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婴幼儿是不会自己入睡的,需要家长的哄睡,这是正常的,唯一出现差别的地方就是我们哄睡的方式、应对各种睡眠突发情况的方法,不同的睡渣总是有相似的养成过程。

今天这个章节会给大家介绍一个听起来有点疯狂,但却非常有用的方法,叫做“叫醒--再--睡着”。

对,你没看错,就是让你把好不容易哄睡着的宝宝在放到床上之前先叫醒一会,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看完整篇文章您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令人头疼的睡眠问题大多和睡眠环境有关系

那些令人头疼的睡眠问题大多和睡眠环境有关系

睡眠环境是指宝宝在入睡的时候周围的一切有关因素:

在哪儿被哄睡着的,是客厅还是卧室?怎样被哄睡着的,抱着摇,还是吃着奶?睡着的时候周围的温度和空间是怎样的?温度、声音、光线、入睡方式、哄睡人、房间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因素就是影响宝宝睡眠的重要的睡眠环境。

为什么睡眠环境会影响宝宝?

为什么睡眠环境会影响宝宝?

首先我们得知道,宝宝是弱小的,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以后,面对这么大的一个陌生世界,是多么的害怕,恐惧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情绪,所以他们需要大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

当宝宝清醒的时候,能够感知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但是一旦睡着了,就意味着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所以婴幼儿的睡眠周期很短,一方面要进食,一方面要有机会短暂清醒确认自己当下是否安全。

安全的首要标准就是入睡时的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

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假设你入睡的时候是在自己温暖舒适的大床上,但是半夜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躺在客厅的沙发上!身上的衣服也被换了,身边躺着的老公/老婆也不见了,你会怎么样?不用想,你一定会噌的一下坐起来,惊恐万分,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对于弱小无助的婴幼儿来说,这种本能就更加强烈了,他们比成人敏感的多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宝宝是在妈妈怀里吃着奶睡着的,当你把他放到床上以后,在他睡眠周期转换的时候,他感觉到嘴里的nainai不见了,妈妈的怀抱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宽大的冷冰冰的床,宝宝就会立刻拉响警报,这是什么情况!不对!快别睡了!

然后开始哭闹,这时候妈妈立刻跑进来,抱起宝宝,跳过其他安抚方式,直接塞奶,这就相当于恢复了睡眠环境,宝宝获得了安全感,继续入睡。

所以,宝宝入睡时候和睡眠周期转换时候的睡眠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奶睡、抱睡、习惯性夜醒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在前面章节说过,新生儿的奶抱摇是正常的,不需要感到焦虑,比如月子里的宝宝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基本上是常态,我们能做的是,从一些细节操作上做铺垫,为以后戒除奶抱摇打基础。

比如从睡眠环境这个因素出发,进行有意识的预防。

如何预防因睡眠环境而出现的睡眠问题

如何预防因睡眠环境而出现的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