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白喜事的流水席是至少流传千百年的传统习俗,坐席是农村孩子最期待的一件事情。而农村流水席在众多城里人眼中,觉得在露天环境中做饭和吃席不卫生、不干净。也因此相关部门对农村流水席开始进行管理,以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但农村流水席与城里饭店酒楼相比,卫生状况就真的差吗?农村人就一定没有城里人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十年代关中西府农村流水席卫生状况

打小生活在关中西府农村的笔者,见证了农村流水席的发展和变化。十几二十年前,村子谁家婚丧嫁娶都称为“过事”。一家过事,全村都会去吃流水席。那时候的条件,过事的人家要借用别家待客用的桌椅、碗、盘子、酒壶酒盅。请一位乡间闻名的掌勺大师傅,加上本家帮忙的妇女帮厨,就组成了流水席的餐饮队伍。

所有的菜品、主食,那时候没有现成的,都需要自己做。掌勺师傅开菜单,管事的大总管安排人去镇上采购。馒头前几天就发面,自己蒸;面条安排人拉着面粉去压面的地方现场机器压制;西府有名的肘花也是大师傅和帮厨的自己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都是在院子里搭棚子,垒灶台。菜品的预加工处理就是厨房加上院子里搭建的灶台区域,预处理加工好的食品,会利用盆子、笼屉、笸箩等器具加盖保存好。

从食材采购到上桌食用,食材保存最长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天,整个过程基本保证了足够的干净卫生。唯有流水席的环境,与城里的酒店饭店无法相比,但这并不代表流水席的菜品食物就不干净、不卫生。

农村人过事很隆重,主家对待客准备的菜品很重视,就怕被人说准备的不好,招待的不好。所以,农村流水席的食材安全性反而比酒店饭店更高,因为没有利益的驱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流水席的弊端与改进

农村流水席的弊端与改进

二十多年前的条件所限,食材安全和加工过程可以得到保证。但用餐条件受当时限制,例如:筷子的重复使用以及臊子面吃完面汤回锅。

因为流水席节奏快,一轮吃完,筷子由每一桌“立席”的人(每一桌固定站一个人招呼客人,称为立席)现场清洗后再摆上桌重复使用。笔者小时候就看到有的“立席”人清洗不认真,敷衍了事。

西府有名的臊子面,吃面不喝汤,千百年来都是汤回锅。笔者小时候也不觉得有任何问题,但后来到了城里上学,就慢慢觉得无法接受。虽然高温可以杀毒杀菌,但无论是何种理由,终究是存在不卫生的观感和心理不适应。

但近些年来,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甚至一次性桌布都开始成为流水席的基本配置。西府臊子面也都有了大的改变:汤不回锅了!虽然多少有点浪费。

农村流水席卫生状况并不差,农村人生活条件好了,对流水席的卫生要求也相应提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农村流水席食品安全的新问题

现在农村流水席食品安全的新问题

以前农村流水席的食材都是主家自己采购,掌勺的厨师只负责开菜单。并且整个流水席的食材加工可以说都是村子里自己人以及本家人参与,所以食品安全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农村有了专业的“过事服务队”,从过去请师傅掌勺变成了外包形式。这些服务队承包主家过事的餐饮服务,虽然服务队的成员依然还是村子或者邻村的人,但是已经属于商业服务性质。

服务队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大棚、炉灶、桌椅、碗盘,以及酒席的承包。这种服务形式已经跟酒店里包酒席基本是一回事了,差别只是把服务场景搬到了过事主人的家里。

因为属于承包服务,主家定下一桌酒席的菜式和费用标准,由服务队老板负责采购、加工、制作。因为盈利的目的,不排除个别服务队老板为了降低成本在食材上动歪心思,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隐患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流水席整治不能一禁了之

农村流水席整治不能一禁了之

前文所述,在以前农村流水席没有商业化服务介入之前,主家以及掌勺厨师在乡间对自己的名声和信誉看得很重。所以少有食材方面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笔者打小吃过无数次流水席,也从未遇到过或听到或四里八乡有流水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

现在农村流水席“服务队”这种纯商业形式,是应该纳入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的。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对经营服务队的老板以及服务人员,应该要确保人员身体健康,并对经营安全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让“服务队”良性发展,为农村流水席提供卫生、安全的服务。

但对于农村流水席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禁止,如果禁止,无非是倒逼农民过事待客进入县城的酒店。如果这样的话,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也有悖于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和一些特色民族文化传承。

另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结婚嫁娶一般选的日子都比较集中,服务农村的酒店接待能力也有限,如果对服务队流水席一刀切禁止,会产生更多的问题。酒店在市场求大于供的情况下价格一定会提升,也会有更多嫁娶的订不上地方。

如果是白事,一般要好几天,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让酒店根本不会接这样的业务。那难道白事的传统习俗因为吃酒席的事情还不办了?

管理问题不能只管不理,一刀切管理者爽快了,但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出现,从而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农村流水席也在随着时代进化和改变,存在问题不可怕,找清楚问题所在,结合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管理条件,因地制宜,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就一定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