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园牡丹园鲜花盛开,6岁的儿子欣赏几分钟后对我说:妈妈,我觉得牡丹适合用毛笔画,幼儿园教过我们水墨写意画,如果换换颜色,就能接近牡丹花渐变的颜色。

我问:那什么花适合用水彩笔画?

他想了想说:我觉得玫瑰花或者雏菊都适合用彩笔画,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也可以用水彩笔。

我很惊讶他的见解,在此之前,我只带孩子看过两次画展,其中一次他显示出对梵高兴趣,随后手机翻看了梵高的大量作品。家里客厅墙上挂着两幅我的油画作品,除此之外,我并未关注他的艺术鉴赏发展。

6岁的孩子此刻展示出的现实与绘画之间的连接能力,还有一些创作主张,颇令我感意外。当晚我们一起翻看了一本我非常喜欢的艺术启蒙书《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内容很全面介绍了中外名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是给孩子的书,但218幅世界名画的体量,涉及53位中外绘画大师,大部分家长都认不齐全。所以在亲子阅读这本书,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个知识增量的过程。

上部分内容是:世界名画与著名博物馆
下部分内容是:中国名画与著名博物馆

孩子大概就是从这本书中体会到的中西文化有别,艺术表达天壤之别。

身在帝都,时时都有去参观艺术画展的机会。但带孩子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实话说,没有任何知识内存,赤条条面对名画,就真的只会一声叹息,走马观花地拍拍照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学现卖现欣赏也不现实。比如卢浮宫内有38000件左右展品,如果每幅作品前停留5分钟,那需要131天才能看完,我们一生能去巴黎的次数也是有限的,所以说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应该多注重日积月累。

也有妈妈会说,在家里有时间不如多读文学、历史、逻辑书籍,知识体系的打造要争分夺秒,艺术是奢侈品,也是耗时永不显现竞争的领域,要把时间用在正确的事情上。

我知道这些妈妈本身可能就不爱艺术,所以没有发现艺术的玄机。我自己是油画专业出身,虽然从事的工作已脱离绘画,但艺术熏陶和训练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

第一,艺术绘画是破译历史秘密的钥匙,绘画中的点滴细节,可以还原当时的社会、文化、各种场景。比如很少有人注意《最后的晚餐》桌子上摆放的是鳕鱼不是文献中的无酵饼和葡萄饼,而这正是达·芬奇画画时所在的米兰也许正流行吃鳕鱼。

第二,艺术培养孩子审美感知力。美是什么?很多家长都模糊概念,更别提用时间去换取摸不到的领域,想到最多的就是穿衣打扮或者居家装修而已。

以上是狭义上的审美感知力,广义指整体性的审美能力,包含审美认知能力,联想、想象能力,情感体验、释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是生理能力与心理能力、认知能力与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与情感张力、接受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综合。

这很重要的一点是体会幸福的能力,幸福来临的时候,为什么你的孩子不会笑?为什么有的人情商低到会惹人暴怒?这种能力不重要吗?

第三,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艺术鉴赏力是高级行为,就带娃大量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但实际上弄反了,前提是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等等,之后再去大量鉴赏真迹。

而儿童很难对枯燥的艺术知识产生兴趣,尤其是西方美术史是从宗教、哲学回归到人性,孩子理解很难,最好的切入点是先了解画家的传记故事。

艺术家的一生大多坎坷悲惨,克服生活的艰辛去坚持心中梦想即使在当代都是艺术家的难题,但只有经历。而以前的画家并非都出自艺术院校直接做纯艺术创作者,而是与出身、文学、社会背景,多出自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热情。

这一点是现代的孩子所缺少的力量,如今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听从老师教诲,少有接触自然,有意者师从名家,传授技巧,仅此而已。

但艺术,正是对生命的表达,对人类文化情感的记录。

推荐这本《懂名画的孩子有气质》,每一幅名画配备了很好的画家故事,以及画家在整个美术史中的时间长河中的流派和影响。一些名画现存的博物馆也有详细的介绍,名画的现有去处可以让孩子心驰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书选取的名画均是博物馆级别的艺术档案,培养孩子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都是绝佳的作品。除此之外,名画背后的艺术家们的人文故事与智慧。

尤其一些人物众多的名画,伦勃朗的《夜巡》有详细的人物动作的构图解析、《韩熙载夜宴图》有每个人的背景介绍、《方块A的作弊者》超强有趣的人物情节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千万不可严肃枯燥,有趣有料地沉浸式体验艺术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而知识内存不可只一趟趟艺术展跑,而是注重平时的累积,看展才会有更高的体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荣荣

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