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没有持有新能源基金,暂时不打算买入,这个我在2022年、2023年的基金布局文章中都写过了。

来看一下中证新能源指数近5年表现:在2021年11月份涨幅触顶后便开始回调,期间虽有波动,但仍未恢复往日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基金表现:总的来说,今年来新能源基金跌幅并不算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与数字经济板块相关基金比收益就差远了:你跌的是不多,但人家涨的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说明:投资中顺应市场趋势,选对行业很重要。

理财时要注意行业周期调整,有高峰就会有低谷,没有只涨不跌的板块,不要忘了,新能源板块曾经多么辉煌。

目前火热的数字经济板块终将会如新能源板块一样陷入低谷,所以,对于行业类基金要及时止盈,不要迷信所谓的长期持有。

对于新能源基金观点

对于新能源基金观点

不结合市场趋势、基金自身的割肉或者死扛是没意义的,有些基金是不值得坚守的。

我们经常听说‘基金止盈不止损’,这也得看你持有的是什么基金,有些基金真的不能‘死拿不放’,即使亏损了。

从一季报可以发现:一些新能源基金也已经将持仓中的部分新能源股票换成了数字经济板块股票

在2022年2月的文章【2022年基金投资布局:新能源、消费、医疗、半导体、基建、军工、中概互联基金分析】中,我就写道:

对于新能源基金:
目前赛道拥挤,被动报团,后期是否会引发踩踏行情值得关注。
今年来回调很大,去年的冠军基金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今年来收益为-18.50%,又让追高者感到了冬日的凛冽。
新能源行业前两年涨幅较大,相关公司估值也存在明显透支,虽然今年来有一定调整,但仍不便宜
我们知道新能源发展前景好,但操作时也不能盲目追高,建议谨慎操作,还会调整,有一定的风险,花无百日红。
还有就是就算是要调整,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资金不可能一下子涌入传统的蓝筹股(消费、医疗等)。

在2023年的基金布局文章【2023年各行业基金走势简析:消费、医疗、信创、港股、半导体、军工、新能源】中,我也写道:

(新能源)题材炒的太烂了,趋势暂时已过,我不打算持有。
投资也要看大势: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上

投资也要看大势:顺势而为与逆势而上

超跌板块想要获得好的投资收益,还需要市场大势加持,新能源是跌了不少,但目前市场趋势不在新能源,想要底部反转,尚需等风来

数字经济、AI等热门板块必然会调整,但并不意味着资金会一下子涌入新能源板块。

对于数字经济,我认为:长期来看市场趋势仍在,但短期波动难免,及时止盈勿追高。

数字经济、AI等板块公司良莠不齐,虽说市场终会去伪存真,但目前来看还有一定的滞后性。

就我个人而言,组合中涨幅较大的影视传媒基金已于4月12日止盈

截止到2023年4月12日,今年基金理财收益率41.28%,超过99.99%财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止盈并不代表不看好相关板块基金,只是目前涨幅太大,落袋为安而已,后期若机会合适,我会根据市场行情决定是否逢低分批买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市’而为,绝不等同于盲目追热点,你要知道市场的趋势在哪里是否昙花一现,比如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逆势而上,就是与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相悖,而将来市场还会宠幸你的基金重仓股或者说你的基金所属行业,而在这个时期内,你可以逢低布局,等将来行情到来获取更多收益,当然,期间你需要付出资金的时间成本。

比如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逆势布局绝不是‘一跌就买’,有的行业会持续调整较长时间,一下跌就买入并不可取,建议逢大跌分批买入:

投资并不要求我们买在最低点,在相对低点买入即可,但却要求我们在相对高点到来时还在场,很多投资者的资金储备或者耐心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到那一刻。

作者:蚂蚁不吃土(转载请获本人授权,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