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风靡大唐的流行舞是这样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原来,风靡大唐的流行舞是这样跳的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唐代白居易一首《胡旋女》,形象还原了千年前盛极一时的胡旋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旋舞最早在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中原,因跳舞时不停快速旋转而得名,盛唐时曾非常风靡,不仅在宫廷受捧,民间也很流行。 元稹等不少诗家都留下了关于胡旋舞的诗词。

唐代两位重量级的“舞蹈家”——安禄山和杨贵妃是公认的胡旋舞高手。白居易在《胡旋女》中说:“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重三百多斤的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时,依旧“疾如风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只能从典籍诗词中寻摸胡旋舞的脉络,考古实物中的踪迹极其罕见。

1985年夏天,宁夏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对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进行考古发掘,在绵延起伏的沙丘上发现了6座唐代墓葬。考古人员清理编号M6的墓葬时发现两扇石质墓门。墓门单扇长89厘米,宽43厘米,厚5厘米。正面凿磨光滑,中间各浅雕一个胡旋舞男伎,舞伎髭须卷发,深目高鼻,胸宽腰细,体魄健壮。发束带,头戴圆帽,上身穿圆领窄袖衫,下身着花边裤,脚踏长筒软靴,立于小圆毡上,两人手持长巾挥旋对舞。

一同出土的另一个墓葬墓志记载,墓主人卒于唐武周久视元年,即武则天执政时期,这个家族墓群埋葬着西域“昭武九姓”其中的一支——何姓的后人,属中亚粟特人。粟特人擅长经商,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不少西域文化通过他们传入中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旋舞形象刻于墓门上,可见当时这种舞蹈已非常流行。 石刻胡旋舞墓门的发现和发掘,折射出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鉴,也是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后来,随着胡旋舞逐渐融入中原文化,舞蹈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文献记载,北朝至唐代时期,胡旋舞都是单人舞或双人舞,男女皆可表演,到了宋代还发展成了集体舞。俨然,胡旋舞已经成为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一个典型代表。宋代以后,考古学家就很少在文献中找到关于胡旋舞的详细描述了。有学者推测,其已完全融入了当地民间舞蹈中。

回望历史,胡旋舞已隐入尘烟,但它折射出了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交流融合的精神特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文攀)

来源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 张文攀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雪瑜 邢妍妍 吴亚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