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了很多3-5个月的宝妈向我咨询睡眠问题,大致分为这么两类:

一类是宝宝百天内是天使,特别省心,吃完奶放到床上就睡了,但是从3个月开始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哄睡困难、抱着睡放不下、落地醒、夜晚要么频繁醒来,要么醒来玩一两个小时才睡觉,简直就是睡渣本渣。

另一类是宝宝一生下来就是睡渣,特别不省心,每次哄睡都像打仗、每次小睡都非常短、夜间哭闹严重、白天不行晚上不睡、睡觉一惊一乍,真是让妈妈操碎了心。这两种类型的宝宝出现的各种睡眠问题,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大多数家长是会忽视宝宝0-3个月的睡眠习惯的培养,很多问题并不会立刻显现,而是日积月累的质变。

大家都听过一个词叫做“睡眠魔鬼期”,是指3-4个月的宝宝突发的各种睡眠问题,这个阶段因为睡眠模式的一些变化,想要完全避开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只要前期预防得当,是会得到部分的缓解。

还有一些睡眠问题纯粹是由于大人错误的养育行为导致的,每一个睡渣宝宝的养成一定是内忧外患的结果。

所以,这个专栏的目的就是想向各位家长强调0-3个月的睡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另外还汇总了一些高发的睡眠问题和改善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今天这一个章节是0-3个月宝宝睡眠的基础知识,一共有13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影响宝宝睡眠的重要因素,就好比是一个说明书,我们在迎接宝宝到来的时候,除了激动高兴以外,也得先熟读说明书,了解宝宝的睡眠是怎么运作的,有哪些坑是不能 踩得。

在后面的章节中,汇总了0-3个月期间容易遇到的睡眠问题,主要有:

◆黑白睡颠倒、白天不醒晚上不睡

◆睡不安稳、一惊一乍

◆哄睡困难

◆哭闹难安抚

◆落地醒

◆如何应对该阶段的抱睡、奶睡、摇睡

◆0-3个月的EASY作息管理模式

我会给大家分析清楚原因并给出改善方法,这个专栏会在每周三、周日两天更新哦。

新手父母必须熟知的关于宝宝睡眠的13个知识点

虽然都是睡觉,但是宝宝的睡眠和成人的睡眠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并不是每个父母都知道的,可以说,我们对于婴幼儿睡眠这块的知识知道的非常少,如同母乳喂养的科普一样,婴幼儿睡眠科普道阻且长,但是乐观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愿意接纳和运用科学的婴幼儿睡眠知识了。

1、两种睡眠状态(REM和NREM)

1、两种睡眠状态(REM和NREM)

不论是成人还是婴幼儿,睡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由两种睡眠状态组成的:

一个是快速眼动睡眠(REM):主要意义在于做梦,大脑是一种活跃状态,容易被唤醒。

一个是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主要意义在于让大脑和身体储存能量,恢复体力,分为浅眠、中眠、深眠、最深眠4个阶段(也有专家直接分为浅、中、深3个阶段),在浅眠和中眠阶段容易被唤醒。

这两个状态最明显的区别在于:REM阶段,人的眼球会转动,呼吸不规律,肢体会有动作,婴儿在此阶段会出现痉挛、狞笑、猛踢、抽搐,而NREM是静止不动的,人的四肢是放松的状态。

但是婴儿在这两种睡眠状态上又有着独特性,和成人是有区别:

新生儿的NREM被称为“静止睡眠”,还没有形成标准的4个阶段,1个月后出现浅眠,再过1-2个月才会分成浅眠和深眠两个阶段,再到6个月左右,4个完整的阶段才会逐渐形成。新生儿入眠是从NREM开始的,即:觉醒----REM----NREM的浅眠阶段----NREM的深眠阶段,按照此顺序重复循环,而成人入眠是从NREM开始的。

婴幼儿的REM占比比成人更高,每天需要大约8小时的REM睡眠和8小时的NREM睡眠,到4个月左右,REM睡眠开始减少。

总结:

新生儿因为快速眼动睡眠期的占比大、非快速眼动睡眠只有深浅两个阶段、入睡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这三个因素,容易造成的结果是:

◆睡眠容易被各种因素干扰醒来,所谓的婴儿般甜美的睡眠只发生在短暂的深睡眠阶段

◆大人容易将宝宝在快速眼动期的动作当作醒来的信号,认为破坏宝宝睡眠周期的延续

数据来源于《婴幼儿睡眠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于《婴幼儿睡眠全书》

2、睡眠周期

2、睡眠周期

睡眠是由一个个睡眠周期组成的,每个睡眠周期又由REM和NREM的重复循环组成,成人一个睡眠周期的时长是90分钟,婴幼儿一个睡眠周期的时长是40-60分钟。

所以,同样的睡眠时长,成人所需要的睡眠周期少,婴幼儿所需要的睡眠周期多。

总结:

◆婴幼儿短暂又频繁的睡眠周期意味着,他们几乎在每个小时都会回到浅睡眠被干扰醒来。

◆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宝宝是真的醒来了还是正在周期转换,而不是快速干预,从而阻碍宝宝自己学会接觉。

