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阅中国古代煤炭史有关资料过程中,看到一些权威的专家、教授、学者在其学术论文中,把中国古代妇女用以画眉毛的“画眉石”“石黛”“画眉墨”“石墨”,与煤炭相混淆,觉得颇为诧异。

此“烟煤”非彼“烟煤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矿史研究所薛毅教授在其所著的《关于中国古代煤炭历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发表于2012年第1期《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文中称:“除了日常生活用来炊爨、取暖之外,煤炭在古代还有以下用途:……妇女画眉明代陈汝元《红莲债》剧第三折云:‘一壁厢轻调金粉,一壁厢细和烟煤,点点的露滴蔷薇匀玉脸,淡淡的云横杨柳画青眉。’清代的和邦额在《夜谭随录•梁生》中称:‘眉修矣,烟煤之所画也。眼媚矣,黑白不甚分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琳先生《煤的词义演变与古代民俗》(发表于2006年第2期《文化学刊》):“烟煤也是古代妇女画眉的颜料。”文中用以佐证的史料,与上文薛毅教授所引完全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两位教授文中所引“烟煤”,并非今天我们常说的那种“含碳量较低,燃烧时冒烟,也可以炼焦”的烟煤,而是指一种灰黑色的颜料,古代妇女用它来画眉。

这种用以画眉的颜料,叫“画眉墨”,是一种人工制作的“烟墨”。其制作方法见于宋人笔记《事林广记》:“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这种烟薰而成的画眉材料,类似于写字画画所用之墨。此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女子多用此灯芯熏制的画眉墨。因其专供镜台之用,故时人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

另外,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古人“煤”的概念是:“物质燃烧后凝结于建筑物或器物上的烟尘。”比如煤油灯把灯罩或墙壁熏黑了,那就是“煤”。此“煤”即为古代制墨的主要原料,如:煤炱、松煤(松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氏春秋·任数》:“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东汉高诱注:“煤炱,烟尘也。”唐卢仝《月蚀诗》:“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搭如煤炲。”这里的“煤炲”为“煤炱”的另一种写法。宋王安石《寄王逢原》诗::“儒衣纷纷欲满地,无复气焰空煤炱。”此“煤炱”,泛指烟气熏染凝聚而成的黑灰,俗称“烟子”,也指黑色。

所以说,"烟煤"不是指燃烧煤炭之灰,而是泛指各种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烟灰积结物。

前文薛、杨两位教授文中所引史料,均发生在明清时期。彼时,“画眉墨”早已发明,并得到了广泛使用。既然有如此便捷先进的化妆品,人们为什么还要拿一块硬邦邦的煤炭来画眉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毋庸置疑,两位教授所指“烟煤”,应该是用油灯烟薰之法制成的画眉材料——“画眉墨”,而非用来烧火做饭、冶铁制陶的“烟煤”。

此“石墨”非彼“石墨”

原煤炭工业出版社社长周蓝田先生所著《中国古代人民使用煤炭历史的研究》(发表于1956年第2期《北京矿业学院学报》):“由前引(即《水经注》)‘石墨可书,燃之难尽’的记载看,煤炭天然黑色,用作写字绘画很是方便的。广州志的记载上有:‘怀化县掘堑,得石墨甚多,精好为书,石墨一名画眉石。’说文释黛字称画眉石也。可知煤炭即是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文中,周蓝田先生认为,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石墨”“黛”“画眉石”,就是煤炭,这个观点也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煤炭,最早的记载见于先秦典籍《山海经》,被称之为“石涅”“涅石”;战国时期,《墨子》中称煤为“每”;到了汉代,改称石炭,魏晋时期,亦称石墨。

涅:“黑土在水中者也,用以染黑。”《尚书•吕刑篇》:“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论语》:“涅而不淄。”《荀子·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证“涅”与“墨”两者意义相通,由“涅”转而为“墨”是有原因的。

