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特大暴雨连侵袭河南郑州,在当日16时到17时201.9毫米的降雨量,已经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郑州各地瞬间变成汪洋一片,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直飚Ⅰ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号到23号,短短3天的时间里,约等于将317个1448万立方米的西湖倒进了郑州。然而,这并不是河南第一次遭遇这样突如其来的灾害,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发生的“75·8”水灾,更是酿造了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溃坝惨剧。

据一位曾经参加过救灾的亲历者回忆,“75·8”水灾过后,“尸体在烈日下腐烂,在洪水曾经肆虐过的地方罩起一层可怕的雾”“漯河至信阳的公路两旁,沿途所有的大树树枝,都被黑压压的苍蝇压弯了。”这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悲剧是如此一步步造成的?而这场天灾,子弟兵们是如何救援,驻马店的人民又是如何挺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75·8”水灾的爆发,主要可以分为台风、暴雨以及溃坝三个阶段。

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境内的第3号台风,掠过台湾后,在福建晋江登陆。就在所有人以为这场登陆台风会像之前一样,快速在陆地上消失的时候。

这股台风却突然从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器上失踪了,这一诡秘的情况让所有气象人员感到惶惶不安。等再监测到第3号台风的时候,这股南来的气流,在抵达云南前,受到西风带大形势调整,来了个大转弯。而后在河南境内停滞,如注的大雨倾盆而下,这一天里,这场降雨量达到448.1毫米的大雨下了整整10个小时,此时的板桥水库蓄水上涨了108米,而泌阳境内的众多水库也因为暴雨水位急速上涨,蓄水能力都已经达到了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后,持续数天的暴雨,让板桥水库的通讯完全中断。据当地村民回忆“院内大缸里的水不到半天就装满了,从房门口用空脸盆伸出去接,一会儿就满满一盆……林中成群结队的小鸟被暴雨一扫而光,乌鸦满山坡,大雨后田地里捡到的麻雀满箩筐”。

在暴雨中心最大24小时雨量达1605毫米,大于1000毫米的降雨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的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这一片地区,星罗棋布着上百个山区水库。在这个时候,一直紧密关注着灾情的水库管理局,眼看着水库距离堤坝顶部只有1.3米的距离,只要再下300毫升水库就会崩溃时。心急如焚的工作人员,当即借用当地驻军的军用通讯设备,接连向上级发去两封急电,请求上级出动飞机将副溢洪道炸掉,但因为通讯的中断,这两封急电并没能传到上级部门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洪水漫坝,形势越来越危急,几名通讯兵冒着被雷击的风险,将步话机天线以上高处,再一次向上级发出特特告急电。因为当地驻军根本无法离开与外界沟通,所以只得向下游不断鸣枪发射信号,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群众撤离。可彼时的人们根本没想过水库会崩溃,并且在如开水龙头般的大雨中,根本无法听到信号枪的声音,就算听到了也并不知道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大雨中的众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他们靠近。

在数天的暴雨倾注下,量大、峰高、势猛的特大洪水,注入了水库及其附近河道。在这样千年一遇的大洪水的冲击下,水库严重超蓄,蓄洪堤多处被冲毁决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8号凌晨,6亿立方米的库水,如同脱缰的野马冲出水库,滚滚泻下。霎时间,在直立如壁的惊涛骇浪中,田园、村庄、集镇,须臾间被铲平化为泽国。京广铁路上一个60吨重的油罐车更是如同玩具般,被洪水冲出40公里外,102公里的京广铁路钢轨被搅成丝状。从洪水中逃脱出来的灾民们,无措地挤在树上、房顶上、高土堆上。

然而板桥水库的溃坝只是一个开始,不久后,驻马店地区数十座水坝如山崩地裂般同时坍塌,60亿立方米的洪水,自上而下顺着地势,以每秒13米的最高速度疯狂漫灌。据相关文件记载,这股冲垮堤坝的大水,形成了高达9米,宽15公里的洪流,而威力比04年印度洋爆发的超强海啸还不遑多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洪水的蔓延,储蓄了巨大势能的洪水,以极快的速度冲击着。很多人在睡梦中,连“救命”的呼声还没有喊出,就被水流拍打到墙上,而后被大水吞没。据驻马店官方统计,在这场洪水中,约有10万人被洪水卷走。而在洪水中,有些幸运的人抓住漂浮物侥幸存活下来,也被冲到了20多公里外才被救起来,但更多的人则是在洪水中丧生。

来势汹汹的洪水,从河南一直冲到了安徽北部地区。自溃坝起,只用了短短6小时,就已经将数百万人泡在水中。漯河、周口、安徽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洪水的侵害,其中驻马店是这次灾害的重灾区,因此这场河南“75·8”水灾,又被叫做“驻马店75·8”洪水,而驻马店遂平县,因为位于水库下游,受到了洪水首当其冲的冲击,在后续因为被洪水毁坏严重,还被定为了毁灭性灾害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特大的洪水灾害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注意,在板桥、石漫滩等诸多水库失事的当天,距离灾区最近的数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驻马店地区抢险救灾。自8月9号起,来自各地的救援部队,昼夜兼程地赶到灾区。

