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雨生百谷。

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

在苏州被称作“三花”

每年5-8月为开花期,玳玳最早,白兰次之、茉莉稍晚。这三种花花形各异、香味不一。

玳玳花种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老苏州的集体记忆。

眼下正是玳玳花盛开的时候

在姑苏区苏锦街道大观名园小区,一棵巨大的玳玳花树也迎来了盛开期。这棵从动迁农民祖辈手中传下的玳玳花,如今搬进了现代化小区,花香四溢,惠泽四方。

这棵祖传玳玳花的主人,现在也成为了爷爷,三代同堂,他用祖传的炒花茶的方法,制作传统苏式花茶,赠与友邻,传承家风。

花树球径六米 花朵挂满枝头

“一般玳玳花都是盆栽,你这棵这么大!正是头回见!”在大观名园小区,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这棵巨大的玳玳花,这棵露地栽种的玳玳花有两层楼高,树冠球径达到了6米,让参观者纷纷咂舌。

最近几天,随着温度的升高,这棵巨大的玳玳花树,爆发出十足的春天的力量,满树的花朵迎来绽放,并在春风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这棵玳玳花的主人在一边十分自豪,并邀请大家尝一尝他自己炒制的玳玳花茶,“这是传统苏式炒法,泡一杯,能香三天!”

今年72岁的花主人叫郑盘生,曾经的虎丘乡花农,如今住进了大观名园小区。2006年搬迁时,他舍不得爷爷传下来的这棵玳玳花,经过业委会和物业同意后,将当时已经有一人高的玳玳花搬进了小区,并悉心照料。“我小时候,爷爷把它带回来,栽种在盆里。如今,我也成了爷爷,它的主干直径达20厘米。根据我多年种花的经验,可能是苏州最大的玳玳花树了。”郑盘生解释说,“苏州相对浙江福建,气候冷一些,大多都是暖棚盆栽,所以树形不大;偶有和我一样露地种的,因为玳玳花长势很慢,所以我这棵时间占了优势。”

共享玳玳花香 传承花茶技艺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至此时节,暮春已至。

“马上雨水就要多了,我们就要把花摘掉,炒制花茶。”郑盘生叫来了自家兄弟,一起为这棵巨大的玳玳花搭上支架,以便采摘。

满树鲜花,郑盘生忙碌了整整一下午,采摘了六斤玳玳花朵,“玳玳花花期很短,不过十来天光景,最多一年,我摘了六十斤。”说罢,他赶紧提着刚刚采摘的鲜花,来到厨房,炒制最为新鲜的花茶。

“我们祖辈就是虎丘乡的花农,爷爷辈开始就种花、采花、做花茶。”一边倒出刚刚摘的花朵,一边打开煤气灶点燃大火,“先要急火,快速收干水分, 能够锁住香气。”郑盘生快速抖动锅子,避免炒焦;十余分钟后,他又调至小火,“苏州的花茶非常讲究,要炒出花香,但是又不能太香艳,不然就叫‘奥味’。”

在中国的花茶家族中,玳玳花花茶可以说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枝独秀,并因为其独特的香味以及那醇厚的口感,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玳玳花花茶也被人们誉为“花茶小姐”。

旧时,苏州的花茶能够通过大运河运往京城上贡,就是凭借着其香而不艳的气质。不多时,郑盘生的家中已经全然被这股素雅绵长的香气包裹。至快干未干之时,郑盘生又关停了火苗。他将炒制半干的花茶,放入竹匾,放在阳台晾晒,“这是苏式花茶与南方花茶最大的不同之处——半炒半晒——这样花香能够经久不散,喝过口齿生香,甚至空杯留香。”

搬至大观花园小区,每年谷雨时节,郑盘生都要和邻居们分享他炒制的代代花茶,“玳玳花茶有养胃、安神之效,现在传统的老法花茶都不容易买到,我就送给大家。”

传承祖训家风 玳玳花传代代

郑盘生兄弟留着半树花朵,一来为了继续香芬四邻,一来也为了留存结果。“接下来温度再升高,玳玳花就会结果了,和其他果子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们成熟后不会脱落,而是继续挂在枝头,和来年的新果同挂枝头,所以也被成为‘代代花’。”郑盘生解释着玳玳花名的来历,也讲述着自家传承的祖训家风,“爷爷种花时就和我们讲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旧时,郑家以及周边花农都是非常辛苦,“当时没有水泵,大家伙夏天时候要挑水灌溉,天气越热就越要忙碌;而到了冬季,为了让花树过冬,还需要搭棚,烧碳。这样到了来年春天,花树就会有盛开的回报。”如今郑盘生也成为了爷爷,依然把这句最为朴素的祖训时时牢记,并向晚辈言说。

而这棵巨大的玳玳花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代代相传的家风,变得更为有价值,成为了小区的“明星树”。“当时,郑盘生因为不舍得丢弃祖传的玳玳花,请求业委会同意其栽种至小区。现如今,这棵玳玳花成为了小区的‘名花’,居民们都要来闻一闻香气,感受其福荫。”大观名园社区党委书记陈琦索性将郑盘生聘为了“小区能人”,为居民一起栽种玳玳花,“我们准备请老郑为我们在小区栽种一列玳玳花林,一方面玳玳花是苏州著名的‘三花’之一,我们一起传承苏州历史;另外,玳玳花也有别样的寓意,这个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我们也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