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深陷泥潭,究竟是谁的错?不克服这个毛病,想好太难了!

2014年初,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数万名示威者高举蓝黄两色国旗,在寒风中呐喊着“要求政府下台”的口号。这场名为“广场革命”的反政府运动,最终导致了比较有所作为的亲俄的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下台,由此也点燃了乌克兰深层次危机的导火索。

乌克兰独立后,该国的历届领导层,均未能制定出一条清晰独立的发展路线,而是在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角力中左右摇摆。这使乌克兰始终无法真正脱离外部势力的影响,难以实现自主发展。

1

亚努科维奇执政期间,曾力图在俄罗斯与美西方国家之间实现“平衡、独立”的外交政策。同时,为了呼应国内亲西方的寡头的意愿,亚努科维奇与欧盟基本搭上了关系,欧洲同意乌克兰成为其关系国,并约定在随后的多国峰会上正式签署协议。但在实际推动过程中,亚努科维奇感受不到欧盟的诚意,相反,俄罗斯却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邀请其加入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加入关税同盟等等,仅天然气一项,就向乌克兰提供了80亿美元的让利税费。

在面对俄罗斯的实惠让利和欧盟的口惠实不至,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决定延缓签订跟欧盟的联系国协定,转向加入俄罗斯一方,这导致国内亲西方势力的强烈不满,随即爆发了反政府游行。亚努科维奇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但却加速了乌克兰在东西方的分裂,并最终导致其下台和危机的爆发。

实际上,无论是亲西方还是亲俄,乌克兰的执政者都忽视了国家的长期发展和民生福祉。20多年来,政府里外的官商勾结使贪腐横行、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这些深层次问题的积聚,最终引发了民众的愤怒,使民心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美西方势力暗中挑拨,直接推动了反政府示威运动的爆发。

如果乌克兰政府能真正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以解决政府腐败和经济衰退的问题,努力实现国家的独立发展,乌克兰危机或许就不会持续至今,该国也不会陷入如此两极分化的困境。然而,连续多届的乌克兰领导人都败于利欲熏心与民族立场之争,最终使乌克兰距离自主发展的道路越行越远。这或许也是乌克兰危机最深的根源所在。

2

乌克兰政府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所在。20多年来,乌克兰政治体制深陷权钱交易,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国家资源被肆意挪用。这不仅造成国家经济增长迟缓、人民生活艰难,也严重损害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促成了公愤爆发。

另外,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遏制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影响力,美国政府资助了乌克兰反政府势力的“广场革命”运动,并在危机初期表态坚决支持乌克兰民主化进程。然而,美国过于鲁莽的介入也加剧了乌克兰内部的不稳定,直接推动了克里米亚的分离,并加深了乌东地区的撕裂,这些后果也超出了美国的预期与控制。

事实上,“广场革命”运动最初的目的只是推动乌克兰的民主改革,而非今天看到的乌东局势失控的结果。但是,在美国大力支持下,这场运动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亚努科维奇政权的突然倒台,引发了国家的动荡。新政权上台后,东西方势力再度展开较量,没有真正聚焦于乌克兰国内的深层次改革,这使得危机进一步扩大,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军事冲突。

3

可以说,乌克兰危机是美国政策失误与乌克兰政府内乱叠加的结果。如果美国能更加审慎地出台针对乌克兰的政策,如果新政权能真正致力于改革政府,并重建国家认同,那么,乌克兰危机的麻烦或可避免。然而,政府的短视与外部势力的干涉,最终使这场危机陷入失控,使乌东动荡局势持续至今。

总之,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是政府内外多方面问题的叠加结果。如果乌克兰领导层能采取更务实的改革,而非一味倚靠外部势力的支持,真正把国家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打击寡头和腐败,全力发挥东工西农的优势,即,支持乌东地区大力发展重工业,支持中西部地区全力发展大农业,逐步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少依靠美西方,也少依靠俄罗斯,那么,可能就不会走上内部不满和外部干涉的死路。另外,如果美、欧、俄能在乌克兰问题上达成更加平衡的妥协,乌克兰危机或许不会演变成今天的两极分化局面。

乌克兰能否真正走出困境,最终能倚靠的仍然是乌克兰全体国民自己,只有自己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乌克兰人民应该只希望和平与发展,而不是动乱与分裂,这或许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