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三十二卦

雷风恒 震上巽下

相对并行之象 努力不懈之意

编码:001110(鱼来撞网,上平卦)

卦辞:鱼来撞网乐自然,卦占行人不久还。交易婚姻两成就,谋望求财不费难。

推断:出行凑巧,有病就好,虽有口舌,自然消了。

大象:震者为动,宜向外发展,巽为入为内向,一内一外,各居本位,故能永恒不变,喻夫妇之道。

运势:万事亨通,能恒久努力,安守本份则吉,妄动则招灾。

爱情:万事亨通,恒久如意,终成美眷。

疾病:为慢性及须长期治疗之疾。注意肝之疾。

失物:不能寻回。

诉讼:小人招祸,但宜速战速决,不利拖延,宜和解。

周易卦爻辞原文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四,田无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周易卦爻辞解文

恒卦象征常久:亨通顺利,没有灾祸,利于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象辞说:恒卦的卦象是巽(风)下震(雷)上,为风雷交加之表象,二者常是相辅相成而不停地活动的形象,因而象征常久;君子效法这一现象,应当树立自身的形象,坚守常久不变的正道。

初六,刨根挖底地深入追求常久之道,结果必然凶险,没有一点好处。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象辞说:“刨根挖底地深入追求常久之道所产生的凶险”,是因为事情刚开始,追求的目标就过于深远的缘故。

九二,悔恨自行消除。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象辞说:恒卦的第二爻位(九二)能够使“悔恨自行消除”,是由于它能够常久地守中不偏的缘故。

九三,不能常久地保持美好的品德,总会不时蒙受他人的羞辱,结果难免产生惋惜。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象辞说:“不能常久地保持美好的品德”,是说由于急躁妄动,不安分守己,没有恒心,因此落了个无处容身的下场。

九四,田间狩猎,结果却没有捕获到任何禽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象辞说:“长久地处在不属于自己应该处的位置上,又怎么能够捕获到禽兽呢?

六五,常久地保持柔顺服从的美好品德,永远坚守正道;这样的话,女人可以获得吉祥,男人则遭遇凶险。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象辞说:“女人坚守正道可以获得吉祥,是说女人一生应该只嫁一个丈夫,终身都不能改嫁他人;男人遇事应当果断处理,如果像女人那样只知顺从、优柔寡断的话,就会遭遇凶险。

上六,摇摆不定,不能坚守常久之道,结果必然凶险。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象辞说:摇摆不定,不能坚守常久之道,但是又高高在上,终将一无所成,不会有所建树。

卦爻辞注解

恒卦:通顺,无害。占问有利。有所往有利。

倒数第一阴爻:掘深掘得久,占问是凶,没有什么好处。

倒数第二阳爻:悔恨消失。

倒数第三阳爻:不是经久地(保持)他的德行,或者要受人耻辱,占问有困难。

倒数第四阳爻:打猎没有得到鸟兽。

倒数第五阴爻:经久地保持德行,占问,妇人吉,男人凶。

最上阴爻:经久地雷雨,凶。

卦爻卦辞诗

雷风恒

有恒坚定自亨通

妇随夫唱德永同

问者无恙贞得利

前行进取事昌隆

恒卦的互卦是泽天夬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32卦恒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雷天大壮(动初爻)

雷山小过(动二爻)

雷水解(动三爻)

地风升(动四爻)

泽风大过(动五爻)

火风鼎(动上爻)

恒卦的错卦是风雷益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恒卦的综卦是泽山咸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易经】第32卦 【恒】雷风恒 震上巽下

第三十二卦 恒卦

恒卦,由下巽上震组成,卦形作“”,象征“恒久”。上卦“震”为雷,下卦“巽”为风:雷厉风行,两者常相交助,喻示物情“恒久”之义。全卦揭明事物“居久守恒”的道理,就人事而言,就是敎人为善、治学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译文恒卦象征恒久:亨通,无害,利于坚持正道,利于有所往。

《彖传》说:恒,意思是恒久。阳刚在上,阴柔在下。雷与风相助,逊顺而后动,阳刚阴柔皆相应,这些都反映了恒久之意。恒久,可以亨通、无害,利于坚持正道,说明要永久保持美好的道德。天地的运行规律是恒久而不停止的;利于有所前往,说明事物的发展终而复始。日月依靠天这个载体而能永放光芒,四季终而复始变化不已才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持之以恒地保持美好的道德就能用教化来成就天下人。观恒卦所揭示的恒久之道,天地万物的一切事情均可明白了。