然而,灾情却远超所有人想象。如果说凌晨水库跨坝导致的冲击性灾害,给数百万还在睡梦中的群众,触不及防的一击。那么宣泄不通的河道让洪水持续不下,更加加重了这场洪水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尽管肆虐的洪水已经停止,但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驻马店的数百万群众,在久久不退的积水中,顶着三伏天火辣辣的大太阳,饿着肚子等待着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奎

水利专家陈惺陪同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乘坐飞机,来来回回在灾区上空反复视察,以此来为相关部门提供治水的方法和救灾指导。当飞机飞上天空后,只看到平时平坦的大地上只剩一片汪洋,而地面上仅剩的高低,就如同大海中散布的岛屿,每一棵露在水面的树枝、“小岛”上都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然而一些比较小的“岛”无法容纳太多人,数万名灾民只得泡在水中。

在得到第一手资料后,中央各领导人心急如焚。因为彼时淮河流域中建筑着多处水坝,在“重蓄轻排”的影响下,泄洪能力十分堪忧。但如果想要通过爆破的水管,将阻水部位炸开加速行洪的话。这很有可能将会导致,先前已经承受了巨大泄洪压力的宿鸭湖水库出现巨大问题。然而如果这一噩耗的出现,这将会导致洪水问题进一步扩大,灾民数量将会进一步攀升。经过多次慎重的商讨,洪水治理的决策小组最终还是决定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得到邓小平的同意后,李先念下令让武汉军区与南京军区的舟桥部队紧急出动,在中央的指示下执行爆破任务。李先念指示“为了救人,你们说炸开哪里我们就同意炸开哪里。”

历经了两天的时间后,伴随着巨响声,对阻水工程班台闸爆破工作全部完成。而后为了确保下游淮河大堤的安全,陈惺等人员在收到中央的指示后,乘船赶赴蚌埠,进入安徽境内查看灾情。

在这次水灾中,驻马店灾区数十年的生产建设毁于一旦,数千亩的土地在这次洪水中被摧毁得所剩无几。浑浊的洪水退去后,随处可见的人畜尸体,在烈日下腐烂,而在洪水肆虐过的地方更是罩着一层可怕的雾气。长时间泡着大量牲畜尸体的水以及粮食霉烂变质,让苍蝇、蚊虫大量滋生。其中,在宿鸭湖西岸,近40公里的苍蝇城镇飞行如同蜂群般,密密麻麻遮天盖地,就连人工捕打也无济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铁路大肆被毁,14 万方道闸和 41 万方路基土石方被洪水冲走,导致京广铁路线小商桥至确山站之间无法正常通车,药物送不进灾区。肠炎、脑炎、痢疾、乙脑、菌痢等疾病在灾区横行,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灾民有病哭,看了病后没有药,医生着急却又无措痛哭的情况,而还有些人因为无法忍受疾病的痛苦最后选择了轻生。

那么这场千年不遇的水灾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为何这一次超级台风的来袭就酿成了这样的悲剧呢?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首先是因为,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的对于气象的摸索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天气进行预报,主要是依靠基层气象台站的对气压、湿度等方面的分析来完成。

然而,这就导致了当时的预报员对于该地的降雨量的预测出现偏差,在暴雨来袭之前,预报员的预测只有100毫米,再加上当时这股诡异的台风,曾经在监测屏上消失过一段时间。等在发现的时候,它已经“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75·8”水灾的总结》中,中国工程院潘家铮副院长表示“没有准确及时的雨、水情信息,是水库不能及时采取有效保坝措施,最终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众人以为连日的暴雨会很快过去,对此并没有什么安全意识,最终导致了这场巨大灾祸的发生。鉴于这一事件造成的危害之大,在这之后我国各级的气象预报人员,不断对自己进行反应,并通过联合攻关的方式对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种致洪暴雨天气的预报模式,来降低对暴雨灾害的预防。

其次导致这场灾祸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上个世纪的时候,“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的思想,严重影响着人们。驻马店地区因为在这之前从未有过特大洪水,而且在水灾发生的前几年,天气偏于干旱,=在当时众人为了预防“伏旱”的出现,长期以“多蓄水”为目的,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已经兴建了上百余座的水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中,安徽省在淮河流域的河道处,更是兴建了数座小型水坝。这些水坝的建立,尽管为河南、安徽等地的蓄水起到了很大的用处,而众人盲目地认为,这些大型水库的建立并不会出现跨坝的情况,但这也为后续“75·8”水灾的爆发买下巨大的隐患。

“75·8”水灾的爆发,这对于河南驻马店地区的父老乡亲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损失。自此以后,为了避免诸如此类的灾害的再次发生,我国开启了一系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演习。并构建多主体应灾救灾机制,既组织在应灾救灾中的社会参与,使其动员起来,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大幅度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力量。现如今,随着我国抵抗灾害能力的不断提高,天灾的出现,已经几乎不会再出现像“75·8”水灾这样威力如此重大的威胁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