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初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孩子上了初中后,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依赖父母,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间。但是,有的家长想要平和地与孩子沟通时,孩子总会百般抗拒,不能敞开心扉。这让不少家长很烦恼,都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了。本期,正阳育英大讲堂为各位家长支招,跟各位家长分享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想要让你的孩子变得更优秀,把以下六点当作最重要的事来做。

一、完善家规,重建家庭生活秩序。

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想要进入良性的家庭生活秩序之中,就必须要优先考虑完善家规。父母要先拟出初稿来,然后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形式,让孩子参与到修改与完善家规中来。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也很容易接受,就如他们接受校规,遵守校纪一样。好的家规,能让孩子变得更加知书达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树立正面榜样,重建父母的威信。

孩子最喜欢模仿父母,这种模仿和幼儿期与儿童期不同,是有选择性的模仿,即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有利的则有意识去学。想要管教好孩子,榜样先行,家长要用心去做,日久天长,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向父母学习,以父母为榜样。

三、消除溺爱孩子,坚持原则与主见。

家长要消除对孩子的溺爱,就必须要树立家庭成员平等的意识,不对孩子进行过度的物质保障,反过来要增强对家中长辈的待遇,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分辨能力,告诉孩子家庭生活原则,让孩子认同你的主见。

四、引导孩子学习均衡发展。

家长应随时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并根据每个科目的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来判断孩子班级的学习适应程度。引导孩子,合理地分配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科目,要求孩子副科也要平等对待,均衡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中阶段,家长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明确的要求,课前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听课时要笔记,课后需要复习和作业练习。初中学生应该在预习时摘抄问题,课堂及时得到解决,积极思考发言。独立研究问题,自我接纳学习,和其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应监督孩子的课后复习,孩子在家庭作业方面遇到困难,引导孩子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并引导孩子多阅读课文。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学习科学记忆方法和思维方式,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判断学习材料,推理,分析等综合思维能力。

六、掌握孩子的日常生活。

作为家长,应该时常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并从中逐步学习。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在父母面前说老师怎么怎么了,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缺点。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必须维护教师的声望,并防止孩子,因为对教师的教育缺乏兴趣,而影响学习;家长也应该知道自己孩子,与哪些同学的关系比较好?上学放学都和谁走在一起?家长应计算孩子放学回家的合理时间,及时询问异常情况的原因,防止孩子交错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中生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增强。

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拥有足够的独立自主空间,不希望父母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们希望父母能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来交流情感,希望他人倾听他们的意见。

这种情况,孩子会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反感,对父母的管教表现出无力感,甚至与父母起冲突。

二、挑战规则。

当孩子挑战规则时,他们会表现得精神抖擞,显得没有任何活力。父母和老师通常会反对,但他们觉得,规则是没有问题的。

三、追求平等。

初中孩子的心思一般在学习上,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而家长的忽视让他们感到不安,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逃避规则。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谈判,听听孩子自己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