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不妨多吃“农家饭”

近日,重温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面有这样一段剧情令笔者陷入思考。讲狄仁杰夜探民情,偶入一农户家,农户为了将家里仅有的野菜让给客人吃,自己宁愿饿着肚子。饭桌之上,一碗野菜不仅让狄仁杰感受到村民的朴实善良,更让他看到了当时的“生民之苦”。可见,吃喝里的学问可真不少。(4月26日 农民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尤其到农村基层调研,首要的就是入乡随俗,因为,乡村不同于城市,保留了浓厚的乡土本色,是以礼俗为主导的熟人社会。因此,做好乡村调研贵在突出一个“俗”字。这个“俗”并非雅俗的俗,而是通俗的俗、乡俗的俗,即要接地气。想从百姓中获得实情,就要“穿农家衣、说农家话、吃农家饭、睡农家炕”。

如果不会吃农家饭,还真有可能耽误事。比如,老乡在衣服上一擦碗筷递过来,或是茶缸上有茶渍,你接不接、用不用?这当中的差异,有时就关系着农民接下来的态度。但细节往往透露着一个人的态度,若坐不了农家凳、吃不了农家菜、喝不了农家水,那农民也会把你当成是客,说些待客之话,行些待客之道,再客客气气把你送走。我们换位思考一下,站在老乡的立场,饭桌上这些不合时宜的讲究往往会成为他们心中的一根刺,树立起彼此间的思想壁垒。心连不到一块,自然有话不会讲,工作难以进一步推进。如此吃喝反而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既是工作,也是交朋友。老百姓一旦邀请调研者住在家里,是过程中的“重大突破”。这意味着对方几乎放下了所有戒备,有助于使调研成果愈发充盈、真实。去百姓家吃几次饭,饭桌上常常能聊出意外的收获。老百姓大多热情好客,会把自己平时不舍得吃的拿出来招待。这时也需要适当的“礼尚往来”,随手给他们带一些小礼品、瓜子、罐头,贵在心意。在与老百姓的言谈举止中,饭桌话语间,与群众掏心窝“聊家常”,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大实话”。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调研工作更真、更实。
多吃“百姓饭”,才能多做百姓事,才能得到百姓心。做基层调查研究工作,就要“坐”到群众的板凳上,饭桌上听取民声、了解民情,才能把各项惠民利民的方针政策实实在在落到老百姓身上。在基层工作做调研,就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多“摸”到群众的家门口,“坐”在群众的板凳上,以一条板凳联接群干关系,在面对面中了解群众所需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全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调有所获、研有所用,如果要把这种能吃到“百姓饭”和多去吃“农家饭”的成效巩固下去、持续下去,一定会按照对症下药、辩证施策的原则,形成有问题、有思路、有举措的调研成果,再把成果运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查以致用”,更好推动工作进步、事业发展。汇聚起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智慧和力量。(文/魏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