《象传》说:本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巽,巽为风,风雷荡涤,宇宙常新,这是恒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立于正道,坚守不易。 解读恒卦上体为震、为雷,下体为巽、为风,雷在上,风在下,这是天地间一种恒久的观象;而且风雷激荡,有雷必有风,这也是一种恒久的现象。所以尽管雷震四方,风行八面,雷与风都有着万般变化,但它们又有相对不变的守恒性。君子从中看出,世间万物虽然酬酢多变,如雷迅风骤,但为人立身则要持之以恒,坚守正道,不能改易。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译文初六:深求恒久之道,固守此道必凶,没有利。

《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的凶险,是由于初六刚开始就遽求深入。 解读“爻辞内三爻言妇道,外三爻言夫道。”六爻实际上是专从夫妇关系的各个层面来讲恒久之道,并以此推及人事的。初爻为夫妇恒久之道的开始。长男与长女刚结婚,长女就要求长男像相处多年的夫妻一样对她感情很深,所以爻辞说“浚恒”。但相知不深而又相求太急,欲速则不达,所以反而不能得恒久之道。如果长女固守此道不变,以为这就是夫妇恒久之道,必然会招致凶险,没有任何好处。故《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之所以凶险,在于刚开始就遽求深入。从爻象来看,初六居恒之始,又是巽体的主爻,但以柔居刚不当位,质柔而志刚则性躁,干事总想一步到位。固守这条道走下去,自然是只有凶险,没有好处。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译文九二:悔恨消失。

《象传》说:九二悔恨消失,是由于能恒久守中不偏。解读从爻象看,九二以阳居阴位,不得正,本应有悔,但九二以刚居中(居下卦之中位),又与六五正应,是动静皆得中。而恒卦尤其贵中,因为能够恒久于中,正也就包含在内了。因此九二以恒久守中而消悔,故爻辞日“悔亡”。《象传》进一步解释“悔亡”的原因是“能久中也”。按照一般的秩序,男子用刚不用柔,女子用柔不用刚。现在九二以刚居阴位,是女子以刚行妇道,有失正之“悔”,好在九二居中,又应六五之中,能够用中和之道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节制,才得以“无悔”。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译文九三:不恒久保持自己的德行,时或有人施加羞辱;若与之将关系贞固下去必有悔吝。

《象传》说:不能恒久保持自己的德行,说明九三将无处容身。 解读九三以刚爻居阳位,得正,然而由于九三处于下体之上,越过了中位,不能守中持恒;且应于上六,躁动不安,有守德不恒之象。以夫妻关系而论,如果女子质刚而又用刚,且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当然会受到社会与家庭的指责,招来羞辱。若与这样的女子继续保持夫妻关系,必然会发生不幸。对于朝三暮四的人,别人因不信任而猜疑,因不欢迎而排斥,自己也感到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所以《象传》说这种人将“无所容也”,即无处容身。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译文九四:畋猎无所获。

《象传》说:长久处于不适宜的环境,怎会有收获?

解读九四已离下体而入上体,上震为长男。上体三爻是从“夫”这一方谈夫妇恒久之道的。九四以阳居阴位,既不得正又不得中,因此纵然恒久,也不会有成就。正如打猎的人跑到鸟兽稀少或根本没有鸟兽的地方,待得再久,也不可能有收获。九四一无所获,说明他不能尽夫职以养其妇,如此则夫妇间的恒久就难以为继了。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译文六五:恒久保持柔美的品德,守持正固;妇人可获吉祥,男子必有凶险。

《象传》说:妇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是因为妇人要跟从一个丈夫一直到死;男人则必须因事制宜,若顺服妇人必有凶险。

