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疾控、央广网、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中新网、上游新闻等

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阳性抗原,称“二阳”了。同时,一些地区出现新增的XBB.1.16变异株病例。这是否意味着疫情第二波高峰即将到来?

最近“二阳”的人真的很多吗?

最近这几天,全国多地网友晒出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称自己“二阳”了。还有不少网友称,参加完上海车展后,新冠检测呈阳性。

深圳网友小轩(化名)表示,4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车展参加相关活动后,开始出现身体不适,有畏寒、咳嗽等症状,4月23日新冠检测结果为阳性。

一位杭州的女网友称,男朋友在4月17日至19日参加完上海车展活动后感染,4月20日高烧不退。4月21日,她也被传染了,出现咳嗽症状,当晚抗原检测呈阳性。这位女网友表示,她和自己的男朋友都是首次感染。

那么,医院里的情况是怎样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称,该院近日检出的阳性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二阳”感染者很少。这可能与上一波高峰后感染者体内仍有抗体有关。但从欧美国家经验来看,二次感染仍有发生概率,约为3%至30%。

北京、上海等多家医院的医生也表示,近日检出的阳性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二阳”感染者的实际比例非常低,仍属于零星散发状态。

“二阳”感染者症状会轻一点吗?

多地网友称,自己“二阳”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拉肚子等,症状较第一次相对较轻,没有出现38.5℃以上的高烧,以及“水泥鼻”“刀片嗓”等情况。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原则上‘二阳’症状会轻一些,仍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咳嗽咽痛等为主,约3天后体温正常。”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党双锁则表示,本身身体情况差的人,老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症状不一定会更轻。

五一”假期将至,走亲访友、外出旅行及户外活动将增多,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也很高。

这不,近日有号称“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的消息在社交平台流传。

该“自救手册”对新冠症状进行了用药指导。例如,小孩体温超过38.5℃时,交替服用布洛芬、乙酰氨基酚两种退烧药;出现眼睛痒、发炎症状时,可能是感染了新毒株引起的结膜炎,可以滴一些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缓解不适;腹泻不止时,可以服用蒙脱石散,短期内能够缓解症状;胸闷喘不过气,可以吃一点维C……

但是!专家说了:“自救手册”非常不靠谱!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指出,不建议交替使用退热药;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都无作用;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喘憋症状都需要及时就医。目前也没有真正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重症高风险人群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是否尽早抗病毒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李冉告诉记者,这一手册并不科学。“不建议交替服用退烧药,发热时多饮水,避免脱水。此外,这个季节,出现眼睛痒的症状需要鉴别是不是过敏所致。而病毒性腹泻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可以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类的药物,口服补液盐。”

五一出行,
请收好这份嘉兴疾控的健康指南

一、不强制口罩≠不需要戴口罩!这些场景要注意

节日期间人群大量流动和聚集,会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能有效保护自我健康。根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假期里,这些场景要注意!

以下场景,应佩戴口罩:

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去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探望时;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呼吸道疾病感染症状,或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

以下场景,建议佩戴口罩:

乘坐飞机、火车、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

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等相关防控要求的大型活动举办时。

除了以上场景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自主选择是否佩戴口罩。

二、野餐露营,防蜱很重要

五一假期外出露营或踏青赏花时,要提防隐藏在暗处的蜱虫。

蜱虫主要活动在草场植被、低矮灌木丛、杂木林等环境中。它携带的病原种类远多于蚊虫,可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防护笔记

1、不要在草地、草丛、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远离路边野草灌木;

2、身上可涂抹驱避剂防蜱攀上身;

3、建议穿着浅色、光滑、收口的长袖长裤,戴好帽子,不穿露脚趾的凉鞋、拖鞋等;

4、离开草坪、树丛时,记得要及时检查一下全身,避免蜱虫停留在身上和衣服上;

5、一旦发现身上出现疑似蜱虫叮咬的“小黑点”,建议不要自行处理,请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三、出境游玩,警惕蚊媒传染病

不少市民选择在假期里去东南亚国家游玩。出境游玩,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预防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

疟疾是通过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临床症状:周期性发作的全身发冷、发热和出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防护笔记

1、出行前一定要关注目的地相关传染病流行现状,做好防护措施;

2、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

3、在身体裸露部位涂上驱避剂,驱散蚊虫;

4、使用防蚊蚊帐可以达到驱虫灭蚊效果;

5、如果在回国后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外出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