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三十七卦

家人

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

入海求珠之象 开花结果之意

编码:110101(镜里观花,下下卦)

卦辞:镜里观花休认真,谋望求财不遂心。交易慢成婚姻散,走失行人无音信。

推断:找人不遇,疾病未愈,求名不准,官事不宜。

大象:风吹火之象,助火之威,喻家人同心协力,发展事业。

运势:平安大吉,与人合作则易成,更有喜庆之象,如添丁婚嫁等。

爱情:大吉之象,终成美眷。

疾病:注意心脏或胆病,必须小心调理。

失物:出现。隐藏在家中。可能是被家人收起来了。

诉讼:虽产生大疑虑,若行事合理则无碍。

周易卦爻辞原文

家人:利女贞。

初九:闲有家,悔亡。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九三:家人 ,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周易卦爻辞解文

家人卦象征家庭:特别注重女人在家中的作用,如果她能够坚守正道,始终如一,将会非常有利。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象辞说:家人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巽(风)上,为风从火出之表象,象征着外部的风来自于本身的火,就像家庭的影响和作用都产生于自己内部一样。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初九,治家应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立下规矩,防患于未然。如果这样做了,就不会有什么过失了。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象辞说:“治家应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立下规矩,防患于未然”,意义就在于开一个好头十分重要。如果等到出现了问题再去想办法,效果就差得多了。

六二,不要自作主张,追求功名,能够料理好家中的饮食起居就行了,结果一定是吉祥的。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象辞说:家人卦的第二爻位(六二)这所以能够吉祥如意,是因为它位置居中,符合常规,而且温柔顺从的缘故。

九三,由于治家过分严厉,使得家里人承受不了而怨言丛生,这样做虽然有过失,会带来麻烦,但是从长远看,最终会得到吉祥的。可是如果不能从严治家,听凭妇人和孩子们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决不会好。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象辞说:“由于过分严厉使得家中人怨言丛生,但最终却可以得到吉祥”,是因为这样做是符合治家的原则的,虽然有过失,但不失根本。而听凭“妇人和孩子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决不会好”,是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治家的原则和规矩。六四,富家,大吉。

六四,能够使家中的财富增加,就一定会非常吉祥如意。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象辞说:六四之所以“能够使家中的财富增加,一定会非常吉祥如意”,是由于它柔顺的本性决定的。

九五,一家之主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家里的人,使他们各自都按照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去做,是会吉祥如意的。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象辞说:“一家之主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家里的人,是会吉祥如意的”,关键是要能使全家人和睦相处,感情融洽,相亲相爱。

上九,治家的根本在于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自己能够诚实有信,树立起威信,结果一定会获得吉祥。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象辞说:之所以建立尊严和威信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这种尊严和威信是通过严格要求自己得到的,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

卦爻辞注解

家人卦,妇女占问有利。

倒数第二阴爻:在家里注意防闲,悔恨没有。

倒数第二阴爻:没有什么错失,在家中主持家务,占问吉。

倒数第三阳爻:家人嗷嗷愁苦,悔恨,危险,转化为吉。家人戏突作乐,(趋向淫逸),最终仍然艰难。

倒数第四阳爻:幸福的家庭,大吉。

倒数第五阳爻:王扩大了有家(的意义),勿 ,吉。

最上的阴爻:有信用,有威严,终于吉。

卦爻卦辞诗

风火家人

家庭伦理贵谐和

主妇柔谦福自多

内正家齐能外顺

问求女事乐欣欣

家人卦的互卦是火水未济

互卦是本卦的2、3、4爻与3、4、5爻组成的卦

第37卦家人卦的变卦有六个,分别是:

风山渐(动初爻)

风天小畜(动二爻)

风雷益(动三爻)

天火同人(动四爻)

山火贲(动五爻)

水火既济(动上爻)

