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与好友《军嫂》杂志原总编彭东海聊天,追忆该刊创办15年来曾报道过的昔日一个个蜚声中外的奋斗者,总能给我们鼓舞与力量,令人振奋!

长假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在奔向工作岗位的同时,永远记住那些不负时代的英雄奋斗者

20世纪70年代,“铁姑娘”郭凤莲(右)在田间劳作

郭凤莲,山西昔阳人,1946年9月出生,历任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昔阳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副主席等;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大寨集团董事长。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

寄语:祝军嫂姐妹们,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巍巍太行,横贯山西全境。闻名遐迩的大寨村坐落在晋中腹地。依山而建的别墅群错落有致,夺人眼目。别墅一街11号的门楣上,一块金灿灿的牌匾熠熠生辉,上书4个红色大字“光荣之家”,牌匾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凤莲。

2019年8月26日,郭凤莲在她一尘不染的客厅里,接待《军嫂》杂志社采访组。74岁的郭凤莲,依然突显当年飒爽英姿的铁姑娘风采:脸庞白净,个子高挑,身姿矫健,嗓音清脆,做事雷厉风行。郭凤莲不仅是当年闻名全国的“铁姑娘”,而且是一位光荣的军嫂,一位烙上时代特色的军嫂。

从提亲到结亲,4天“闪婚”

“闪婚”是新时代产生的新事物、新名词,就是在这新风催生新事物的时代,估计也没有几人“闪”过郭凤莲与丈夫贾福元的速度,提亲4天后,他们便喜结连理。

殊不知,他们的婚姻并非“你情我愿”,是当年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促成的并蒂莲。

大寨是革命老区,历经战火燃烧。陈永贵在解放昔阳的时候参战支前,曾在敌人的枪口下抢救出多名伤员。战斗结束,陈永贵被评为“支前模范”。

1965年,临近年关,郭凤莲出席山西省民兵代表大会。那年,她18岁,肩挑大寨民兵连副指导员和“铁姑娘”队队长两副担子,“一手拿枪,一手拿镐”。

这一年,山西省出了三位女民兵神枪手,郭凤莲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位叫刘芳兰,是刘胡兰的亲妹妹。在全省民兵代表大会上,郭凤莲被推荐上台介绍经验,她的话音刚落,台下掌声还在耳边,省里的同志急慌慌地告诉她:赶紧回大寨,陈永贵催了几次了,有接待任务。

从太原坐公交车到达昔阳县城,已是黄昏。昔阳到大寨,十余里山路,郭凤莲二话没说,迈开两条腿往回赶,她不知道有什么重要任务,一刻也不敢耽误。上山下坡,七弯八拐,借着星光,她高一脚、低一脚回到大寨。

郭凤莲直奔陈永贵家,进门劈头就问:“有什么事要我去做?”

陈永贵看看满头大汗的郭凤莲,回头望望躺在炕上的一个人,但没有介绍他,只是压低声音说:“今天不说了,你先回去睡一觉,明天我去找你。”

第二天早上,陈永贵手里端着一个粗瓷大碗,大口喝着玉米糊糊,抬脚进了郭凤莲的家:“给你介绍个对象,就是咱村的贾福元。前几天他跟着部队的几个同志回来和大寨搞军民共建。我请部队的同志把他留下来了,在家过个年。”

郭凤莲一听蒙了,贾福元?倒听说过,村里的放羊娃,一个苦命的人:7岁时,爹走了;11岁时,娘也撒手而去。他跟着哥嫂过日子,家里穷,没钱供他上学,他天天与羊为伴。1964年,在陈永贵的关照下,贾福元参军入伍。虽说同在一个村,但郭凤莲几乎不认识贾福元,心里不乐意,就说:“我考虑一下吧。”

本想搪塞过去,哪知,陈永贵根本不给她机会:“我考虑好了,你就不用考虑了。4天之后是个好日子,你们办喜酒结婚。”

4天时间,郭凤莲给自己赶缝了一件嫁衣,家里花120元请亲朋邻里喝了婚宴喜酒,她就这样以“坐着直升机”的速度当上了军嫂。

郭凤莲1946年出生,3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她被送到了大寨的姥姥家抚养。两个舅舅、姥爷因贫病交加也离世早,姥姥曾在地主家做佣人,不慎摔断了腿。姥姥拖着一条残腿,在乡亲们的关照下,把郭凤莲拉扯成人。在陈永贵带领全村70来个青壮年,三度大战苦干“狼窝掌”,治理七沟八梁使大寨旧貌换新颜的时候,郭凤莲还是个娃娃。

1963年,大寨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灾,陈永贵带着村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大寨男女老少白天治坡、晚上治窝的时候,郭凤莲不仅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还表现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战士气质,在战天斗地的实践中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铁姑娘”队队长、民兵连副指导员。17岁的郭凤莲带领“铁姑娘”们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扶苗修堤,晚上又盖房建窑。

在地里扶苗,往往前脚刚扶正,后脚又倒了一大片。个别人有些泄气,郭凤莲鼓励大家:“倒了我们再扶,看看是老天厉害,还是我们厉害!”

