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了,我的希望就是还能再见到你。”一位身形佝偻、头发全白的老奶奶,轻轻抚摸着冰冷的灵位牌喃喃道。她仿佛在摸一件稀世珍宝,在镜头前泪如雨下。

为了这次“见面”,她跋涉了将近2000公里。她已经93岁高龄了,左眼因为眼疾,常年戴着纱布,本不该再奔波了。可是,她坚定地告诉志愿者们:这辈子,没有什么比见到他更重要的了。哪怕,只是见到他的灵位

张淑英老奶奶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此生挚爱,便永志不忘。她用77年的时光,铭记了一段仅仅持续了2年的幸福生活;她用一颗在岁月的洗涤中已经褪色衰老的心灵,寻找着爱人那张永远年轻的面孔。

2014年,公益项目“寻找你身边的抗战老兵”在北京举办大型新闻发布会。不久,志愿者们便接到了一通来自重庆的寻人电话。这段在一位93岁高龄老奶奶心中埋藏了77年的感情,才开始被世人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抚摸钟崇鑫灵位

那是1935年,张淑英与那个让她思念了一生的男人相遇在福州。那一年,张淑英才14岁,那时她天真烂漫,又因念过私塾读过书,对爱情抱有着充沛的幻想。这天,母亲告诉张淑英,要带她到西湖公园相亲。

相亲?这未免有点太庸俗了吧。张淑英不满地撅着嘴。

在那个年代虽然还盛行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她早已从书本上了解到了“自由恋爱”,并心生向往。但是张淑英拗不过,只好硬着头皮跟着母亲来到了约定地点。

在那里,一个身材挺拔、长相英俊的年轻人一下子就吸引了张淑英的目光。走过去才发现,他就是自己的相亲对象:钟崇鑫!张淑英的心瞬间小鹿乱撞,少女的情怀难以掩饰,脸上的片片红晕把她对钟崇鑫的喜欢显露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与钟崇鑫

当时已经30岁的钟崇鑫把张淑英的表现尽收眼底,眼前漂亮可爱又有些羞涩的少女也击中了他心中的柔软之处。后来,两人又约会了几次,便顺理成章地把结婚提上了日程。

钟崇鑫对张淑英极尽宠爱,倾其所有为她举办了一场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完美婚礼。

张家是家境颇丰的商人,钟崇鑫是年轻有为的军官,如果在和平年代,这段婚姻一定会在波澜不惊的甜蜜中持续下去。然而,那时的中华大地硝烟滚滚,婚后三个月,钟崇鑫所在的部队就要北上到南京驻防。为了不和爱人分开,张淑英带着婆婆搬到了江苏省内离南京不远的一个乡下,这样,每到休沐钟崇鑫都能与她团聚。

在江苏,他们度过了两年轻松快乐的时光。

钟崇鑫对这个小自己16岁的妻子非常爱护,在那个男权主义的年代中,他只要回家便不让张淑英劳累,一个人包揽所有家务,还非常支持张淑英读书、学习。

钟崇鑫每月都将自己的军饷悉数“上交”,把家里的财政大权干脆利落地交到张淑英的手里。如果烟瘾犯了,他会调皮地撒娇,乞求张淑英给些“零花钱”,张淑英便佯装生气。

按照福州的风俗,他亲昵地叫张淑英“阿妹”。“阿妹,阿妹”钟崇鑫唤着她,然后拥着她的肩轻轻摇晃。

那时,她还不知道像这样夫妻间甜甜的乐趣,已经不经意间刻进了她的脑海,将成为她日后排解思念的法宝。

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幸福团圆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仅仅2年之后,钟崇鑫就接到了要奔赴抗日前线的命令。尽管张淑英和婆婆对钟崇鑫都十分不舍,但她明白自己的丈夫胸中有丘壑、心里怀家国,张淑英流着眼泪帮钟崇鑫装好了行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间,就到了分别的日子。张淑英和婆婆赶到常熟火车站为钟崇鑫送行。

钟崇鑫对母亲说道:“儿子是你抚养大的,但人是国家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他轻轻地拍着母亲的背,安抚着母亲。然后,钟崇鑫又过来抱着张淑英,在她耳边说:“你自己保重,不要担心我。万一我牺牲的话......”听到这里,张淑英已经泪流满面,她摇着头,捂着脸哭了起来。

钟崇鑫抚摸着她的头发,最终没有说出下半句。他叹了口气,对张淑英说:“阿妹,我会回来的。”然后塞给张淑英80法币,便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踏上了火车。

