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1962年出生在新疆。如今,耳顺之年的他眼里面写满了内容,虽然让人捉摸不透,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我想通过阅读《本巴》去探知那深邃眼神的背后,村庄、梦、童年的奥秘。赋予自己走进梦里的勇气,找到赢得未来的力量。

刘亮程在社交媒体的名字是:“刘亮程村庄”。我发现这个名字里没有“的”,所以我觉得“刘亮程”和“村庄”是并行,都属于读他的人,读刘亮程和村庄同等重要。

“村庄”是我们对于最初家的定义,对于亲人思念的追溯,对于理想生活的总结。

我不知道每个人心中的村庄都有多大,但我确定我们的“村庄”里面一定住着其他人,有早起的人,比早起更早一个时辰起来的人,还有整个白天都在生长的故事。这个村庄成为了我们早晨醒来舔着嘴唇尝着甜蜜和苦涩的生活。

当我开始读刘亮程的时候,发现了他内心还有一个村庄,他的“另一个村庄”,是夜晚中“我的”“孤独的”“在人群外”的梦境。

刘亮程从小就“与虫共眠”,他经常走进动物、尘土的世界。他写蚂蚁的时候,自己仿佛就是蚂蚁。在他看来:孤独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刘亮程

自然的野趣和哲学的灵性唤醒了刘亮程的元气和灵气的文字语言,谱写着他的两个村庄。

60岁,他回到了新疆昌吉州木垒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里建的木垒书院,那里是家的村庄;他戴着草帽,扛着锄头,穿行在蒲公英飘落小道发呆的时候,那里是他梦里童年的村庄。现实与梦境交替着,帮他创造出有趣的人生,成就了他的小说《本巴》。也完成小说里的那个“江格尔齐”的使命,把《江格尔》传到更远的地方。

《本巴》里的奥秘

“人的去处都在我们的人生里,咋走也走不出一辈子。”——刘亮程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村庄”里的时候,总怀疑过它很小。童年,我们的生活是有边界的,因为活在大人的呵护之下,身体和精神都被“包围”住了。长大后,才知道童年走过的路很短,勇敢地走出去后又发现世界之大,自己太渺小,于是求知,期待精神远行。我们对于“村庄”的认知增长,“村庄”随之也变得足够大,形成了“村庄”的文化。

《本巴》就是向我们解读了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聚居区的史诗级“村庄文化”。它是一部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的小说,《本巴》是向《江格尔》致敬之作。本巴,在藏语里即意为宝瓶,代表着福智圆满的容器,即保护着一个美好的世界。江格尔在蒙古语中解释为“能者”,是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英雄。

《江格尔》的史诗出现在阿尔泰山、白头山、额尔齐斯河、奎屯河等西域地区。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12位雄狮、32位虎将、6000名勇士为保卫故乡征战四方,同邪恶斗争,建立了一个没有战争、疾病、饥饿、草原常青、牛羊遍野的理想世界。

《江格尔》史诗经久不衰地在蒙古族人民中传唱,吸收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观念与习俗等,它也被誉为民族知识的百科全书。人们把演唱江格尔的艺人称为“江格尔齐”,他们是江格尔史诗的保护者,传播者和创作者。他们把人们在理想世界里的生活编撰为弹唱和清唱的模式,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在唱。

《江格尔》的故事以每个地区的“村庄”为点,口口相传的歌唱为面传承,覆盖广泛,鼓舞人心。

《本巴》是延续《江格尔》说唱后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语言,它对传统的史诗做了非常有趣的改造,比如用搬家、迷藏、做梦代替人与人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小说的力量

“写《本巴》时,我一直站在被人追赶的童年之梦的对面”——刘亮程

开始读《本巴》的时候,我觉得它的内容难以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不像童话那样简单。越往后读,就产生了兴趣,就又觉得它比一般的童话更优秀。就像迪斯尼的米奇,打破传统思想对动物的束缚,让生命更生动。

再后来我读出来很多疑问,感觉自己快读不下去的时候。就停下来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后,我便被《本巴》吸引,缩进了书的世界。

为什么《本巴》故事里的人长不大?为什么有人又一下子变老?为什么又有些人一下子回到自己的童年?

《江格尔》:“江格尔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人都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

人们害怕衰老,并不是畏惧死亡,而是怕失去了思考的力量。刘亮程在《本巴》里延续史诗的时间观念继续思索,创造了梦的时空。梦改变了空间,在梦里,思想可以随时达到某些地方,在无尽的睡着和醒来里,思想还在延续,但是时间凝固了。

《本巴》小说提到江格尔在梦中已经把一生的仗打完了,把所有通往噩梦的路用狗吠和鸡鸣声堵住了。人们的美梦做到头,噩梦来临时就会被惊醒。还有不愿意长大的洪古尔,为了对付敌人,也在梦里穿梭。

《本巴》在利用时间的结构叙事中,加入了梦中的空间思维。在梦里,25岁的人梦到的是自己是已经做过的事情,对未来毫无帮助。

而没有断奶的孩子和没有出生的孩子却不同,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空间,他们的梦力量强大,他们的时间不会被回忆所占有,不会被这个世界的认知环境影响。所以说创造力是人类经验最宝贵的东西。

拥有25岁的身体的人,虽然身强力壮,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不如从前,这是比衰老更让人害怕的事。在《本巴》世界里不想长大的叙事方式,让我辩证地认识史诗《江格尔》里不超过25岁年龄的美好愿望。《本巴》的文学魅力,在于还原一个真实的精神世界,提升对梦的认知比掌控时间更重要,而不是单纯的不想长大。

在人们都在25岁的时间里,为什么会有人变老呢?在无所求的草原,只要有欲望和悔恨再次占据梦境,人们就会脱离时间的管理,一下子变老了。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现实和梦境就泾渭分明了。

回到童年对于已经老去的人和事物来说是一种奢侈的想法,没有人可以抵御这种吸引力。那谁来释放这个力量呢?答案是:游戏。虚拟的游戏,脱离现实的游戏。所以从你年长再回到童年也是放弃了现实的人。真正能回到童年的人,只有内心单纯,从未长大的人。

用时间赢得未来

《本巴》小说的存在依据,是刘亮程小孙女放在他手上的一袋“没有”的盐。在童年,我们天真的思想愿意相信世上“没有”的东西,那正是最宝贵的创造力。

孙女在爷爷手中变“魔术”,她用思想“创造”了盐,同时也展开像过家家一样的生活方式。明明什么都没有,两个人却看着彼此,高兴地笑着。孙女高兴是因为爷爷也相信她手中的盐,并一直如此。

《本巴》里的英雄们创造了没有遗憾的世界,满足现实中人们不想去打仗的想法,英雄是了解人民生活的人,他们被赋予了带来无忧无虑生活的精神之力。英雄不死,就是因为江格尔齐的说唱。

“时间”作为《本巴》的关键词,度量了一切。

回归现实的人生,时间始终就是无法把控的,从阅读《本巴》后,我想可以用精神力量吸收时间的力量,掌控未来之事。

人在心性修炼上度量未来,保持求知欲,创造力。达到“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这是赢得未来的基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