家人卦的错卦是雷水解

错卦是本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卦

家人卦的综卦是火泽睽

综卦是将本卦颠倒后而得到的卦

【易经】第37卦 【家人】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

第三十七卦 家人卦

家人卦,由下离上巽组成,卦形作“”,象征“一家人”。上卦“巽”为风,下卦“离”为火:犹如风自火的燃烧而生出,自内延外,喻示“一家人”之事也能蔓延而影响社会风化。全卦展示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的“治家”之道。家人:利女贞。 译文家人卦象征家庭:利于女子守持正固。 解读家人的爻象显示,六二阴爻居内卦的中位,象征妇女在内,以正道守其位,九五阳爻居外卦的中位,象征男人在外,以正道守其位。男外女内,皆能以正道守其位,则是天地间的大义。古人认为家内之事,女子是主要因素。家庭主妇正,则全家正;家庭主妇不正,则全家不正。故卦辞言利于女子守正。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译文《彖传》说:在家庭中,女子在家内居正当之位,男子在家外居正当之位。男女都居处正位,这是天地阴阳的大道理。家庭中有尊严的君长,指的是父母。父尽父之道,子尽子之道,兄尽兄之道,弟尽弟之道,夫尽夫之道,妇尽妇之道,这样家道就能端正,天下也能安定了。 解读男子齐家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对男子的要求是在家外居正当之位,这首先是齐家的需要,同时也是治国平天下的需要,故《彖传》说“男正位乎外”。男子齐家的内容主要就是“利女贞”,即女子在家内居正当之位,故《彖传》说“女正位乎内”。

《彖传》说“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女内男外各得其正,这就说明家道正,正家道即所谓的齐家,齐家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由此可见正家道是正天下之本,所以《彖传》说“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道正”,是从每一个家庭成员正其道开始的,也就是说家庭成员的修身与正家有密切关系,推而广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译文《象传》说:本卦外卦为巽,巽为风;内卦为离,离为火,内火外风,风助火势,火助风威,相辅相成,是家人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省悟到言辞须有内容才不致于空洞,德行须持之以恒才能充沛。 解读《象传》主要是从上下卦体来谈的。家人卦下体为离,上体为巽,离为火,巽为风,风在火上,所以说“风自火出”。一个家庭,特别是家人卦所言及的这种核心家庭,一般是同室而居,同锅而食的。而用火做饭就生出风来,其标志就是烟囱冒烟。人们看到烟囱冒烟,就知道这是一个家庭,故言“风自火出,家人”。君子由此则不仅是看到一个家庭,而且由风之产生联想到社会风化自家而出的道理,更促使君子自觉地修身养性,因为家道的端正与否,修身是关键。要做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先要从日常居家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译文初九:防范家庭出现意外事故,没有悔恨。

《象传》说:防范家庭出现意外事故,就是警惕未然事变。解读“闲”的本义是栅栏,养牛马的圈,引申为防止,这里是防止邪恶的意思(后来才引申为安静、闲暇)。初九处“家人”之始,刚成立家庭。刚建立家庭就要防止邪恶,这是防恶于未萌。如果一开始就约束不严,放任自流,等到产生不良思想,败坏家风,再加以管教,恐怕将难以收拾,悔之晚矣。所以《象传》特别指出“闲有家”,要在“志未变”时。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六二:妇女在家中料理家务,安排膳食,没有失误,这是吉利之象。

《象传》说:六二爻辞之所以称吉利,因为六二阴爻居九三阳爻之下,像妇人对男人顺从而又谦逊。

解读六二以柔居阴,又处下卦之中,柔顺中正,上应九五阳刚,有妇人顺夫之象,故无所专,即什么事都听从丈夫的,不专横,不自作主张,不擅行其事,心中只想着自己的职责——全力以赴执掌家中饮食事宜,这样就可守持正固,获得吉祥。所以《彖传》一开头就称赞六二:“女正位乎内。”六二以阴居阴,有柔顺中正之德,上应九五阳刚,而九五在上体巽卦中,故曰“顺以巽也”,即对九五柔顺而温逊。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译文九三:把家庭治理得很严酷,尽管有悔恨、危险,但可获吉祥;如果妻子儿女笑闹嘻嘻,终致憾惜。

