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个还没结婚的朋友。他已经5年没回家乡了。春节的时候,我问他是否打算回老家,他说父母已经都过世了,回老家也不知道去哪里。去兄弟姐妹家里感觉不太对。在父母刚离世的前两年,兄弟姐妹们都去了大哥家,却总觉得说不出哪里有一些不舒服。在大哥家的那几天里,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尤其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就感觉更尴尬了。所以最近几年,他没有回过老家。没有正经事情的时候,也很少联系兄弟姐妹。

有人说,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会逐渐疏远,直到形同陌路。这是为什么呢?有人对此进行过分析,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方法

研究表明,经常见面可以培养亲密关系。在生活中,我们相处最多的人通常是自己的家人。我们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宁愿找身边的亲人,也不愿找那些一年也见不到几次的人商量。大多数和我们一起出去玩、一起出去吃饭的人都是我们最常见面的家人,而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所以,离得越近就越亲密。因为距离近,我们会在几个同样有吸引力的人中选择离我们最近的那个。因为在获得同样“回报”的情况下,选择最亲近的人,我们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最低,也最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拥有这种“互惠”的关系,时常与人见面和互动,可以增加我们的感情。当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人们聚得更多,走得更近,自然也就更近了。但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兄弟姐妹就在然变得聚少离多。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一起相聚,只是偶尔有些走动。空间距离的扩大导致了每个人需要增加付出的“成本”,比如时间和行动等。于是兄弟姐妹也慢慢不在一起,变得疏远。

2.相似

和我们越相似的人,我们就越喜欢他们。比如相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的价值取向,相似的经历或相似的三观等等。当父母在身边,兄弟姐妹还小的时候,大家有着同样的生长环境,也有同样的生活经历,自然就谈得来,也更亲近。但父母不在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经历的丰富,曾经秉性相似的兄弟姐妹,也慢慢变得不同。比如观念,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人相处的方式等等。当我们发现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再聊得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疏远和拘谨,而不是像小时候一样无话不谈,打闹嬉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自我分享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分享他们的秘密、想法和观点。因为情感分享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可以让人们相互信任。事实上,那些经常和你联系、谈论自己最新情况、互相分享的人,才是你最亲近的人。你不太了解的人,你不会向他们吐露心声,通常都与你关系一般。当父母在身边的时候,子女之间会有很强的联系,互相交换信息。你知道我的处境,我也知道你的喜怒哀乐。你知道的越多,你们的关系就越好。而且,重要的是,父母也可以在中间做调停安排,加深孩子们相互的感情。当有人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曾经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粘合剂就消失了。另外,我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了解也更少,甚至不会把自己发生的事告诉兄弟姐妹们。虽然彼此亲情还在,但青少年时那种无话不谈的状况,却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当你知道一个人的消息越来越少,那么你与这个人之间的感情往往也变得越来越淡。所以父母在哪里,根就在哪里。从根部长出来的叶子和树枝,无论相隔再远,还都会在这棵树上。但是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树上的树叶就散了。我们养育孩子,当然会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友好相处,相互扶持。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他们现在是一个嬉嬉闹闹的一家人,但将来他们会有自己的家庭,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他们享受当下,感受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即使未来有时间和空间的相隔,也可以因为亲情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有人说,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会逐渐疏远,直到变成陌生人。这是真的吗?陌生人当然并不至于,但渐渐疏远的确是很多人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在人们感叹的同时,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应当赞同兄弟姐妹在一定年龄后保持适当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的一生中,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会有两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时,第二个节点是当父母离开时。

当我们长大,各自成家以后,兄弟姐妹们都组成了新的家庭,兄弟姐妹就从原来的家人变成了亲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实际却相差千里。但幸运的是,父母还在世,家人的感觉还在身边,所以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当回到父母家的时候,就又能感受到家人的感觉。因为每个人都会在原生家庭里毫无拘束!毕竟,即使你结婚很久了,你也不可能在父母家里感到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父母不在了,原生家庭也就不在了。作家毕淑敏的小短文,《孝心无价》中有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不在了,原来的家庭也就不在了。兄弟姐妹呢?以前只是偶尔在假期或节日里找到的那种嫁人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了。兄弟姐妹成为了亲戚,而不再是一家人。不管去兄弟姐妹任何人家,那里都没有家的感觉。会觉得自己只是来探亲的,而不是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就是现实,没必要过多感慨。更没有必要假装很亲密。兄弟姐妹之间最好保持一定距离。首先,维系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靠的不是血缘,更不用说人际交往了。这是基于理解,尊重,和危难的时候能够真正地提供帮助。这些都远远超过过节拎着大包小包去串门带来的安慰。现在这个时代,谁都不缺那点礼物,而且不像过去生活条件差的时候,逢年过节提一篮馒头就能吃上几天饱饭。当兄弟姐妹遇到事情时,真正顶起来,那才是维系家庭最有效的手段。头脑空空的人际交往是没有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毕竟父母都不在了,而兄弟姐妹们各有各的家庭,大家都不容易,平时也不住在一起,对于彼此生活中的困难,简直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为了探亲而不得不勉强去探亲,说白了是浪费彼此的时间。尤其是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平时没有多少时间休息,每年的假期也不长。毕竟,如果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些联习上,那么可能连节假日休息时间都会变成一种负担。

在现实生活中,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也很普遍,但实际上,这与父母是否在世有直接关系。通常,父母活得越久,子女之间的关系就越和谐。还有就是与兄弟姐们的人品有关系。一般出现隔阂有以下原因:

一,你的敬业付出,不代表对方会感谢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兄弟姐妹与其他关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除了同一父母的关系和成年前的共同生活。特别是在现实面前,很多时候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争父母的关注,争喜欢的东西等等。还有父母会说:“你是大的就该多让着弟弟妹妹”的话,这让不知道多少哥哥、姐姐心里感到委屈。

青少年时代的委屈,一旦累积成多了,就会在成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后一触即发。曾几何时,深受父母控制不敢拥有太多。独立生活之后,再也不想被消耗那些主动权了。倘若在给兄弟姐妹付出能够得到感激,那么无论付出多少也还觉得“值得”。可偏偏有些兄弟姐妹习惯了受益,对帮助自己的人,只知道索取,从不考虑回报。他们会说:“谁让你是我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呢。”

二,成年后,自己对小家庭关系的维护,是不和谐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多兄弟姐妹的家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你要因为那个外人跟兄弟姐们生分吗……?”诸如此类,无一不是暴露了“自私”。尽管兄弟姐妹是人们说的最亲密的人,但他们还是逃不开“亲戚”的关系。这一生谁最亲最近?只要看看现实生活的距离就知道,自己的另一半才是最近的人,才是与你命运相连的人。毕竟,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和伴侣在一起的。兄弟姐妹关系好,是困难时候的互相帮助,不是无尽的索取和依赖。更不是对别人家庭生活的干涉和影响。而那些说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别人结婚的人,往往没有能力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人。所以,兄弟姐妹的感情再亲密,也不能把消耗伤害对方的婚姻生活。那些以“为你好”为理由,把兄弟姐妹的婚恋生活搅得一团糟的人,注定要被断交!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兄弟姐妹之间比较抱怨的无非是财产的分割、父母的偏心、交换的不对等这几个现象。兄弟姐妹之间,永远不是敌人,如果能通情达理的化解矛盾是最好的,不能化解,各自安好也是最好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