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 精神永存

原创作者:吴静

在大别山区光山县的白云巷里,有一处邓颖超的祖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图为本文作者留影。

该祖居地明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室内有厅堂,居寝,书房。房屋第一位主人是邓功显。邓功显是邓颖超的祖父。1860年,初到光山的那功显在知县阮鼎的安排下到县衙兵快班外班当差,组织民工修复城墙。后来防止捻軍再袭光山,阮鼎在光山城关兴办练武厅,组织兵丁民勇操练武功,邓功显任教师爷(相当于现在的武术教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受家庭影响,从8岁开始入私塾读书。他习武读文,学习成绩优秀,1889年考中武进士,点御前侍卫,后就职于广西南宁镇台,掌管军务。

邓颖超出生在南宁,长在天津,祖籍遵守父愿,认为自己是河南省光山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氏祖居地的房屋走廊有文化墨香,院内小草绿地,水池月季,让人想起这是一个“清水淡雅,自然生趣”之地,也是一个书香之家。四季长青树遍布院里走道旁和角落边。两棵海棠树从中南海西花厅移置于院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八年了,两棵海棠树已长大长高。海棠树下,红色文化宣讲员给我们参观访问者讲了《海棠树下的思考》一课。周总理、邓大姐喜欢海棠。他们认为,海棠花好。海棠花古朴、大方、不张扬。海棠花给人温暖的感觉。海棠花生于树枝之上,绿叶之间,相互联系,互不挤压,非常团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 5月,海棠花开。周总理邓大姐与西花厅全体工作人员站在海棠树前合影,留下珍贵的历史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棠花开的时节,周总理与邓颖超最喜欢饭后来这里散步。每到海棠花盛开的时候,周总理工作劳累之余便临窗驻足看一看海棠花。而邓颖超是最了解周总理的人。于是有了一个鸿雁传信的故事。

1954年4月,周总理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他特地给邓颖超写信,询问海棠花开了没有。邓颖超也知道丈夫的心思,就摘了几朵海棠花,给他寄了过去,在信中写道:"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周总理在瑞士见到寄过来的海棠花和信件,甚是欣慰。复信邓颖超已在一个月之后,他在信里写道:“现在已是深夜四点,还有许多重要事情要办。白天不用多说了,晚睡觉时间也被挤压。一周之内,一两天能够睡8个小时。寄过来的海棠花与信件收到。你的热情与理智交织,令我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俩个人在一起时,与海棠花为邻。俩个人相距万水千山时,海棠花成为鸿雁传书里的相思之物。海棠花里透出的不只是香溢之气,还有俩个人互勉互助互敬互爱之心,互让互慰互谅互学之意。

如今,两棵海棠树早已离开中南海西花厅院内的母枝,两棵海棠树已扎根光山邓颖超祖居地院内。它仿佛在告诉我们:海棠依旧,精神永存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城县总工会原四级调研员,商城县总工会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2023年4月 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