《象传》说:把家庭搞得很严酷,但未失治家之道;妻子儿女笑闹嘻嘻,则有失家中礼节。

解读九三以阳处刚,阳刚则能治家,但九三虽得正却不居中,处内卦离体之极,越过了中位不能用中,所以是个治家过于严厉的家长。九三治家很严,甚至严过头了,难免有伤感情,使家人感到十分严酷。治家当然以适中为宜,然而在不能适中的情况下,与其过宽不如过严。过严虽然会产生一些悔恨、危险之副作用,但由于未失治家之道,最终还是吉的。爻辞说“家人嗃嗃,悔,厉,吉”,《象传》说此“未失也”就是这个意思。相反,如果过宽,妇人小孩都嘻皮笑脸的,无所畏惧,这就会导致废家规,乱伦礼,生邪恶,终究是吝,吝的结果自然是凶。故爻辞说“妇子嘻嘻,终吝”。而吝的原因,就是《象传》所说的“失家节也”,即家教失去节度,过于宽缓。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译文六四:增富其家,大为吉祥。

《象传》说:增富其家,大为吉祥,是由于六四柔顺而得位的缘故。

解读古代认为在一个家庭中,父是主管教化的,负责一定的礼仪表率;母是主管饮食的,负责一家的饮食安排,勤俭则日富,奢侈则日贫,故“富家”是女子的一个职责。处上卦之下,阴虚本不富,但六四以阴居柔得正,又在巽体,性顺,故能举止得体,使家人体谅其苦衷,而不致怨尤;再则下应初九,上承九五,大得阳刚之富贵,故既可“富家”,又得“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译文九五:君王用美德感格他的家庭成员,无须忧劳费力,即可获得吉祥。

《象传》说:君王用美德感格其家庭成员,说明一家人交相亲爱和睦。解读九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为家人之主,但根据爻辞看,九五不是一般的家长,而似一个君王。“王假有家”,就是君王以感格家人来治家,凭什么感动其家人呢?当然是以自己的美德和模范行为来感动家人。家人受其感动,也都敦睦相处,竞相昭示自己的美德,那么无须忧劳费力就可得吉,故爻辞说“勿恤,吉”。《象传》则进一步指明由于“王假有家”,从而形成了“交相爱”的美好情景。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译文上九:治家诚信而有威严,终获吉祥。

《象传》说:威严治家而获吉祥,是由于上九反身修己的缘故。

解读上九以阳刚处家人卦之终,居一家人之上,作为这样一个家长,如何才能维持家道长久不败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威、信”二字。吉自威信来,心存诚信,一家人心悦诚服,才会有真正的威严,才能最终获得吉祥。威信又从哪儿来?《象传》告诉我们,家长的威信不是自己作威作福,强使家人信服,而是得之于反身修己,就是说靠自己的言行作出表率以使人敬畏。《彖传》说:“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与上九爻辞相合。父母做为一家之长具有最高权威,而他们的一言一行也是家人学习的榜样。

第09章 持而盈之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jiù)。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释】

①盈:满的意思。

②已:动词,停止的意思。

③揣:捶打,敲打的意思。

④莫:代词,“没有谁”的意思。

⑤而:这一章三个“而”,均为连词,“而且”、“并且”的意思。

⑥咎(jiù):灾祸的意思。

【译文】

保持着盈满的状态,不如适可而止。捶打得既尖又利的铁器,就不能长久保持锋利。纵然金玉堆满房屋,谁也不能长久守住。富贵而又骄纵,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功成名就之时,要含藏收敛,急流勇退,这才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

【导读】

日中则仄,月满则亏,至阴则阳,至阳则阴。万物相生相息,相互转变,是天地间最普遍的自然规律。老子认为做什么事都不能过度,自骄自满,锋芒毕露都是不能长久的。盈则倾覆,锐则致咎,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顺时而退,才是长保之道。