解读六五居上体的中位,恒卦贵中,得中位即得恒久之道,也就有恒久之德,故爻辞说“六五:恒其德”。但六五以阴居阳、以柔居刚,所以这个德是柔顺之德,而且六五下应九二刚中,呈妇人恒久其德、守贞从夫之象,故将此种柔美的品德守持正固下去,对妇人来说是吉祥的。男子行夫妇恒久之道用刚不用柔,因此这种柔顺之德不适合男子,男子若守持此德必有凶险。因为妇人在操守上应从一夫而终其身,正是服合柔顺之德,故“妇人贞吉”。夫子应以阳刚去决断、制裁事理,不应长久地去行柔顺之德,甚至听从妇人摆布,否则必然会坏事而致凶,故“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六五的爻辞是要告诉人们恒是动态的、变化的。同样“恒其德”,妇人则吉,夫子则凶,这就启示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恒,要因事制宜。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译文上六:躁动不安于恒久之道,有凶险。

《象传》说:躁动不安于恒久之道而又高居在上,说明上六处事完全无功。

解读六五的“夫子”不知恒的动性,静止地去看待恒,结局是凶;上六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以动为恒,长久地躁动不安,结局当然也是凶。上六处在恒卦之极,居上位,象征一家之长,可是他长久地躁动不安,甚至以动为恒,夫妇间的恒久之道当然要被他败坏了。

《象传》以“大无功”解释爻辞“凶”字,意为完全失败,无回旋余地。

第04章 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②兮:语气词,可译为“啊”。

③湛:没有、虚无的意思。

④帝之先:天地的祖先,形容其出现之早。

【译文】

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导读】

“道”无形无象,它像空虚的容器一样能容纳万物,却没有边际,没有穷极。正是这虚虚实实、可大可小的“道”中蕴含着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老子指出是“道”创造了万物,是“道”支配着世间万物,做人也要像“道”一样虚怀若谷,朴实内敛,兼收并蓄。

【解析】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进一步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抽象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抽象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此,创造宇宙、天地、万物及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阐释了道的属性。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冲,通“蛊”,虚的意思。把道比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迷信、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和最形象的譬喻。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有物,它的无穷妙用对于得道之士来说,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心灵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乐的,也最能满足人的天性。在浩瀚无际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锐,锐气、锋芒,指各种自以为是的行为和轻薄浮躁的情绪。纷,纷繁杂乱、支离破碎的事物及意识。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而言。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锐气及浮躁情绪被挫消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乱都得以解除;摒弃那种张扬外显、积极进取的心态,代之以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以合乎道的观点来看待世间的美丑、善恶、荣辱、贵贱,这时的人才是清醒的、有觉悟的。“不言之教”的功用即体现于此。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湛,深沉、幽隐,指道隐而不显。“似或存”指似幻而实真,似无而实存。老子认为,道幽隐深沉,不可捉摸,看上去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他没有从正面作出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

本章旨在说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只有亲历道境,不为现象世界所羁绊,才能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幻,才可充实人们的内心。有了充实的内心,就可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以下观点:道是宇宙本源,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相互矛盾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等。此外,老子还提出了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

王弼《道德经注》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

以一个家庭的角度、尺度来看问题,不能保全一家;以一个国家的角度、尺度来看问题,不能保存一国;竭尽人自身的全部体力,也还是不够自己使用。人虽然知晓万物,治理却不依靠天地之道,所以不能周全。地虽然是由魂魄构成形态的,不遵从天的法则则不能使魂魄完全安宁;天虽然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不遵从道的法则则不能保全它的精微。虚空之物发挥作用是没有穷尽的。满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充实,充实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外溢。所以空虚而发挥作用还能一直保持空虚、不满的状态,它所能发挥作用的时间也达到无穷的极致了。形体再大,也不能牵累、束缚本体;事物再怎么纷繁复杂,也不能不留回旋余地和机动时间。万物舍弃它们的不被束缚、不充实的状态,而追求一种实实在在的依赖、满足和寄托,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存在吗?万物的本始不是像深渊一样深不可测吗?

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道的锋芒被消磨却自身无损,繁杂解除却毫不费神,与光调和却不染污它的形体,混同于尘土却不玷污它的本质,有锋芒可挫、有繁杂可解、可与光调和、可与尘土混同,这体现了一种物质性,然而与物质相互作用却并不改变它深刻的本质,这不正是一种深沉而似有似无的状态吗?地有它的固定形态,地的能力和品质不可能超过它的形体所能承载的;天有它的广阔形象,天的能力和品质不会超过它的形象所能包括的。天地被它们的形体局限而达不到的,不正 是天帝的始祖吗?帝,这里指的是天帝。

苏辙《老子解》

夫道冲然至无耳,然以之适众有,虽天地之大,山河之广,无所不遍。以其无形,故似不盈者。渊兮深眇,吾知其为万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万物之宗。