不回头,才能不见牵挂、不盼归期,铁血男儿才能无怨无悔的舍命沙场。此后,战况凶险、时间紧迫,张淑英只收到寥寥几封钟崇鑫在寄回来的家书。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纸条。

张淑英握着那皱皱巴巴的纸条心疼不已,想必,钟崇鑫一直记挂着她。在战争的间隙看到身边有什么纸就用什么纸,抓紧时间写几句话。战争间隙转移阵地时,才能有机会把信寄回来。

其中,有一张纸条上写着在车站钟崇鑫没能说下去的那句话:“如果我牺牲了,你还年轻,你自己随你的便。”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战死沙场了,他希望张淑英能开始新生活。

与钟崇鑫对自己的感情一样,张淑英对他同样是情深似海,她好像看不懂后半句一样,在这句话中只读出了丈夫誓死报国的决心。她知道自己没有爱错人,带着年迈的婆婆一等就是7年。而钟崇鑫,从此音讯全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保卫战

张淑英思君心切,她一边打工赡养婆婆,一边打听着钟崇鑫所在部队的消息,一路跟随着军队的足迹辗转到了扬州、武汉、最终到了重庆,也就是钟崇鑫的家乡。

但不巧的是,她始终没有见到钟崇鑫。因为总是她晚一步,常常她刚到一个地方,部队就已经开拔了。但是,在武汉时,张淑英收到过钟崇鑫托战友转交的100元法币。

原来,钟崇鑫在浴血奋战的同时也一直惦记着家中的妻子,他深知一个年轻女人带着年迈婆婆生活的艰难。因此他托人将身上所有的钱带给张淑英,希望她能过得好一些。

张淑英拿着丈夫拼着性命“赚”来的钱,仿佛贴着丈夫那炽热的胸膛一样。这100元法币,是他还活着的证据,也是他深爱妻子的爱情信物。

她仿佛又听到丈夫在她耳边轻轻地呼唤着“阿妹,阿妹”,在那一刻,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的。

1944年,张淑英在重庆街头偶然遇到了钟崇鑫昔日的战友。张淑英连忙追上去询问丈夫的下落,而那位战友却说只知道钟崇鑫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听说是牺牲了。

张淑英听到这个消息,眼泪瞬间喷薄而出,忽然间仿佛天旋地转,几乎要晕倒在地。那战友见状立马向张淑英解释,战场上人员动荡,很多消息都是口口相传,这事未必是真的。战友还承诺再去打听,一定会给她带回来确切的消息。

张淑英回到家中,一面带着侥幸地希望日日在门口等候消息,一面夜夜在被窝里担忧地悄悄哭泣,她不敢哭出声音,因为那时婆婆身体已经很弱,是万万接受不了儿子死亡、或失踪的打击的。

然而,张淑英还是等来了噩耗。战友寄来了信件,上面写着:“兄阵亡,无法函告,每每想起钟兄英明才干,至今耿耿于怀。”那个远行的男人、家庭的支柱,再也回不来了。握着这封薄薄一张,却比千斤还重的纸,张淑英崩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拿着他们夫妇的“合照”

此后,张淑英终日以泪洗面,眼睛都哭出了病,婆婆也不堪重击撒手人寰了。她的娘家人找来,要带她一起去台湾,但是她却拒绝了。她说钟崇鑫在哪,她就在哪。找不到钟崇鑫的遗骸,她就守在钟崇鑫的家乡。

从此,张淑英彻底成了孤身一人。后来,邻居们可怜张淑英,便开始为张淑英介绍对象。此时,张淑英还不到30岁,她容貌姣好,来说媒的人几乎踏破了家门,而张淑英都一一拒绝了。

直到1949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李自清。李自清为人豁达可靠,对张淑英也十分体贴。那个年代单身女人的生活实在过于艰难,于是,张淑英嫁给了李自清。

再婚前,张淑英整夜未眠。她心中从没有一刻忘却过钟崇鑫,那些甜蜜恩爱的时光日日在她脑子里反复回荡。

钟崇鑫身为丈夫的温柔体贴,和身为军人的忠义威武,“偷”走了她的一整颗心和所有的爱。

但是,她告诉自己,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能三心二意。她决定,嫁给李自清后,就把关于钟崇鑫的一切都埋在心底,做一位好妻子,绝不辜负李自清的一番好意。