这样的好苗子,陈永贵怎么舍得让她外嫁他乡,让人才在他眼皮底下流失?大寨的劳动力本来不足,能出工的都算上,只有120来人。“铁姑娘”队23人,如果全部外嫁远走,的确是大寨不小的损失。“铁姑娘”队队长带头留在了大寨,之后,又有11名姑娘和本村的小伙子组成了家庭。他们为大寨的建设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毕生。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员,陈永贵对郭凤莲婚姻的决定和做法,有“包办”的嫌疑,可对于大寨而言却是非常正确的。

1966年1月,郭凤莲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她从陈永贵手里,接过锄头、镰刀,接过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接过大寨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勇敢地扛起了大寨这面农业战线上的旗帜,使之继续高高飘扬在太行山脉虎头山上。

从尴尬到执手,“军”字生情

郭凤莲婚后,日子过得比较尴尬。婚礼没几天,贾福元回了部队。这一走,两人似乎又是陌路人。贾福元没读过书,不会写信,当然也不会看信。郭凤莲高小毕业,在那个时候的农村算是文化人。郭凤莲哪有兴致给丈夫提笔写信?要真是写信过去,还不得成了连里干部战士的“集体家书”?这桩婚姻,在郭凤莲心里本来就有一个结,人一走就断了联系,两人各过各的日子,各忙各的工作。

贾福元老实厚道,还有一副热心肠,连里上上下下对他交口称赞。那时,部队野营拉练是家常便饭,贾福元天生平足,行军走路脚就起泡。当年,军民鱼水情浓,宿营不住帐篷,不住营房,都住在老乡家里,老乡看见贾福元脚上有血泡,主动找来家里的缝衣针给他挑。第二天继续赶路,住在了另一个村子里。他发现,无意中把头天晚上老乡家的针带来了,为了还这一根针,他一夜间往返几十里把针交还到老乡手里。俗话常说:针大的事别计较。贾福元就是这样对待针大的事都十分认真负责的人。

一段尴尬婚姻,最终携手走到白头,追根溯源,除了家人相劝,以及郭凤莲对贾福元的逐步了解外,最根本的是郭凤莲对军人那份特殊的感情。

太行山穷人多,人穷心很热,更愿意干革命跟共产党走。郭凤莲最小的舅舅15岁参加了八路军,在上党战役中壮烈牺牲。她的二哥也在15岁的年龄就参加了八路军。

郭凤莲二哥所在部队,正是著名的刘邓大军的队伍,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之初,奉党中央的指示,从太行山上撤离,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的仗打得比太行山还要残酷,大别山金寨战斗是一场载入史册的战斗。一个特务连,最后只剩下7个人,郭凤莲的二哥就是这7个人之一,他在当地猎户的帮助下拣回来一条命。二哥对贾福元印象很好,说他憨厚真诚,是值得托付一生的人。

贾福元所在连队是某部“英雄八连”,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榆次、延安、宝鸡、安康……部队频繁移防,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困难,哪里群众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1963年,大寨遭遇百年洪灾。房屋80间,倒了78间,窑洞塌了113间,田头坝被冲毁100多座……就是这个时候,“英雄八连”进驻大寨,在大寨的中心地带——大柳树下扎下帐篷,帮助大寨人重建家园。陈永贵拒绝了国家下拨给大寨的所有钱和物,但留下了“英雄八连”官兵,共同与大寨人生产自救。季节不等人,倒伏的青苗必须尽快扶正固苗,部队雪中送炭,青苗得到及时抢救,当年大寨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6万斤。

灾后重建,陈永贵做了一个五年规划。第二年,“英雄八连”又如期到大寨,大寨有条水渠,叫军民渠,那里曾流淌过军民共同的汗水,鱼水情还成就了日后郭凤莲和贾福元的姻缘。

从1966年结婚到1969年冬,4年过去,夫妻俩还没有孩子。陈永贵特意安排郭凤莲到当时贾福元的驻地安康学习,其用意是让他们夫妻多团聚、多沟通,多些时间互相了解。当地政府得知郭凤莲到了安康,都争相请她去传授大寨经验。结果郭凤莲在安康住了11天,作了11场报告。

郭凤莲在八连听到、看到的,是一个与在大寨放羊时截然不同的贾福元。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二哥是最可爱的人,贾福元同样是最可爱的人。1970年,他们的大儿子呱呱坠地,给这个曾经尴尬的家庭带来了融洽和喜悦。从此,妇唱夫随,两人携手并肩,荣辱与共,共同走过了51年的恩爱时光。

