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秘密计划要和你说,现在只有你知我知”

1965年10月24日,收到毛主席口信匆匆赶来的周总理,听闻主席交代的事情后,一刻也不敢怠慢地赶到毛主席的办公室。随后毛主席将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撤了出去,确保周边再无其他人后,开口说出了这番话。

经过短暂的沟通后,周总理神情严肃地出了门,而在不久后,一个计划就此启动,紧随而来的是一个小镇被从地图上抹去,6万人悄悄也消失在荒山野岭中。但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事情是,经过8年的努力,土建项目完成度达到85%,安装工程完成了60%的这项计划,却在最后的临门一脚,被紧急叫停了。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毛主席与周总理如此重视的项目,为什么会在最后一刻被紧急叫停呢?

工程拍板,6万人在一座小镇消失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在同一时间,美国与越南战事正酣,战火隐隐有烧到我国南部的趋势。而与此同时,美蒋势力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对于中国也是虎视眈眈,这使得我国不得不就此考虑备战问题,并通过三线建设,好让我国拥有更强的应战能力。

1965年10月24日,毛主席紧急叫来了周总理。

主席对周总理表示“现今,国际形势问题太过严峻,为了预防美国与苏联的双重核威胁,我们应该做好万全准备,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地下核长城,让我们国家就此拥有还击的能力。”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总理就此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因为彼时我国的各项重大工程都集中在沿海,倘若核战争一旦打响,工业等方面都将会受到极为严峻的打击。

因此,根据中央指示,科学家、国防专家等秘密勘探工作组,通过对云南、贵州、新疆等西南地区,90余个厂址进行周密的考察,最后提出了17个方案。

根据彼时的“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要求,综合考虑,在几经筛选后,最后将816核工程的建造地点,敲定在了拥有乌江这条“炸不烂、炸不跨”运输线的重庆涪陵。

在洞体正式开挖之前,为了保持隐蔽性,附近的居民大多都搬迁到了别处,在距离“816”附近的方圆几十公里内都没有人烟。除此之外,数以万计的青年人被编入代号为“8342”部队,拿着调令坐上了火车。

彼时的很多人都对于这一号码感到好奇,因为彼时保卫党中央与毛主席的是8341部队,与8342部队只有一个数字的差别,所以每每在火车停车之时,不少好奇的战士都会询问“我们是不是去北京?”“到地方了吗,我们是去哪里?”

但是对于这些探寻的战士们的问题,负责引领的人,经常是神秘的笑笑不回答。专列将众人拉到重庆,又开进神秘的大山中,随后坐一晚上的船才抵达目的地。工程开始之初,进厂的众人一连上了一周的保密课,并被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这其中,各个战士们都被告知一条铁的纪律,“要一辈子守口如瓶,不管是谁问,都不许告知自己做了什么”。在参建期间,所有人都不允许互相打听,更不许写信透露这其中的一切事项。而正是在这一对保密要求近乎“严苛”的工作环境中,一对兄弟在这里工作了数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碰面才知道他们原来离得那么近。

为了保证隐蔽性,在洞口设置了3层护卫,进洞的车辆需要对口号,并为了不引起怀疑,此处都宣称是“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而对外的通信,地址只有“重庆4513信箱”。

从外边看,白涛镇的“金子山”除了多了一根高高的烟囱,别的和其他的群山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实际上在这一庞大山体的掩护下,这一山洞中,战士们正在为“816”的建设正在努力。

在洞体施工期间,每个战士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但洞内的施工环境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有塌方的危险,并且,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战士们在工作时,能得到的保护都十分少。因此,对于这一工作环境,不少战士十分形象的形容为“五面石头夹着一块肉”,而这块肉指的就是战士的身体。

不仅如此,在一些工种中,还需要承担着巨大的危险。譬如在负责对洞体顶部的混凝土进行加固时,如果没有巨大的心理素质,恐怕会因为被吓得腿软爬不上去,可爬上去后,稍有不慎将会粉身碎骨。

据曾经在这里边工作过的李发立回忆,在从事这一工作的时候,战士们都是背着一个用于照明的大手电筒,在腰上系好绳子,带着手套,在钢筋上攀爬到顶,小心的对顶部进行加固。

虽然这一工作并不难,可是危险系数却很高。因为部分洞体延伸到地下有20多米深,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

工程停建“军转民”,闲置洞体种蘑菇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随着彼时中美正式建交,以及彼时国家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研制的进步。这一项项目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就成了待定的问题,因此经过多方考虑,中央就此下达了缓建的通知。

1984年,此时“816”核工程项目,已经完成了85%的土建工程,60%的安装工程,只需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就能将这一项目竣工,正当所有人都在等着“816”工程再次开启的时候,此时国家却下达了停建的通知。

