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干的起源,一种说法为,相传上古时期,黄帝在每年冬至的时候,都会在祭台进行祭天活动,上天感应后降下十干;还有一种说法为,黄帝制定十干是用以观测星象变化。

天将十干为,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即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

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的起源为《河图》,其以十数而合五方,为阴阳和天地之象,以白圈为奇数、为阳、为天;黑点为偶数、为阴、为地。

中五立极,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同道,三与八为朋,四与九为友,五与十同途。以天地相合,以阴阳相合而成。

河图配天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图配天干

一得五为六,所以甲与己相合;二得五为七,所以乙与庚相合;三得五为八,所以丙与辛相合;四得五为九,所以丁与壬相合;五得五为十,所以戊与癸相合。

天干相合才能化,而合化要得五、得地才能成。五在地支中为辰土,正月建寅,辰为三月春季,万物气开而动,动则变,变才能化。

“天降十干”之后,黄帝让大挠定下十二支,用以搭配十干,即六十花甲子。每个花甲子的用处,就是表征万物在某个时间段的状态。甲子为冬月的木之气的状态,乙丑为腊月的木之质的状态。

六十花甲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十花甲子

甲己之年丙作初,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根据五虎遁口诀,甲和己之年,月份起丙寅月,即甲子旬。而第五个月为戊辰月,可以理解为天干甲和己,在辰月天干为戊,甲己合为土。

甲己,甲为一,起于甲子旬,到第五位为戊辰,戊为土而化土;

乙庚,乙为二,起于丙子旬,到第五位为庚辰,庚为金而化金;

丙辛,丙为三,起于戊子旬,到第五位为壬辰,壬为水而化水;

丁壬,丁为四,起于庚子旬,到第五位为甲辰,甲为木而化木;

戊癸,戊为五,起于壬子旬,到第五位为丙辰,丙为火而化火。

因为辰相为龙,所以民间有“乘龙才能合化”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