炭:“烧木余焦也。”早在周朝,古人即伐薪为炭。唐朝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卖炭翁》,所叙之炭,即为木炭。为了区分煤炭与木炭的称谓,大约在两汉魏晋时期,人们把煤称为“石炭”,意即一种可以燃烧的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经注》:“石墨可书,又燃之难烬,亦谓之石炭。”“山有石炭,火之热同樵炭也。”《墨经(注十一)》:“古用松烟、石墨二种,石墨至晋以后无闻。”意即魏晋时期,石墨与写字的松烟墨常混在一起,以后渐渐少见了,而“石炭”之名用者渐多。

到了宋朝,“煤”这一名称第一次出现。南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下的注中即有“石炭即煤”这句话。“煤”,自此成为煤炭的正式名称。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名: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焦石。石炭即乌金石,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呼为煤炭,煤、墨音相近也。”他把煤炭的异名,以及为什么石墨是煤的原因解释得很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就该讲重点了:李时珍特别提醒人们注意,虽然煤炭在古代也称为石墨,但并非所有的石墨都指的是煤炭。

《本草纲目》:“又有一种石墨,舐之粘舌,可书字画眉,名画眉石者,即黑石脂也。”“石脂之黑者,亦可为墨,其性粘舌,与石炭不同,南人谓之画眉石。许氏《说文》云:黛,画眉石也。”

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此“石墨”非彼“石墨”,古人用以画眉毛的“画眉石”不是煤炭,而是石墨——一种与煤炭颜色一样、也可燃烧的矿物质。

此“画眉石”到底为何“画眉石”

此“画眉石”到底为何“画眉石”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红楼梦》中,宝黛初次相见,林黛玉一双弯弯的眉毛和一对传情的眼睛,让贾宝玉一见钟情、终生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眉之俗,先秦即有。那个时候,女性多用烧焦的柳枝,或锅底烟灰来画眉。

屈原《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即用“石黛”,也就是石墨来画眉。描画前先将石黛置于石砚上磨碾成粉,然后加水调和,再用一端打磨成了锥形的石眉笔涂抹眉毛。

南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载:“南部石黛,最发双蛾。”清人吴兆宜笺注引《留青日记》:“广东始兴县溪中出石墨,妇女取以画眉,名画眉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石黛”画眉始于魏晋之间,唐末宋初时已普遍盛行。到了宋代,妇女们就很少使用石黛,而改用前文所说的“画眉墨”,即一种人工制作的“烟墨”来画眉。

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多选用北京门头沟斋堂村特产的画眉石,至明清也如此。

《明统一志》中说:“宛平县产石,黑色而性不坚,磨之如墨。金时宫人多以画眉,名日眉石,亦称黛石。”《帝京景物略》记载:“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曰眉石,亦曰黛石。”

据文献记载,京西门头沟斋堂村西与官道村相连的大曲沟东侧山坡,古今煤窑无数,为石碳纪(或二叠纪)烟田。其煤及煤层与顶板、底板岩层之间,有一种软矸,黑而软,触之染手,可用于书写,所谓“画眉石”可能指此。这种软矸,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石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常把煤炭和石墨混为一谈,古籍中曾有不少关于石墨的记载。如《水经注》载“洛水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从考古挖掘出来的甲骨、玉片、陶片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就有用石墨书写的文字。一直延续至东汉末年,石墨作为书墨才被松烟制墨所取代。清朝道光年间,湖南郴州农民开采石墨做燃料,称之为“油炭”。

而今天的概念,煤炭和石墨不是同义词。虽然说煤炭和石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颜色一样,都有光泽,密度相近,都能燃烧,且多数石墨是由煤层或含碳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但石墨绝非煤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墨是一种结晶形碳,是碳的同分异构体,质软,有滑腻感,可导电。其化学性质不活泼,耐腐蚀,与酸、碱等不易反应。现代工业中常用作抗摩剂和润滑材料,可制作坩埚、电极、干电池、铅笔芯,以及作为人工合成金刚石的原料,高纯度石墨可在核反应堆上作中子减速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墨矿是一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矿产资源,在现代工业、科技、国防等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