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语文课本上,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单元是用来专门学习民族精神的,从小学低年级的王二小、雨来,到初高中的刘和珍,赵一曼等,每一篇文章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从这些人物的身上,学生们开始了解爱国精神。

有些课文学起来通俗易懂,学生也很喜欢阅读,有些课文就有些委婉晦涩,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怕文言文,也怕周树人,

所以想着能不能少一些类似的课文,这样考试的时候难度就降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现在的语文课本上,这样的想法还真的实现了,

曾经让学生耳熟能详的课文被教材的编写者移除了课本,

而平时学生做的练习题以及考试的试卷中,却出现了流量明星的身影,这是好的趋向吗?

民族英雄被踢出课本,明星网红被请上试卷,学生已见怪不怪

课本上写的是什么,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材作为知识的传播载体,是老师上备课的方向,也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来源,一篇课文,

一个英雄人物的变动或许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却可能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那些英雄的精神会激励学生奋勇向前,那么,那些流量明星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微乎其微呢?

可能有些人会把这些明星上学的经历以及课堂笔记的字体拿出来给学生做榜样,但还是会引起大家的担忧。

一些常见的歌颂英雄的经典文章被踢出了课本,

那么在学生的试卷上,肯定会相应减少一些这部分的知识点考察,可这个时候,一些明星网红却被请上了试卷,追星的学生好像看到自己的偶像到了试卷上,还觉得可能是送分题,

但不追星的同学却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同学喜欢用来调侃的明星蔡徐坤,从自我介绍的时候也会学习他,就被搬上了试题中,或许让对考试感到乏味的同学眼前一亮,

可具体的作用又能起到多少呢?

一些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明星出现在了试卷中,或许可以激起他们一点点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点不能否认,可是那些本身就对这些人无感的同学,好像享受不到这种出题方式带来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如果学生本身就对这些人有反感的情绪,那是不是就会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原本能够答对的题,

却因为迷惑的选项,让学生选错了。

教材的编写者虽然不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汇集于爱国主旋律这一块,但至少有些必要的成分是不能丢的,有的同学说了,多一些明星多好,做题的时候都起劲,

关于那些英雄人物,上初中后学历史不自然就提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知识和精神的学习是潜移默化进行的,

不是将这些必要的人物和精神放在一本书或者是一个科目的书中集中学习,学生就能领略到全部。

如果把他们当成是必背的知识点来学习,学生难免会产生抗拒的情绪,

到时候应有的精神没学到,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变差了。学生追星本身没有错误,可当这些明星出现在试卷上的时候,做教育的人也应有更多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的教育素材流失,对学生有哪些消极的影响?

到那些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正确三观,引导他们形成优良品质的教育素材流失了,学生的性格和三观塑造就变得有些消极,

如果知识都是快餐化,娱乐化的,那学生学到脑子里的,也只能是一时的知识。

应该让学生们学习消化以及吸收的真正知识,

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转化为必要的智慧,如果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智慧,那不仅会影响到高考升学,还对未来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这并不是关于学生追星还是不追星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追星无度,家长该怎样劝阻?

当这些流量明星还有网红热词等出现在试卷当中,出题人的本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对于严格控制学生追星的家长来说,这与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

学生一旦形成过度的追星行为,就会影响到学业的发展,家长在必要的时候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这个时候不能一刀切,

让学生屏蔽掉喜欢明星的所有东西,只选取最重要,最能激励自己的那一个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们得和家长相互配合,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叛逆,

想要找寻心中热爱的目标,这个时候老师也能发挥沟通作用,让学生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