3、局部觉醒

3、局部觉醒

睡眠周期转换的时候,大脑逐渐开始清醒,此时周围的很多因素都会让我们醒过来,这个阶段就是局部觉醒,也就是说,成人每90分钟就会局部觉醒一次,婴幼儿每40-60分钟就会局部觉醒一次。

成人知道如何再度入睡,翻个身就能继续睡着,但婴幼儿做不到,在觉醒的时候会因为身体控制能力、环境、饥饿、冷热等因素醒过来。

总结:

◆婴幼儿局部觉醒的次数更多,并且不具备再度入睡的能力,所以他们睡个40分钟就醒来是常有的事情。

◆局部觉醒时候能否顺利度过实现周期转换,正是宝宝们需要学习的睡眠能力。

4、昼夜节律及褪黑激素

4、昼夜节律及褪黑激素

昼夜节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钟,是控制人体内睡眠与清醒的开关,刚出生的婴儿是分不清白天黑夜的,吃了睡睡了吃,之后昼夜节律是这样发展的:

婴儿在6周-9周的时候才能形成昼夜节律婴儿在3-4个月的时候,生物钟才能配合配合地球时间进行调整校准影响昼夜节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然光线,自然光线能够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夜间睡眠的保证,刚出生的宝宝体内的褪黑激素很少,并且来源于妈妈,之后需要自己合成。

总结:

◆昼夜节律形成期间,需要我们通过睡眠环境、固定流程等方式帮助宝宝分辨白天黑夜,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形成黑白睡颠倒。

◆保持昼夜节律的正常,科学安排宝宝的作息管理,晚睡、小睡无规律都会影响到宝宝昼夜节律。

5、睡眠标准

5、睡眠标准

不同月龄宝宝的睡眠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判断宝宝有没有睡好不能光凭感觉,也不能单纯和别人家宝宝对比,可以先参考标准数据,再结合个体差异来确定宝宝睡多少。

0-3个月新生儿的睡眠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数据:

数据来源于《Healthy SIeep Habit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于《Healthy SIeep Habits》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

0-6周的宝宝,一天约80%都在睡觉,每隔2、3个小时醒一次,基本上吃完奶继续睡,清醒的时间很短暂,平均为1h,但也有短的,比如30-45分钟,不分白天黑夜,清醒和入睡的时间并没有非常固定的模式。

所谓的整觉并不是一觉睡到天亮,而是指3-5个小时,所以家长要有合理的期望值。

总结:◆这个标准是作为一个参考数据,因为有的宝宝睡得多,有的睡得少,比标准多或者少上1-2个小时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有的宝宝每日能睡20个小时,最后还要结合宝宝的身高体重、吃奶情况来综合判断。c家长需要每日记录自己宝宝的说明数据。

6、睡眠内衡压力

6、睡眠内衡压力

睡眠内衡压力主要是指宝宝在清醒的时候,逐渐累积的困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需要睡眠恢复的时候,睡眠内衡压力的积累不能过大,会造成宝宝过困从而出现火山效应,哭闹难安抚、暴躁发火,相反也不能过小,累积不足宝宝没有睡意。

所以,所谓的宝宝不困是不够累是错误的观念,新生儿清醒时间只有1-3个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极限,睡眠内衡压力就会触顶爆发。

总结:

◆合理把控宝宝清醒的时长是控制睡眠内衡压力的关键,不要总是把宝宝拖到过困才哄睡。

◆宝宝清醒时候的活动安排强度也会影响睡眠内衡压力的积累程度

7、睡眠信号

7、睡眠信号

宝宝发困的时候会发出信号,大人捕捉到了立即开始哄睡的话,哄睡难度就比较低,但是如果错过了这个信号,宝宝就会哭闹,哄睡难度增加,拖到过困的情况才哄睡,宝宝就像个炸弹了。

睡眠信号的级别分为:

初级信号:眼神发呆、突然安静下来、互动变少、难逗笑、有的宝宝眼圈还会发红,此时是哄睡最佳时机

中级信号:打哈欠、揉眼睛、开始烦躁,此时哄睡有难度,但也能搞定

高级信号:大声哭闹、打挺,此时哄睡非常有难度,得先让宝宝安静下来才有可能哄睡成功

总结:◆不会捕捉睡眠信号是新生儿哄睡难的重要原因,如果每次哄睡时间超过15分钟,宝宝每次都要哭闹,就应该要考虑睡眠信号这个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缺失的第四期

8、缺失的第四期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哈维卡普博士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缺失的第四期,即我们人类的宝宝都是早产儿,宝宝出生后的前3个月本应该继续呆在妈妈的肚子里,但是因为人类身体的特殊结构,无法承担这第四期,所以宝宝们只能提前出生了。

因此,在宝宝出生后的前3个月,最有效的育儿方法就是给宝宝创造类似于子宫的睡觉环境,使用5S安抚法来哄睡、安抚。

总结:◆新生儿5S安抚法是每个新手父母都应该掌握的哄睡神技,相比较传统的奶抱摇,这个安抚法更加科学、有效,也能避免很多睡眠问题,比如睡不安稳、哄睡难、减轻妈妈的哄睡压力。◆使用5S安抚法能够避免安抚方式单一的情况。

9、睡眠流程/睡前仪式

9、睡眠流程/睡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