【解析】

本章主要是讲功成身退之道。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谁不追逐名利、倾慕荣华?而能做到心如止水、超然物外者恐怕寥若辰星。既然我们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就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因为吃、穿、住、用、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可是,当这些需求在得到满足之后,人们还会积极地思考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去幻想更多不同层次的需求;当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更加迫切追求那些更高层级的事物,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道理:说它简单是因为提到需求,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不难理解;说它复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这是针对个体而言的。但从整体上来说,人类的贪欲永远都无法得到满足。人类的这一弱点就决定了其会一直追名逐利。

可一旦名利双收,又该如何留住它们,而不致使它们如云烟一般随风飘零?其实,老子在本章中,就给出了答案:手持杯子,往里加水,当水满的时候,还不停地往里加,当然会溢出来。换一个说法:当弓被拉满后仍继续用力猛拉,结果毫无疑问,弦会最终被拉断。这两个小问题系出同源,都是“满招损”的个案。虽个中道理妇孺皆知,但真要我们与现实生活的欲望挂起钩来,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明白了,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因此,人类如何克服自身的弱点,是个非常重要而又相当棘手的问题。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锋利的剑吧,它又尖又锐,锋芒毕露,然而锋刃易卷,再磨再损,不久就会被人放弃,因而老子说,越尖锐的东西,越不会长久保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若用此来比喻人生,乍听起来不免有些消极,却不违背常理。其实,人生的短暂和草木的转眼枯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人们在提到年龄时心里往往就会发怵,不禁哀怨日子过得太匆忙。因此,有人在短暂的一生里拼命地捞取金钱,其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财富的占有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有的人则一心想出名,想通过名声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光阴。于是,人们开始争名夺利,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人不择手段,不惜出卖灵魂,结果事与愿违,得到的却没有付出的代价昂贵,这又何苦呢?当然,我们并不反对采用正当的手段和途径来获取金钱和名利,但必须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是赤条条地来,又必将赤条条地去,富贵和名利都是过眼云烟,是一丝一毫也无法带走的。

因此,老子认为“持而盈之”、“揣而锐之”、“富贵而骄”是“生而一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玄德”的反例、在老子看来,一切具体的存在都是刍狗”,这也就意味着,要把拥有一定名位、名职的自身也要看成是刍狗。刍狗的结局就是在祭祀过后很自然的变成了杂草,这是刍狗之命运使然。如果一朝为“狗”就自认为永远是狗而跳梁跋扈,那绝对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举。所以,老子认为“功成身退”是无为的最高境界,是应当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事实上,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永久地保持自己的名位或财富,不要说富可敌国、权倾朝野的王公贵族,就是一手遮天的帝王也无法长久地保留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尽管他们让后人将珠宝和自己的尸体葬在一起,并安装上各种防盗机关,以求保全自己生前拥有的财富。可在事实上,自从安葬之时起,危险就已悄悄逼近,盗贼不但会潜入他们的坟墓,将陪葬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甚至还会把他们的尸首抛弃到荒野,这是多么悲惨的结局!当然,更有甚者,有的帝王连尸体也被偷走,因为他们身上穿的是金缕玉衣,他们不但失去了珠宝,也失去了尸身,其结果惨不忍睹。

因此,老子在本章郑重告诉人们:物极必反。太满会溢,太尖利会断,这就启发人们不管办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太露锋芒就会遭人嫉妒和陷害,不如到一定的时候退而隐之,即“功遂身退”,不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退而隐之不是形式上的退居深山,而是要有功不倨傲,有名不恃名,有财不扬财。这就是老子倡导的“大道”理念。

大道就是如此,它滋养万物而不居功,没有恩义,也就无所谓报答;万物接受大道的恩典,不去报答,大道和万物仿佛毫无关联,所以也就没有怨恨和嫉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类只有和大道同步,才能达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的美妙境界。

王弼《道德经注》

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气势必倾危。故不如其已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势必摧衂,故不可长保也。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持守,就是努力使自己不失德。既不失德,又有许多私心杂念塞满心胸,必然有倾覆、危险的势头。所以不如适可而止的人,更不如无德无功的人。既砸刀刃让它尖锐,又磨它让它锋利,必然会伤损刀刃,所以没法保持刀的寿命。运势随时光的流逝而变更,功绩一旦达成,运势就将转移。