至此,大量的技术人员,从816陆续被调走,而各个分厂也因此必须学会自己自己找谋生办法。

为此,众人对此尝试了诸多的办法,但凡有希望就一定会尝试。这其中,曾一度负责“816”采购物资的供应处,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在当时的市面上,人们对于铁钉的购买量十分大。所以在确定市场后,众人就从上海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制造铁钉。

除此之外,一些拥有技术的人们发现,在当时电视的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空白的,所以闭路电视是当时的紧俏货,所以不少有这方面技术的人员,就通过制造装闭路电视系统谋生。

还有部分人发现“816”的部分闲置洞体十分潮湿,在这些地方种植蘑菇十分适宜,并且蘑菇的口感很好,想来种蘑菇会是个不错的生计。所以在看准这一点后,说干就干的众人,当即买回材料与相关书籍种蘑菇。可是在那个社会里,蘑菇的市场并不好。所以尽管这些蘑菇在众人的呵护下,长势十分喜人,却依旧无法挣到钱。

在一开始的时候,“军转民”这条路上,走得并不顺利。而这样没有希望的日子,直到数十吨化肥这一重大项目的上马,这才转变了近万名员工,没有方向不断尝试的状态。

在获知这一情况后,从中看到希望的众人,为了争取这一大化肥项目,都纷纷行动了起来,经过一连数日的努力,众人为此准备了近两吨重的论证资料,厚厚叠在一起。

1985年10月,“816”的职工们,顶着“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的名字,带着足足装满一辆面包车的资料,与其他几家竞标企业一起同台争取。

但因为建峰厂的准备充分异常,且有理有据,所以这一项目最终被816的职工们拿下,至此让留在“816”的职工们的生活都好了起来。

而在同一时期,大量返乡的工作者们,虽然已经融入了平常的生活中,但是在彼时,一些国民党特务依旧活跃着,甚至在这些不择手段的特务眼中,但凡跟816相关的一星半点资料,都比黄金珍贵,在那个人均工资只有几十块的年代里,特务们愿意为了这些资料,一张出5000人民币的高价。

因此,在曾参与过“816”建设的战士们的档案中,都会携带着一张“知密鉴定”,在文中强调要对这些返乡的战士们,进行思想教育。

除此之外,因为这一项目的严格保密,还有人因此落下了一生的遗憾。在此执行任务的黄正春,因为保密协议不能轻易返回家,即便是接到了父亲的病危通知书,却依旧不能返乡,所以尽管他异常思念自己的家人,却只能每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的望着家的方向。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等到他再次回家之时,正好是父亲的出殡仪式。

而在黄正春的父亲去世之前,还满是渴望的问医生,自己能不能再多活一段时间,因为再过几天就是黄正春的生日,自己想为儿子过了生日再走,却不成想这一耽误,父子就是永别。

守口如瓶的老人,一场迟来的真相

而今,伴随着历史的远去,覆盖在“816”核工程身上的神秘感也逐渐被揭开。2002年,816核工程正式解密,但在一些老人心中,“816”工程是自己应该守一辈子的秘密,因此饶是记者亦或者是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采访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了对此闭口不谈。

2010年,“816”地下核工程项目,得以被公开在世人眼前。

尽管这一项目并未完工,但是从洞口望去,这一笔挺宽阔,看不到底的洞体,以及完全隐藏在山体的20余公里的洞体,半个足球场大的核反应堆大厅,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房顶内部,可以抵御5000吨级原子弹地面打击,100吨级的空中氢弹攻击的抗压强度,这种种数据和震撼的画面呈现出来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世人的震惊。

除了国内诸多对此感到好奇的游客们,大量曾经在此工作过的人们,也纷纷带着自己的家人重回故地。

而当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探访,了解他们在这么多年来亲手建筑的是如此庞大的建筑,知晓自己打的洞是为了彼时国家用于建筑核工程的时候,这时这些退伍几十年的老兵们无一不热泪盈眶。

在816洞体外,有一座名为“一碗水”的烈士陵园,在这里有76位沉睡的烈士。

彼时的恶劣环境中,依靠钢筋、炸药等工具,用人力一点一点地向大山深处推进挖掘,这也促使了在修筑期间,有大量的战士因此壮烈牺牲。

还有烈士,因为在行车的过程中,因恶劣的天气使然,车子失控坠入河中,不幸牺牲,而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1岁。但因为彼时的保密协议,很多烈士家属都不知道。

对于那段艰辛的记忆,曾再次工作的李发立和战友们表示,他们将会再次重返“816”,“核反应堆大厅是我们亲手建造的,我还没看够;牺牲的战友还守在816身边,我想念他们……”

尽管,这座地下核工程并未投入使用,但是在那个年代,无数人为此,以尤为顽强的意志,以坚不可摧的信念,用血和生命铸造成的“816”,他们的精神足以被世人缅怀,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