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今天的饭菜合不合胃口呀?这儿的环境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家住回迁小区晋源花园的吕阿姨感受到了家门口养老的便利,她每天只需步行200米,就能到乐颐家•晋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楼餐厅享用午餐。青春社区党委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通过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双提升,构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友好型社区服务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阵地升级,打造家门口“15分钟生活圈”

乐颐家•晋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苏州虎丘区(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青春社区文化路上,建筑面积约1335.28平方米。服务中心内设餐厅、男女休息室、助浴室、康复理疗室、家医工作室、老年人健康评估室及心理咨询室,还建有阅览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另有会议室、理发室、洗衣间等功能服务室。“饭菜味道蛮灵个,而且只要七八分钟就能到了,能一起讲讲闲话、下棋、看书,总比在家里有劲!”沈师傅是中心启用时的首批“试菜员”,如今已成了“资深会员”。此外,晋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用餐还设有专项政府补贴。

在拓展优质养老服务内容的同时,青春社区党委在老有所“医”上也下足了功夫。苏州高新区中医医院“医养融合”家庭医生工作室在晋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每逢周三、周五下午,苏州高新区中医医院都会安排医生团队前来坐诊。家医服务团队由苏州高新区中医医院的家庭医生、护理师、中医师、药剂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共同组成,不仅可为居民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合理用药指导、老年人体检报告解读、健康咨询等一般诊疗服务,还可以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推拿理疗康复、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全科医疗服务。

除了养老服务的阵地建设,青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正有序开展,通过优化1楼和3楼的公共服务空间,更好地展示社区党建品牌,为居民群众提供活动、议事等多元服务。同时,围绕关工委“关心关爱新业态人群子女”计划要求,依托海棠花红“家”油站,加大对外卖送餐、快递行业、网约车等新业态子女关心关爱,将提供助学帮困、亲子教育、家风教育、心理疏导、主题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另开辟“小小记者站”,在暑期邀请姑苏晚报记者与孩子们一起参与社区活动,拓展社会实践能力。

青春社区党委通过“阵地+服务”的提质升级,从硬件上的“大而全”,到特色上的“小而美”,释放更多惠民“红利”,将“一老一小”的服务根系延展到每一位居民身边。

服务提档,赋能多层次美好生活需求

青春社区党委深化创新“五社联动”机制,通过“社区+共建”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针对“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发布了两个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行动,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

围绕“智慧宜居”“人文助老”关键字,青春社区党委通过“青春改造家”为民服务项目,与街道、共建企业、大学院校四方携手、多元参与,描绘适老养老服务的“新蓝图”。大学院校学生团队合流企业公益助力,以独居、残障、困难老人为对象,开展上门探访、智能安居、科普宣传等服务,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陈老伯筛选安装LED光控感应灯,为常年卧床的薛老伯家免费更换新款地漏,此外还有智能家居、家装“焕”新、燃气安检、兴趣培养、心理对话等活动,充分发挥“青纽站”党建共建平台牵引力,燃亮红色“灯芯”,照亮幸福“人心”,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暖心服务。

此外,青春社区党委紧扣为民服务、基层治理“工作主线”,抓好青年党员、学生团员“两个群体”,突出党建引领、团建赋能“两个关键”,发布“花儿与少年”党组织为民项目,通过整合青年党员、青年教师、高校学生团员以及专业社工等人才队伍,开展立德立行、文化传承、职业体验等三个主题版块的青少年校外学习实践。

除了共建项目联创,青春社区党委还在不断深挖有才有艺的退休居民,通过“社区+社团”的形式,整合达人资源,成立“青春艺家”社团联盟,围绕“老年友好”“以老带小”服务思路,开辟一老一小齐参与的社团发展路径。“我退休了几年,就吹了几年葫芦丝,从一个人干到现在有团队,很有成就感”,“丝韵乐队”的葫芦丝演奏者陈师傅已然过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接下来,青春社区党委以品牌建设为“核”,以阵地打造为“引”,以优质服务为“矢”,锚定托稳“一老一小”幸福目标,进一步做优社区“微项目”,点亮民生“微幸福”。(陆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