苏辙《老子解》

知盈之必溢,而以持固之,不若不盈之安也。知锐之必折,而以揣先之,不知揣之不可必恃也。若夫圣人有而不有,尚安有盈?循理而后行,尚安有锐?无盈则无所用持,无锐则无所用揣矣。

人们知道满了必然会溢出来而小心翼翼地端持,不如不装满的时候那样安心。人们知道刀刃锋利必然会折断,所以先砸刀刃使之坚固,不知道捶砸的工序是不足以保证刀刃的坚固的。圣人只是使用而不占有,怎么会让器皿满盈呢?人们按照道的规律去做事,怎么还会去追求刀刃的锋利呢?不满就不用小心翼翼地端着,不锐利就用不着拿锤子砸了。

【经典解读】

追求圆满是世人的通病,在功名、利禄、权位唾手可得之时,有几个人能保持一颗知足之心呢?大多数人都是恨不得有多少要多少,唯恐得到的少。殊不知此时已经被名利迷了心智,用文艺作品中的话就是,此时已经不是人支配财物了,而是财物迷惑、控制了人的灵魂。人已经变成了“名利僵尸”。更有些人,想出名,想发财,丧失了根本的礼义廉耻,整天脑袋里就是那些声色犬马的东西,为了出名发财寡廉鲜耻,无所不为。

建功立业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成功以后该如何做呢?有些贪慕功名利禄的人,往往不知满足,得寸进尺,将追求更高的官,更多的钱当成余生最大的乐趣。

富贵而骄,自古就是取祸的最重要途径。在孙叔敖的典故中,狐丘丈人就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权敖,志益下,心益小,施益博,才能免于祸患。而现实中比他得到帝王的宠幸,享有更多的财物,占据更大的地位的人数不胜数。其中大多数人不知道收敛,骄奢淫逸,斗富斗强,引得同僚侧目,天下怨恨。比如秦丞相李斯即是如此。李斯官至承相之职,权大势重,富贵无比。然而却不知道功成身退之道,反而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勾结赵高、胡亥,陷害忠臣,篡改遗诏,最后终于自食恶果,被赵高陷害,做了阶下囚,被腰斩处死。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只见金玉满堂,而不知道父辈创业之艰辛,就会变得骄傲自大,不知收敛欲望。到头来再多的财物也会被用得一空。人生与其汲汲不断地追求这些身外之物,倒不如潜心修德,体悟天地之大道。

极盛而衰,极满而亏,是天地自然之道。小到一花一树,一虫一兽,大到一家一族,一朝一代,无不是如此。事物的发展都是向着其自身的反面在一定条件下不断转化的,人们说的“否极泰来”、“福祸相因”都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子依道奉劝人们急须趁早罢手,见好即收,在功成之后,不要贪恋权位名利,不要锋芒刺人,而要收敛欲望,及时隐退。

【哲理引申】

贺若弼是北周、隋朝的名将,他在伐陈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终因骄傲夸功,不知进退之道而受到诛杀。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世家,他的父亲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勇武而闻名一时。北周保定五年(565年),贺若敦对北周权臣宇文护不满,口出怨言,传到字文护耳中之后,宇文护大怒,逼令其自杀。在临死之前,贺若敦将贺若弼叫到面前,嘱咐他说,自己一生的抱负就是平定江南,但却因为口无遮拦而惹下了杀身之祸,甚是悔恨,一方面让贺若弼继承其讨伐江南的遗愿,一方面对他说:“我因为口舌之祸而死,你不可不将这教训记在心中。”于是拿出锥子,将贺若弼的舌头刺出鲜血,以让他永远不忘这个教训。