此后,张淑英与李自清举案齐眉地生活了近40年,并生育了3个子女。直到1988年李自清去世后,她才对孩子们说出了自己与钟崇鑫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崇鑫相关资料

孩子们都非常惊讶,因为一直以来父母都非常和睦恩爱,40年间母亲也从未透漏过半句关于这位“钟崇鑫”的任何事。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母亲嫁给父亲时是二婚。

张淑英表示,她与李自清确实感情很好,但是,钟崇鑫是她的初恋,尽管已经失去音讯50多年,但是他就刻在自己的脑子里,不管提与不提,他就在那里。

张淑英告诉孩子们,钟崇鑫是因抗日牺牲的,是英雄,她一定要弄清楚钟崇鑫是如何殉国的。

子女们都被母亲这段一往情深的民国爱恋感动了,因此他们大度地表示要帮母亲寻找钟崇鑫的下落,并马上开始了行动。

按照母亲提供的线索:钟崇鑫,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第71军87师等几个信息,张淑英的子女们来到了南京打听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钟崇鑫阵亡的资料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能查到的资料已经很少,但是他们还是在《江苏文史资料选集》中看到了关于钟崇鑫的记录:

“城外苦战3日。12月12日上午,第71军第87师的3个旅伤亡殆尽,259旅旅长易安华、参谋主任钟崇鑫和旅部直属部队官兵,全部阵亡于雨花台阵地。”

孩子们为张淑英带回来了这个由官方承认的准确消息,从1944年到1991年,等待了47年的她终于知道了钟崇鑫殉国的具体时间,却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每天晚上,张淑英都害怕睡觉,因为在梦里,她总在寻找钟崇鑫,寻找钟崇鑫的尸骨、遗物、或牌位。她又开始了不断流泪的日子,因为她控制不住地想:当年钟崇鑫牺牲后,有人为他收尸吗?他究竟葬在哪里?

当年,常熟车站一别,钟崇鑫给张淑英的承诺让她苦苦等待、寻找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她只想知道钟崇鑫最后的落点。孩子们为了满足张淑英的心愿,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终于,在2014年,他们联系上了这个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组织。得到消息后,该组织迅速把寻找钟崇鑫的消息传给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很快江苏和湖南的志愿者都传回了消息,他们发现了更多关于钟崇鑫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与儿子

这些资料都印证了钟崇鑫确实是为了抗日而牺牲的事实,然而,最令张淑英感到开心的是由台湾的志愿者传来的消息:他们发现了钟崇鑫的牌位,就在台北的忠烈祠里。

张淑英兴奋地睡不着觉,而深圳的一个基金会也很快筹集到了供张淑英去台湾的善款,这场做了77年的梦,终于要成真了。

已经93岁高龄的张淑英不顾因流泪过多而落下的眼疾,贴着纱布便踏上了飞机,去“见”她的爱人,去奔赴这场穿越时空的“重逢”。抵达台北时,已是晚上。张淑英又是一夜未眠,天不亮,就开始梳妆打扮。女为悦己者容,已经93岁的老太太,为了与爱人“相见”也要好好收拾一番。

天亮后,张淑英终于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了忠烈祠,“看到”了思念已久的爱人。照片上的钟崇鑫依然年轻,与张淑英记忆中的样子别无二致。他的左右两边摆着的,是他当年的上司与战友的灵位。

张淑英泪眼婆娑,擦拭着钟崇鑫的照片,嘴里呢喃着:“还好,还好,你不孤单。盼了这么多年,咱们终于见面了。”

当年匆匆一别,他们谁也想不到,再“相逢”时,是一位将近百岁的老人,对着一张依然年轻的黑白照片。

此后,张淑英老奶奶在台北逗留了6天,这6天中,她几乎哪都没去,终日待在忠烈祠里,与钟崇鑫作伴。她就静静地待在钟崇鑫的灵位前,想到这一场跨世纪的生离死别,就抹抹眼泪;想到当年那甜如蜜的婚姻生活,就扬扬嘴角。

“团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终于,到了要离开台北的时候了。她最后一次为钟崇鑫带来祭品,并告诉他:“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经常来看你的。如果身体不允许了,那么我们很快就能在九泉之下见面了。”

这样的传奇爱情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后来,张淑英老奶奶得到了这样一张合成照片:年轻的她与那时的钟崇鑫相依在一起。她抚摸着,细看着,再也没有流泪,而是如14岁的少女一般,笑了起来。

77年后,她终于圆梦了。其实,只要两颗心紧紧相依,无论是生是死,他们从未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