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有这么一个人,十四五岁时大字不识几个,而且智力还有些低下,然而就这样一个人却从一个从九品的广东巡检飙升到了二品的广东省布政史,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你敢相信吗?
这个人就是清朝的刘玉书,刘玉书是江苏无锡人,生于乾隆年间,家里是做生意的,相对来说还是有钱的。因此,家里还是挺重视教育的,专门请了教书先生来教刘玉书的兄弟姐妹们,奈何这刘玉书确实不是读书的料,于是他的父亲就开始为他的后半生发愁,因为他的智力有问题,不懂经商。就算给他留一笔钱,他也早晚会花光,怎样才能让后半生不太让人操心呢?
他父亲就想到了买官这种做法,至少在他老了的时候也有一笔固定的收入,不至于饿死。
不过买官之后并不能立刻上任,而是需要等,因为有很多人花钱买官,大家要按照顺序来排。就这样,刘玉书一等就是20年。
直到20年后才得了一个广东惠来县巡检的官,从九品,相当于就是个县衙打杂的。
按照清朝的规定,不管大小的官员,只要候补上位之后,都要到午门谢恩。当然,规定是规定,有时候并不会严格执行,毕竟是巡检这种职位的官,芝麻绿豆大小,没人会在意,但刘玉书等这个官等了二十年,心里特别高兴,所以铁了心要去午门谢恩。
于是这货真就从广东跑到了北京,到了紫禁城往午门前一跪,正准备叩谢天恩,恰巧这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之间这刘玉书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个时候刚好有个亲王从这路过要上朝,从这儿经过时,一眼就看到了刘玉书,于是就问道:“这谁呀?”王爷问话,下人忙去打听回道:“这是广东惠来县新任巡检刘玉书,来京城叩头谢天恩的”。亲王一听,笑的直不起腰来,芝麻大点的官,还大老远从广东跑过来叩谢天恩,于是就把这刘玉书啊当成了个笑话。
刚到朝房,王爷迎面就碰到了两广总督,就打算将这个笑话讲给两广总督,于是王爷就跟两广总督提到了广东惠来县巡检刘玉书,正当他们准备多聊两句的时候,太监来了,让王爷觐见。
王爷走后,两广总督一脸懵,不知道堂堂王爷为什么会提到一个小小的巡检,但是王爷点名的人,自己又不敢不上心,也就记住了刘玉书这个名字。
刘玉书在午门谢恩之后,就回到惠来县上任,新官上任,惠来知县就要带着这批新人去向总督汇报,其中汇报这个新任巡检刘玉书的时候,总督一听这不就是王爷跟我说那个惠来县的那巡检吗?于是便亲单独召见这个刘玉书,在会见中,两广总督还问起了王爷,可能是想摸一个底。刚好刘玉书本人比较愚笨,只是用简单的“嗯”回答问题,让两广总督误以为他跟王爷真的认识。
既然见了就给了升为了正四品的道台,转眼半年时间过去了,王爷的生日到了,各地的官员在忙着给王爷送礼,两广总督也没有闲着。礼品准备好了,总得有人送过去吧?让谁送会好一点呢?
当然是让刘玉书去比较好,毕竟和王爷认识,于是两广总督还特地给王爷写了一封信,夸了刘玉书一番。
就这样,刘玉书又费劲千辛万苦到了京城给王爷送礼。此时的王爷早就忘了刘玉书在午门谢恩的事情,不过看到两广总督一直在夸刘玉书,也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到了年底,王爷进宫见皇上,皇上就问,现在这广东缺一个布正使,你那儿有没有合适的人才啊?王爷一想,有个刘玉书不错,就赶紧给皇上引荐。皇上一听,哎,这自己兄弟推荐的准没错,一道圣旨,刘玉书就做了这广东布政使,中国历史上因为这午门谢恩得了这么大一个官还是头一次,真是无巧不成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