贺若弼“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此时贺若弼依然牢记着父亲的遗训。当时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十分严格,太子宇文赞德行不端,又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毫不知情。一次,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一定不能身担大任。”贺若弼对他的看法也很是同意。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不是帝王人选,我也曾和贺若弼讨论过这件事。”周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牢记父亲临终遗言,唯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行操守日有所新,我没有看见他有什么缺点。”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若不有所隐藏就会失去臣服于自己的大臣,大臣若不有所隐藏就会失去自己的身家性命,所以我不敢轻率发表对太子的评议。”后来太子宇文赞继位,即北周宣帝,他痛恨乌丸轨当初的谏言,不久就找借口将其诛杀,贺若弼因为沉默而免受其祸。

杨坚建立隋朝以后,急欲统一江南,此时高颍向他推荐了贺若弼,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委派给他平陈之事,经略一方,做灭陈准备。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伐陈。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他军令严明,秋毫无犯,先后击败田瑞、鲁达、周智安、任蛮奴、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众多陈将,从北掖门进入建业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摘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占据了府库。贺若弼遗憾自己没有先期抓获陈叔宝,功劳在韩擒虎之后,又愤恨自己与陈军苦战,而韩擒虎却捡了大便宜,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隋文帝灭陈之后十分欣喜,对二人同时安抚。贺若弼地位更加显贵,他的兄弟并为刺史、列将。其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都身穿绫罗绸缎,生活奢侈。功成名就的他完全忘记了父亲临死之时的教训,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他对身处自己之上的高颖、杨素颇多不屑,心里很是不平衡,还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将不满的情绪显露出来,并一度因此遭致罢官、下狱。一向待人宽厚的隋文帝责问他说:“我任命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却总是放言,说这两个人是酒囊饭袋,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回答说:“高颍,我的老朋友了,杨素,我的舅子。我都知道他们的为人,所以才说这些话。”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犹豫数日,考虑到他的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几年之后,隋文帝念及他灭陈之战中的大功才恢复了其爵位。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贺若弼就被疏远了,于是他心中更加不满,时常口出怨言。大业三年(607年)七月,贺若弼随杨广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认为这太过奢侈,与高颍、字文弼等人私下议论。杨广认为他们这是诽谤朝改,他可没设有隋文帝那么宽厚,于是将贸若弼与高颖、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可惜贺若弼被剌了舌头,最终还是死在了口舌之上,“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真可谓千古名言。

《论语》乡党篇1001句

【本篇引语】

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原文】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注释】

(1)恂恂:音xù,温和恭顺。

(2)便便:辩,善于辞令。

【译文】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世界防治哮喘日

每年5月的第1个星期二

名 称:

世界哮喘日

节日意义:

唤起人们对肥胖的关注

世界防治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的纪念活动。

哪些原因可能会造成哮喘?

哮喘(尤其是儿童时期发作的哮喘)大多和过敏有关,常见过敏原包括室内尘土、尘螨、宠物皮毛、皮屑、花粉等。此外,哮喘一定程度上还与感染、肥胖、胃食管反流、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相关。吸烟家庭里的儿童发病率可能更高。

哮喘有遗传的可能性吗?

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哮喘,孩子患哮喘几率较其他儿童高2~5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哮喘,孩子发病几率会更高,达到50%左右。

应该怎么预防哮喘发作?

预防哮喘发作的最主要措施是规律用药。如果不能规律用药,轻微的诱因都可能导致哮喘发作。所以建议哮喘患者规范、规律用药。

2023年05月01日

农历兔年三月十二

周一

第3270天

睿见、前瞻、实用

早读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言潮声

劳动是人类创造新世界的手段!劳动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美好的一天从颂扬劳动 勤恳劳动开始!

经典诵读

冬入安南国,云迎使者轺

——(元)傅若金《腊日入安南》

注解:

腊八日进入安南国境内,云霞好像欢迎使者车驾般涌向四周。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注解:

如果两个人同心同德,他们的力量就可以像锋利的刀刃,连金属都可以砍断。指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会产生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强大力量。

早安人民

人在舒适区太久,就容易变得僵化,时间长了,生活也难免枯燥乏味。想让日子过得丰富精彩,就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多了解和接触新事物,在不断前行的路上寻找新的机会与可能。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