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安阳高新区的“国家棉花产业联盟”

产品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行业标 准、联盟标准……标准有时像一道高高的门 槛,有时又像是一把护身的“宝剑”,关键在 于你是否拥有它。

从DVD 标准之争,到鲜乳标准之争,到矿 泉水标准之争,再到车联网标准之争,等等。 争来争去,其实就是为了掌握市场的话语权。

标准作为创新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各国博弈焦点。如今,我国棉花产业标准也面临这个问题。

据了解,我国涉及棉花的各类标准有 1000多个,普遍存在着重标准制定不重实施的 问题,标准的引导力不强,对供应链各主体无 法形成有效约束。尽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 的棉花产业链条,也不乏好的棉花品种,更不 乏好的棉花。然而,由于我国棉花品质缺乏有 影响力的标准规范,因此在认证上比较被动, 一些纺织企业宁愿高价抢购“美棉” “澳 棉”,也不愿采购新疆棉。

2016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先行先立,牵头组建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以下 简称“国棉联盟”,英文缩写CCIA), 联盟成员包括全国棉花“科研—生产一加工—流通一纺织 —服装”等全产业链近300家单位。

联盟标准作为事实标准和法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组织认可的主流模式。 CCIA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从一个组织的名称逐渐变成了一个产业品牌,甚至是中国“棉花宝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前,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一家全球 性非盈利国际性会员组织机构—— 良好棉花发 展协会(简称BCI), 以新疆生产的棉花存在 “强迫劳动”为借口宣布:暂停在新疆发放 BCI 棉花许可证。由于BCI规定良好棉花联盟的成员在产业链所有环节都必须使用认证过的 良好棉花,取消新疆棉花BCI认证,意味着新疆棉花用于生产出口外贸服装的渠道被无端切断。建立中国自主的高品质棉花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去年2月,13名“两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联名向中央呈报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和标准替代,确保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服装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 议”),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河南省决定抓住发展机遇,在安阳打造河 南(安阳)棉花全产业总部经济基地,建设 “中国棉都” (详见本期P18)。 安阳高新区则 携手中棉所和国家棉花产业联盟,谋划“中国棉谷”,以标准为引领,探索我国棉花产业国 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机制,促 进棉花产业链一体化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当然,标准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产业链的支持。要使CCIA 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更加国际化、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必须让产 业链上的更多企业认可并加入CCIA标准体系认 证中来,同时吸纳更多的国外品牌企业,共同 创响国棉CCIA 品牌。

CCIA 标准要走向国际首先要树立“中国 产业、中国技术、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中国 标准”国际化理念,其次要完成同一产业各类 标准的统一,解决“政出多门” “标准割据” 的问题,不让标准成为阻碍全产业链发展的 “绊脚石”。三是要加强“中国标准”国际化 建设与推广,将标准和认证贯穿到全产业链当 中。不断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 响力和话语权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棉都” 或“中国棉谷”的崛起,推进CCIA 标准替代瑞 士良好棉花BCI标准的进程必然加快。(项俊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