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一个强大的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础,更是重农强农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强保证。

基层党建引领发展,固本强基,筑牢农业强国“战斗堡垒”。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百年党史上,党管农村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就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乡村落地落实,各地村级党组织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从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从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再到深化党建推动乡村善治……这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成效,无不印证“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因此,要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战略目标,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体系,充分利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推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先锋力量忠诚担当,攻坚克难,释放农业强国“动力引擎”。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当下,各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黑龙江面向大学生“张榜求才”“带编引才”,辽宁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浙江杭州市实施“人才西进”工程,将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乡村振兴“头雁”项目、青春建功行动、巾帼行动,进一步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各地要以打造乡村人才队伍为中心,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实用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锻造一支以专家团队为引领、本土人才为主体、专业技术队伍为补充的党政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活力,持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输血”赋能。

瞄定目标提质增效,产业兴旺,铺就农业强国“现代图景”。产业振兴,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而面对广袤乡村,筑牢产业振兴根基的关键,正在于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统筹协调力,科学谋划和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当前,辽宁“提质增量”行动、青海“破零”工程、吉林建立“赛马”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包联到户察民情,打造“一村一策、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湖北武汉“国企联村”行动、江苏丹阳搭建乡村振兴红色“E”联盟、内蒙古包头机关党组织+嘎查村党组织联建共建,引导企业和机关单位结对联村,切实解决乡村振兴工作难点堵点问题。“一叶白茶”富“十方百姓”的浙江安吉黄社村、将“小木耳”做成“大产业”的陕西柞水金米村、让“小黄花”变身“致富花”的山西大同云州区,以党建助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可见,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立足资源禀赋、瞄定发展目标、扎实稳步推进,方能让各地资源要素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基层党建和乡村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党建强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天下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繁华城市,也需要活力乡村。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将人才队伍“打造好”,将乡村产业“发展好”,必将书写出新时期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幸福新篇章,描绘出一幅扬帆新征程、逐梦新时代的广阔沃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