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肿瘤患者在确诊之后,做的最多的检查项目就是血常规了,特别是在抗肿瘤治疗期间或者出现不适症状时,经常会被安排进行常规检查。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很多患者及家属都会拿着血常规检查报告单去咨询医生:这个指标降了,不在正常范围内,要紧吗?会不会影响后续的放化疗?需要吃药或者打针吗?诸如此类。

因此,本文将就血常规及报告解读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帮助患者及家属对血常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个系统进行检测与分析。

对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而言,血常规报告单上的指标一旦出现异常箭头,就会担心病情是否恶化。但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虽然血常规检查的指标项目较多,提示异常的箭头也不少,但大多轻微的“异常”并没有具体的指示意义。

绝大多数肿瘤患者如果只是想要简单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一般只需要重点关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这四项指标。

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白细胞是最常见的免疫细胞之一,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主要负责对抗入侵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同时也具有一定识别并杀灭癌细胞的功能。

一般接受放化疗或者服用某些骨髓抑制药物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现象。一旦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值过低,人体的免疫力就会明显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可能只是小感冒就会导致患者进入ICU。因此,这些患者要定期检测血常规,以及时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异常,积极处理。

另外,如果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值偏高,也有可能是感染的信号,特别是细菌感染。不过,这并不绝对,临床发现有些服用激素的患者也有偏高的现象,又或者体内有非感染性炎症的患者,也会偏高。因此,总体来说,如果数值仅是偏高一点,动态观测即可,不必慌张。而如果数值远远高于正常值,则需怀疑白血病的可能性,需要及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血红蛋白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的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常,血红蛋白高于90,动态监测即可;低于60会采取输血的方式进行纠正,除非特殊情况不适合输血;60-90之间则会酌情安排,例如合并心脏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可以考虑输血,但就一般人群,医生往往建议采用补充铁剂、维生素B或者中药之类等进行调理。

四、血小板

在血液中,血小板是最小的细胞,但其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一样,也具有分级。若数值偏高,则有可能出现血栓,而如果偏低,则有可能引起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一般而言,血小板正常值的下界是100,如果低于100却高于50,基本上还可以勉强接受,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即可。但如果低于50,特别是低于20以下时,则必须采取必要的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措施了,否则一旦“大出血”,就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血小板正常值的上限是300,一般在400-500范围内,还是安全的;而高于500时,就要警惕血栓了,尤其是要警惕脑血栓和心血管血栓形成可能。一旦肿瘤患者合并血小板升高,其危险因素将会成倍上升。

因此,当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时,要注意排查可能存在的原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不过,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格外当心,小心诱发出血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