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春风十里,树树花开。不负好春色,海峡两岸各族同胞4月17日至4月23日相约三明永安,举行中华一家亲·2023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暨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省第十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同庆“三月三”,同唱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暨联欢晚会现场)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诞辰,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一些少数民族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其中,畲族“三月三”的民俗事象更为丰富多彩: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6个民族成分齐全,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里相互依存、交融共生,形成了密不可分、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福建成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生动缩影。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文化节等特色活动,福建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窗口的步伐,聚合两岸各族同胞深化交流合作,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聚能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旗交接仪式现场)

据了解,下一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将在宁德市举办。本届活动现场举行了举办地凤凰旗交接仪式。

一部两岸各民族的民俗风情盛会

春临大地,欢声雷动,4月21日晚,在三明永安非遗民俗鼓乐表演《旌鼓烈》动人心魄的激昂鼓点中,本次文化节的开幕式暨联欢会在永安竹天下震撼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鼓乐《旌鼓烈》)

本次联欢会分为“共同家园”“共同富裕”“共同进步”三个篇章,在内容创排上层层推进:以创新编排的情景歌曲《记忆的天空》、国潮摇滚《奋斗者》、闽台合作的原创舞蹈《高山青》等回溯两岸人民共创美好家园团结奋斗的历史;在歌曲《三明后生仔》青春蓬勃的律动中打开一个个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致富的故事,聚焦时代奋斗者群像;以中国台湾教授翁锦栋带领三明学院两岸师生同歌《热血耀芳华》、藏族学生分享在三明列东中学西藏班这个“梦工厂”种下梦想的故事,表达中华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国梦的愿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原生态舞蹈《高山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曲《三明后生仔》)

值得一提的是,《热血耀芳华》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由来自中国台湾、年过六旬的翁锦栋教授作词、三明学院学生谱曲,耗时4个多月所作的原创歌曲。

翁教授表示:“从台湾来到福建,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在福建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相处得也很温馨,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他们也把我当朋友、当家长,还会经常来我宿舍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岸原创歌曲《热血耀芳华》)

联欢会上,导演组还给三明列东中学西藏班学生巴宗拉姆准备了一份惊喜,不仅将她在三明的“老爹”“老妈”请到了现场,更是专程将她5500公里之外、远在西藏的“阿爸”“阿妈”也请来了,让一家人在舞台上温暖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泪目的是,巴宗拉姆的“老爹”“老妈”不仅为她带来了最爱的奶茶,还有一把永远为她敞开的家门钥匙。“老爹”说:“不管未来你在哪里,我们永远为你准备了一个房间。”“老妈”说:“要常回家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宗拉姆与三明的“老爹”“老妈”在联欢会现场)

拉姆的“阿爸”“阿妈”也特意从千里之外为拉姆的“老爹”“老妈”献上特殊的礼物——两条象征纯洁、吉利的白色哈达。

从西藏阿里来到福建三明,需要转两趟飞机、坐4小时汽车。在此之前,拉姆的“阿爸”“阿妈”从未离开过西藏,但为了这一趟行程,他们特意买了两双新鞋,只为以饱满的精气神、郑重的装扮见一见三明的家人。舞台上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石榴籽紧相拥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宗拉姆一家人在联欢会上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东中学西藏班学生在联欢会现场)

现场,来自台湾的阿美人高文俊也对这一幕印象深刻。他感慨:“今天非常高兴看见同样是阿美族的杨品骅能站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担任主持人。而让我最感动的是,我觉得整场晚会是非常温馨的,特别是看见西藏班孩子在台上一家团聚,情感被完全释放出来,让我从这个‘小家’中看见了‘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仅是一次极具民族文化魅力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场两岸各民族交流交往的盛会。通过融入多种三月三节庆习俗活动形式的表演,结合闽王在永安、三明奋斗者群像、列东中学西藏班、台湾教授翁锦栋等多个故事的呈现,这场联欢会将温暖的人间烟火与绚烂的民族风情交织在一起,将斑斓多姿的民族文化与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既有艺术感染力又有情感共鸣力。

一幅两岸各民族的乡土文化长卷

海峡两岸山海相连,两岸同胞血脉相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本次文化节举办了开幕式暨联欢会、“两岸民族共好”论坛、“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闽台融合(永安)林竹成果展暨永安竹文化展、石榴籽“民族好物”带货直播、“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省青少年学生主题演讲大赛展演、美食嘉年华·共“飨”团结宴、“闽王与畲”休戚与共专场、“畲客融合”共同家园专场等活动。

本次文化节既有以歌传情、以舞会友的传统方式,在欢歌热舞中深化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也设置了论坛、演讲、经贸、文旅等多项交流活动,展示福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绘就两岸各民族的乡土文化长卷。

4月17日到4月23日在永安竹天下举办的“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八闽华章”“中华民族·闽台一家”“多彩民族文化非遗展”四个部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血浓于水的海峡亲情,并对福建省民族乡村国家级、省级、部分市级为主的非遗项目做了集中亮相,展示了福地福文化。

4月21日在永安复兴堡举办的“两岸民族共好”论坛,以“主旨分享+座谈+展会+签约”形式,通过对时代课题“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开展研讨,搭建两岸学术交流互动平台,促进两岸学术与产业融合,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嘉宾参加在永安复兴堡举办的论坛活动)

有关领导嘉宾、两岸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会参展,其中来自台湾的专家学者和展商50多位。与会代表表达了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夯实交流合作基础、共享发展成果、共筑美好未来的共同期许,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抓住合作契机,为两岸相关领域合作探索新模式、开辟新空间,推进两岸农业合作走深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岸民族共好”论坛现场)

本次活动举办地三明为闽江之源、闽人之源、闽学之源,境内“客家祖地”、万寿岩遗址、大金湖等闻名全国。

主会场永安为“竹笋之乡”,竹木资源极丰富,有着全国最大的闽笋交易市场,同时,这里畲族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另一会场宁化,不仅有浓郁的畲文化亦是客家祖地。

紧紧依托三明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文化节设置了闽台融合(永安)林竹成果展暨永安竹文化展、美食嘉年华·共“飨”团结宴、“闽王与畲”休戚与共专场、“畲客融合”共同家园专场等活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两岸各族人民交流合作的活动设置,本次文化节在增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节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导,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三明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福建省畲家企业商会、福建省少数民族发展基金会、福建省畲医畲药协会共同主办,永安市人民政府、宁化县人民政府、三明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承办。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汇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