裕这样身为战区主帅的人物屈指可数,而留下回忆录的更是微乎其微,正因为如此,《粟裕战争回忆录》弥足珍贵。

1958年,一场厄运降临到粟裕身上,那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判,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是力不从心,但粟裕一直在关注军队发展,他把精力放在书写军事理论上,当时粟裕对军队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了出来,但在十年动乱期间,粟裕一直默默不语。

一直到1969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周总理找到粟裕谈话。

周总理说:“你现在,估计是回不到部队了,不如来我身边,在国务院做点工作。”

粟裕笑着说:“总理,我打了一辈子的仗,地方工作我不会做。”周总理又说:“不会可以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粟裕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开始沿着中国北部边界视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粟裕乘坐吉普车去了很多地方,他还观察了工事,哨所,部队等。

也正是这些日子,他亲眼所见,发现了部队存在一些问题,回到北京后,粟裕简单给周总理做了报告。

1971年,林彪集团垮台,粟裕感受到了一些变化,他鼓起勇气,把这些年的写的关于军队的所有问题,秘密交给了中央。

当时他的妻子楚青有点担心粟裕的安危,她说:“你这是为了什么呢,何苦,难道你这些年吃得苦还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粟裕很严肃,他坚定地说:“战争要死人的,我是一个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兵,如果我不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万一以后死了更多人,我就是历史的罪人。”

但是遗憾的是,他的这些信件都杳无音信,1975年,粟裕突然心脏病发作。

医生经过全力抢救,最后才让粟裕从死神手里逃脱出来。到了1976年1月,粟裕再一次病重。

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时日不多,他和妻子说:“我要做件大事,我要把我经历过的战斗写出来,写成书,留给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青说:“你写出来,谁看啊。”楚青有点委屈。

粟裕生气地说:“没人看就留给孩子们,当故事书看!”

粟裕向来严谨,从那时候开始,他便动手开始写回忆录,一边回忆,妻子一边帮助他录音,记录,最后整理成文章。

毛主席逝世后不久,“四人帮”被粉碎了的消息传来,粟裕松了口气,但是他还是要继续完成自己的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到了80年代,粟裕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他多次在医院被抢救,但是他的回忆录还没有写完,在这样巨大的动力下,粟裕一次次爬起来,在床上写作。

遗憾的是,天不假年。

1984年2月5日,粟裕将军带着没有完成的遗愿和这个世界告别,终年74岁。

楚青哭着说:“你安心走吧, 我会替你完后愿望的。”

粟裕去世后,楚青上报中央,希望可以把这件事继续完成,当时中央军委的杨尚昆同志得知后,把粟裕的原秘书调回去,还有粟裕的很多老战友,开始完善粟裕的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粟裕的《粟裕战争回忆录》完成,共37万字。楚青捧着这本书泪流不止:“你看到了吗?我帮你完成了。”

楚青这样评价:这部书凝结了粟裕对毛主席军事理论的深刻理解。

粟裕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也是中国人民的好将军。后人永远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