从昨天到今天,笑对生活

军嫂们似乎有一个共同的难解困境,家里家外一肩挑,既当妈又当爸,伺候完小的,伺候老的……守疆戍边的丈夫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婚前小鸟依人的女子,个个磨练成了女强人。

郭凤莲的经历特殊,她更深深理解军嫂既当妈又当爸的酸甜苦辣。

大儿子出生后,郭凤莲既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幼儿,还要孝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姥姥。那时,她已担任大寨党支部副书记,陈永贵外出开会,大寨的工作自然落在她的身上。她起早贪黑,进进出出都是脚底生风。1972年,组织上安排她去湖南韶山学习,她一狠心,把2岁的大儿子送进了大寨托儿所,把只有10个月的老二托付给了贾福元的嫂子。这一放手,差点把儿子弄“丟”了。

小儿子在嫂子家一待好几年,村里人逗他:“郭凤莲不是你妈妈。”孩子不到1岁就跟着伯母生活,当然信以为真,直到9岁那年,才肯叫郭凤莲妈妈。儿子不认娘,想不出还会有比这更心酸的事。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一次开会时见到郭凤莲,便与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的情况后说:“你一个人带孩子太辛苦了。”后来,在山西省军区司令员谢振华的关怀下,时任“英雄八连”副连长的贾福元被调到昔阳县人武部当副连职参谋。

1980年9月,昔阳县委组织部将郭凤莲调离大寨村。离开大寨的郭凤莲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的变动并不能改变她。1981年7月,郭凤莲被分配到晋中果树研究所任副所长。研究所地处山西榆次,离大寨还有一段距离,郭凤莲与丈夫商量,把11岁和9岁的两个儿子留在昔阳上学,由贾福元照顾。

在果树研究所的5年间,虽然路途并不远,郭凤莲却少有时间回昔阳。孩子们说,妈妈就像是爸爸,爸爸是我们的妈妈。

贾福元负责照顾两个孩子,但他有自己的工作,依然早出晚归,很多时候,孩子们是大的照顾小的,自己照顾自己。有一次,郭凤莲突然有机会回家,看到12岁的哥哥正在为10岁的弟弟补裤子——淘气的弟弟玩耍时不小心把裤子撕破了。暖心而又伤心的一幕,让郭凤莲一时怔在家门口,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流下两行热泪。她哪里知道,大多数时候,洗衣做饭,都是大儿子默默承担。

果树研究所所长照顾郭凤莲,每过一段时间,就找个差事让她跑一趟昔阳。这种方法,虽只能聊解相思之苦,却也是最善解人意的好办法。

一次,所长亲自带队,组织所里人员到昔阳学习优选果树种子的方法。郭凤莲高高兴兴地顺路回到家,家里的情形把她吓傻了。只见老大躺在床上,手背上打着吊针;再看,老二躺在另一张床上,手背上也打着吊针!两个孩子的眼睛黄黄的,脸色也是黄黄的——原来,兄弟俩同时得了肝炎。如果不是到昔阳出差,她还什么都不知道。郭凤莲既心疼又着急,好心的所长便让她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两个孩子同时生病,医疗费用也出现了危机。郭凤莲的每月工资才45元,贾福元多一点儿,两人总共100来元。他们只得另辟蹊径,那时中草药还很廉价,便四处打听中药治疗药方。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个老中医告诉他们,采青蒿晒干,熬水,和红糖一起喝,可以治疗肝炎。贾福元立即跑到山上,采回家一大麻袋青蒿。就用这个土方法天天熬水加红糖给孩子喝。孩子的病一天天减轻,一个月之后竟然痊愈了。

1987年,郭凤莲从果树研究所调回昔阳公路段,任党支部书记。1989年,郭凤莲把大儿子送进了部队。她坚信,部队是一所大学校,把孩子放到部队锻炼,放心。

1991年11月,郭凤莲重新回到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她创办发展村办企业,开展第三产业,并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带领大寨人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放眼望去,如今的大寨,一座座高楼,一排排别墅,大寨人“小有所教、老有所靠、病有所报”,安宁而富足。

不尽人意的是,2017年,贾福元离她而去。

贾福元几十年如一日地和郭凤莲并肩战斗。郭凤莲重回大寨再次创业,集体资金几乎为零,为支持郭凤莲到外地学习取经,他无私地拿出家里的积蓄。大寨依山而建,冬天下雪,坡陡路滑,贾福元开着铲车,把路面清理得干干净净……

郭凤莲说:“一日军嫂,终身军嫂。老伴虽然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还是颁发给我一块‘光荣之家’的牌匾,我就端端正正地挂在了大门上,当军嫂,我光荣,我自豪!”

李克菲、赵俊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