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呼之欲出,他们既可以第一时间感受到广大群众的冷暖,也可以感知各项政策的得失,他们是政府的形象代表,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一方乡土。

转变心态,砥砺前行。基层是检验年轻干部的试金石,也是年轻干部成长最好的“土壤”。一些年轻干部因基层苦累忙,不愿下基层、不愿待在基层,对基层望而生畏。这看似是基层工作强度大,负担重的问题,实质上却体现出部分年轻干部存在畏难心理,缺乏担当精神和进取意识的问题。为此,年轻干部要自觉转变心态,由“被迫”下基层向“主动”下基层转变。乡镇是个大舞台,基层干部勇担重任,尽显自己才华,在不断自我突破中,实现人生华丽的转变。

强化学习能力,增长才干。基层干部应当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做勤学好学乐学之人。应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要坚持学习经典书籍、学习政策理论、学习专业技术,时刻关注新闻资讯、关注最新的农村工作发展动态,保持学习敏感度。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学习调研,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基层一线掌握实情,获取第一手资料。要紧贴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敢于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创新的思维,选择有效的方法和合适的途径,科学高效地解决矛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水平,同时掌握真经、练就真才。

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基层干部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清醒地认识到责任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在基层,如果出现了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缩手缩脚,满足于做“太平官”,只会贻误了处理矛盾的最佳时机,使矛盾不断积累甚至激化,最后酿成大祸。作为一名天天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立足自身岗位实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为民谋利,温暖民心。(供稿人: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