人莫不有道也,而圣人能全之。挫其锐,恐其流于妄也;解其纷,恐其与物搆也。不流于妄,不搆于物,外患已去而光生焉。又从而和之,恐其与物异也。光至洁也,尘至杂也。虽尘无所不同,恐其弃万物也。如是而后全,则湛然常存矣。

虽存而人莫之识,故曰似或存耳。道虽常存,终莫得而名,然亦不可谓无也,故曰此岂帝之先。帝先矣,而又先于帝,则莫或先之者矣。

道给人的感觉虚无,像是不存在一样,然而万物都遵循它的规律,天地再大,山河再广阔,也都遵循着道。因为道没有形象,所以就像空无一物的一样。由于它的深远、深刻、无法被人完全了解透彻,我们知道它是万物的本源,但是因为我们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它,我们的语言无法全面、准确地言说它,所以只说它像是万物的本源。

道在每个人身上、言行中都存在,而圣人能够完全体现。消磨锋芒,使它平和,恐怕它过分参与、影响而流于虚妄;消解繁杂,使它纯粹,恐怕它和物质纠缠在一起。不流于虚妄、不与物质纠缠,外部的不良影响已经去除,光芒就生发出来了。又与外部的光芒相协调,恐怕它完全特异于物质之外而让它保持与物质的联系。虽然是不洁的尘土也要与其同行,恐怕它丢开万物。这样之后才能完全,就深远而永存了。

虽然存在但人们无法直接地感知,所以说若有若无。道虽然是永存的,最终也没法为它命名,然而也不能说它不存在,所以说它可能是天帝的先辈,只能靠天帝这种古老、伟大而又相对确定的事物来定位它。天帝已经诞生够早的了,道比天帝还要早,也就没有什么事物比道的存在还要早了。

【经典解读】

本章老子通过形象的比喻,把“道”呈现在人们面前。它难以名状,但囊括世间万物;它空虚无形,但永远不会枯竭。它是万物的主宰,天帝都是由其创造出来的。除了道是宇宙本源的思想外,老子还提出了自己的人生处世观点“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即虚怀若谷、收敛锋芒、顺应外部环境。

将道比喻成空虚的容器,在后面的篇章中还会出现。可以说这一比喻十分形象,是对道的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譬喻。他这种超常的描述方式,给予后来道家人物自由放荡的思想和行为以先导和启迪意义。《庄子》中就经常描述一些离奇诡异的得道的人、神,或是说“存在”,来象征“道”、表现“道”。这些形象超离表象,甚至与表象截然相反。可以说道家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美,而非世人常常注重的外表。正是在这种“弃末求本”、“遗世脱俗”的思想下,产生了很多恣肆不羁的人物,尤其是在魏晋玄学发展时期,风流雅士无不“越名教而任自然”。当时名士,如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刘伶等人皆思想放荡、性格不羁,在世俗之人眼中他们举止怪异、行为荒诞,与圣人之教格格不入,他们“非汤武而薄孔周”,唾弃世俗礼教,随性而为,将自已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至今还让后人津津乐道。

有人认为,嵇阮之徒行为狂荡,并非按照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来处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老子的“锉其锐,和其光,解其纷,同其尘”和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并不相同。儒家所讲中庸,是孔子针对“过犹不及”这一现象所说,后世“小人之儒”常常将其理解为甘于平庸,也是对孔子的一种误解。而老子的思想,既不同于“甘为平庸”,也不同于孔子的本意。正如《淮南子》中曾云:“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挫锐解纷并不是像儒家要求的那样“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而是要摆脱世俗的条条框柜,顺道而行,随性而安,不为称贤封圣而戚戚焉,不为被世俗认可而劳神损形,不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嵇康、阮籍诸人正是如此,他们任性恣肆,不与世俗同流,举世誉之而不乐,举世非之而不惭。

