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每次读到这两句诗时,心里都是说不出的滋味,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但只寥寥数笔就将战争带来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丈夫离家去打仗,音讯全无,妻子在家想着盼着丈夫能早日回来,哪里知道他早已经战死沙场。不知情的妻子仍然对于未来满怀着希望,这恐怕才是真正的悲哀之处。

01

几十年前,中国深陷泥潭,面对日寇的侵略,多少男儿捐躯赴国难,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我国军民的伤亡人数达到了3500万。

2014年,一位名叫张淑英的老人终于来到了台湾,虽然93岁的她已经年老体衰,左眼几乎完全看不见,从重庆到台北的旅程对她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但为了一直未完成的心愿,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才如愿来到台湾。她是来看望一个人,一个在她心里铭刻了将近80年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要找的这个人名叫钟崇鑫,是她的初恋,也是她的丈夫。他们相识于1935年,那年,还不到15岁的她和钟崇鑫相识,两人一见钟情。

张淑英漂亮且知书达理,钟崇鑫则出身黄埔,是一名军人,在和张淑英相识时已经是中校参谋,也属于一名青年才俊了,两个人非常般配,不久就举行了婚礼。

钟崇鑫虽然出身军旅,但为人温柔,他很疼妻子,婚后,他将收入都交给妻子,他自己很节省,却从来不会约束妻子,想干什么,玩什么都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有时间还会帮忙做家务,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是好丈夫的典型了。但在当时那个动荡的时局,身为军人的钟崇鑫,注定无法置身事外。

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日寇的飞机轰炸了他们所生活的南京。战火也让这对夫妻过上了分离的生活,钟崇鑫被派往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很担心,但是她也是懂得民族大义的,国家在生死存亡关头,每个人都有责任保卫祖国,何况是身为军人的钟崇鑫。

面对分离,钟崇鑫心中也很不平静,如果可以他何尝不想陪在心爱的妻子身边,可他是军人,有自己无法抗拒的使命,他也早就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只是面对询问归期的妻子,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摇摇头。

02

到了分离的那天,张淑英送丈夫到车站,她特意给丈夫准备了新衣服,她觉得新衣服能带给人好运气,马上就要上战场的丈夫最需要的就是好运气。她也想开口求丈夫留下来,但是她知道这是毫无意义的,她受过的教育也不允许她这样做,不希望令丈夫为难,难道马上要上战场了还要拖丈夫的后腿?

车就要开了,钟崇鑫必须得走了,张淑英扭过头去不敢看他,忽然钟崇鑫跑过来一把抱住她,哽咽地说自己一定会回来的。但没想到,他最终还是没有完成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离开后,张淑英就跟随婆婆一起生活,一边照料婆婆,一边打听丈夫的下落,但是战事持续吃紧,她怎么也打听不到消息,直到1944年,她在重庆遇到了丈夫的战友,才知道原来丈夫早已经在战斗中牺牲了。

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的转年,受到刺激的婆婆就病故了。后来,她不顾家人反对决定留在重庆,不随父母前去台湾,因为丈夫钟崇鑫就是重庆人,她守在重庆,就像守在丈夫身边一样。

之后,迫于生活压力,她只得改嫁,丈夫对她很好,后来还有了3个孩子,但是在她的心里,始终惦记着钟崇鑫。直到1988年,她才和孩子们坦承心事。她希望知道前夫钟崇鑫是什么去世的,在哪里去世的,灵位又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大儿子很理解母亲的心情,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一座图书馆中查到资料,说钟崇鑫所在的部队是在1937年12月12日这天在雨花台全部阵亡。在2014年时,通过一个志愿者团队,张淑英终于知道钟崇鑫的牌位就安放在台北的忠烈祠。

当她知道这个消息后,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一定要到台湾去看一眼牌位,哪怕自己死在半路上,骨灰也要到台湾去!钟崇鑫的生命很短,但他一直活在张淑英的心里70多年,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