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又福长卷《心底微澜》 201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又福长卷《心底微澜》 2017年

历代大儒和高僧在哲学思想上倡导“三家合一”者不乏其人,明代高僧德清,即倡三教一理,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因此,三家哲学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尤其是为知识分子所热衷。从最大处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离不开这三家哲学。从最小处讲,我们画山水,亦复如是。无论是山水写生或山水创作,学到入处,总是离不开“格物致知”(儒),离不开“道法自然” (道),离不开“佛无相”“法无常”“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释)

贾又福《无欲之门》 186cm×176cm 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又福《无欲之门》 186cm×176cm 2011年

尤其是佛法三印(印:是鉴别佛与非佛的原则,故称印。) :

1.“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不执著实相、定相,立足发展,流动变化。晋人讲“欲辨忘言”“得意忘象”。明徐渭讲“破除诸相”“绝无花叶相”“舍形而悦影”。黄宾虹讲:“月移壁”。

佛家的“法相空幻”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贾又福《大象鸿蒙》 160cm×242cm 20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又福《大象鸿蒙》 160cm×242cm 2010年

2.“诸法无我”之要害,在于不执著我法,不把自我,固执僵化,才能脱去烦恼。把我法纳入过去、现在、未来之文化浑融与发展之中,即把小我纳入大我和无尽我,这是一种自我的超越观,超越固执的我,是有我与无我的通达,无我之我乃大我。因此,能达平淡天真至极则的地步,才能不计赞毁,无争无欲。石涛晚年将其早年的“我用我法”上升“无往非法”和“天下大法”,即是无我之智的升华。我们今天,若固守自我一时之风格,则越走越窄,自塞其途,如某些人二十几岁,有个人面貌,多年不变者。

贾又福书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又福书法作品

3.涅槃寂静,体现无生无灭的无尽观,体现超越时空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进技入道的最高境界。

其在哲学意义上,指引启发者,山水画创造和立法的标准,乃至具体到山水写生和山水创作的审美观和具体实践把握,具体到皴法的提炼概括,最是关要,最难把握。如何把握“舍形悦影”和“无花叶相”,既不着实相、定相,又不流于浅薄、粗陋。不在于对客观外在形象的如实描写精确刻画,“心法”与“色法”息息相生,瞬息万变。随缘生、随缘异、随缘灭,而且是虚灵的,是恍兮惚兮的,是缥缈的。实际上是大自然启发了我们的智慧,是空而灵、虚而妙的认识和把握。

文/贾又福
节选《贾又福学画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