老子不是告诉人们做缩头乌龟,而是告诉人们万物皆依道而行,圣贤不值得仰慕,光芒不值得炫耀,要收敛含蓄,谦虚圆润,不管有多大才能不可唯我独尊。

【哲理引申】

道冲,故而能用之而不盈,它广阔无边,故能囊活万物,无所不包。人也是如此,只有心胸广阔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怀天下万事,成不世之功。古代哪些著名的君上,都是极具气度之人,他们能允许别人指责自己的缺点,能包容别人的不足,能对有很大缺陷的人量才而用;相反也有一些人求全责备,严律人,宽于律己,别人有一点缺陷就受不了,自己的缺陷有人指出时就愤恨吧,这样的人,没有人能接近他们,他们有了缺点也没人敢于当面进谏,最后,他们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成为笑柄。

东汉末期,天下大乱,诸侯纷争,经过一轮轮惨烈的决战,北方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势力就是曹操和袁绍了,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对决随时展开。当时袁绍势力占据绝对优势,他手下有冀、幽、青、并四州,军士百万、战将如云、谋士如茶。反观曹操,刚刚平定中原,周围又有张绣、刘备、刘表等对立势力,可谓势孤力疲,四面受敌。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也大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和袁绍进行大决战。曹操得到了一些重要谋士的支持,如郭嘉、有彧,他们都提出了一些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论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度”。荀彧说:“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郭嘉说:“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

曹操气度之广最突出的事例就是对待张绣。197年,张绣投降了曹操。但曹操进了宛城后,却纳了张绣的寡婶邹氏。张绣觉得受了奇耻大辱,与贾诩商议反曹。在夜间突袭曹营,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等人都被张绣的军队杀死。按理说杀子、杀侄之仇深似海,可是曹操从大局出发,不仅没有继续报仇,反而对张绣分外亲热。张绣在贾诩的劝告下投降了曹操,二人见面时曹操像遇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拉着张绣的干摇了义摇,用丰盛的宴席招待张绣,封张绣做扬武将军,还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

反观袁绍,虽然也是一时枭雄但和曹操比起来肚量就差得远了。他准备出兵时,手下谋士田丰持反对意见,又言辞激烈。袁绍听了十分愤怒,立刻下令将田丰捉了起来。后来,他出战果然不顺。有人对田丰说:“您一定会受到重用。”田丰说:“袁公表面宽厚但内心猜忌,容不得人。如果他得胜,一高兴,或许能赦免我;打了败仗,心中怨恨,内心的猜总就会发作。我不指望活命了。”袁绍回来后,说:“我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果然被他耻笑。”与田丰不和的逢纪乘机进谗言:“田丰听说将军败退,拍手大笑,正为他预言正确而欢喜呢!”于是袁绍杀了田丰。

许攸也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为袁绍出了很多谋略,但大多不被采用。曹操及袁绍始交战时,许攸就建议袁绍偷袭许昌,这本是一条很好的计谋,袁绍却不愿冒险而不采纳。恰好此时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袁绍疑心许攸出谋划策都是怀有私心的,甚至怀疑他暗中勾通曹操。许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向曹操进献了袭击乌巢的计谋,从而使大战形势一下扭转。

战争结束后,曹操的军队在清理战利品时,发现了大批信件。官员抱着这些信件向曹操汇报,其中有一批信件,是京城和曹军军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接过来看了看,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自己的敌人袁绍的,有的还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曹操的亲信都十分生气,向曹操建议说将这些书信打开,按名字将那些心怀二意者全部抓起来。但曹操微微一笑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掉。众人十分不解,曹操又说:“不要查了。当时袁绍比我们强大那么多,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于是,那些信全部被烧光了。过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也都放了心,而且暗自惭愧,之后更加忠心于曹操了。

正是因为这样,曹操才能在群雄纷争之时崛起,统一北方,才能击败袁绍、吕布等众多对手,才能得到天下贤才的拥护。

《论语》子罕篇0927句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4),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1)衣:穿,当动词用。

(2)敝缊袍:敝,坏。缊,音yù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 邶风 雄雉》篇。忮,音zhì,害的意思。臧,善,好。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评析】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2023年04月26日

农历兔年三月初七

周三

第3265天

睿见、前瞻、实用

早读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言潮声

有很多事情,我们并没有干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放弃了。并不是我们放弃的事情不重要,关健是我们变得宽容了!

美好的一天从见物生灵 遇人聚神开始!

经典诵读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唐)韦应物《答李浣》

注解:

楚地向来诗人多,你与谁应和酬唱往来最多呢?

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注解:

不要随意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说话过头就多余了。

早安人民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永远是你的硬伤;正视它、克服它,它就可以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当把精力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掩盖不足时,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