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并没有说新冠大流行结束了

2023年5月5日,WHO在官方网站发文《《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声明

认定新冠病毒现在是一个既定且持续的健康问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HEIC)。

查了一下,构成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的标准有三个,我们看一下:

  • 异常事件

  • 通过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 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

首先,新冠已经流行三年了,应死尽死,应感尽感了,所以算不上新鲜东西,第一条不符合。

然后,新冠已经实现了全球大流行,整个世界除了南极洲已经没有净土了,所以不再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第二条不符合。

最后,各国已经协调一致的封关、隔离、接种疫苗、生产口罩、宣传医疗常识,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各国都接受新冠带来的超额死亡了,所以第三条不符合。

因此,从定义上,新冠病毒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HEIC),是时候将 SARS-CoV-2 作为一个持续的健康问题进行长期管理了。

取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HEIC)对平民的最大好处,是旅行者不再需要疫苗接种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来完成国际旅行了,大家该玩就出去好好玩吧。

张网红在5月6日凌晨发文,说「恍惚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正常的感觉特别好」、「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听张网红的,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是由PHEIC的定义决定的,毕竟定义权掌握在西方那边——但是这可不代表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看中文媒体,比如中国新闻网《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为中文媒体既不放原文链接,又不放原文全文,只是给你放个大纲和摘抄。

比如新华社《世卫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每日电讯》,WHO原文不放,只是写个更简略的梗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新华社快速安排专家进行解读,《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世卫“新决定”怎么看?——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网》,仍然只是发布一些专家意见。

我们来看一下世卫组织的原文。WHO谭德塞确定,新冠是一个既定且持续的健康问题,所以不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前传播的 SARS-CoV-2 Omicron 亚系与之前的Omicron 亚系毒力保持一致,加上广泛的疫苗接种(全球已接种 133 亿剂 COVID-19 疫苗。目前,89% 的卫生工作者和 82% 的 60 岁以上成年人已经完成了初级系列),全球每周与 COVID-19 相关的死亡、住院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人数显着下降,目前流行的变体似乎与严重程度的增加无关的前提下,WHO做出了终止 PHEIC 的建议。

consistent virulenceof currently circulating SARS-CoV-2 Omicron sub-lineages compared to previously circulating Omicron sub-lineages

这并不代表新冠流行的终结,毕竟WHO甚至还发布了《2023-2025 年 COVID-19 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the publication of the2023-2025 COVID-19 Strateg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在这个文件中第7页,WHO还专门说了一个前提:在出版时,每周仍有数百万人被报告为感染/再感染(目前公认低估了 SARS-CoV-2 的真实传播量[注:这句话是WHO文件里说的!!!]),数十万人因 COVID- 19 全世界每周都有数千人死亡(图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卫组织「承认剩余不确定性、建议过渡到对新冠大流行的长期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长期管理呢?我们查WHO的原文:

  1. 减少和控制 SARS-CoV-2 变体的发病率,增加增长率和免疫逃逸,特别关注减少高风险和弱势人群的感染;
  2. 预防、诊断和治疗 COVID-19,以降低死亡率、发病率和长期后遗症
  3. 支持会员国从危机应对过渡到可持续、综合、长期和加强的 COVID-19 疾病管理
在2023-2025 年,各国必须保持核心 SARS-CoV-2 监测活动以实现关键战略目标并应用多种监测方法,例如哨点监测、环境监测、参与式监测、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基于事件的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写的是,世卫组织继续大力鼓励各国发展更强大的数据收集和报告系统,以报告更有意义的影响数据。

这个就要吐槽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了。上个月一篇报道《吴尊友:从世卫数据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吴尊友说: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严重”。

我们看看世卫组织的数据,WHO会发布《COVID-19 Weekly Epidemiological Update》每周流行病学更新,我随便找个今年4月的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数第二行是非洲,28天内的新增病例数是12036,但是美洲28天的病例数是1,047,358,也就是100万例,欧洲的病例数是138万例。

我们再看第五列,28天内死亡数,非洲死亡28人,美洲死亡1万人,欧洲死亡1万人,看来非洲人完全不怕新冠。

非洲这种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条件,真的会比美洲和欧洲高么?非洲黑人真的无惧新冠么?为什么非洲的新增病例和死亡都这么少呢?——因为不测就是没有啊!

巴西也碾压美国,每10万人中的病死数,巴西低于1例,俄罗斯1例,而德国是1.3例,加拿大是1.6例,美国是2.3例,英国是3.9例。

根据WHO数据,我们中国就更牛了,我们10万人的新增病例数仅为9.2例,而日本是160.2例。同一个报告周期内,韩国感染27万例,日本感染20万例,中国感染13.6万例。

反正在这个报告期里,我认识的感染者已经达到5万了,那说明我应该认识5万多人,但是我显然不可能认识几万人。所以这个数据的可靠性,你相信就好

毕竟WHO自己在周报里面都会写

Current trends in reported COVID-19 cases continue to be underestimates of the true number of global infections and reinfections as shown by prevalence surveys. This is partly due to the reductions in testing and delays in reporting in many countries. Data presented in this report are therefore incomplete and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翻译过来就是

目前COVID-19病例报告的趋势仍然低估了全球感染和再次感染的真实数量,这一点可以从患病率调查中得知。这部分原因是由于许多国家测试减少和报告延迟所致。因此,本报告中呈现的数据是不完整的,应谨慎解释。

所以病例数并不能算是真实数据,我们还是用生命说话。根据《COVID-19大流行所致全球超额死亡人数》,超额死亡率才是WHO认定的首选衡量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在的超额死亡率,美日团队是这个形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港台是这个形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正,你说结束就结束吧。但是大家心里还是要有B数。能做好防护,尽量注意一点,空气净化器、口罩、阿兹夫定、止痛片,该准备的准备好,我们争取躲过第二波。

根据目前大英帝国统计局ONS的统计,《Cumulative COVID-19 infections time series, England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 累计 COVID-19 感染时间序列,英格兰 - 国家统计局》,推特上的Jean Fisch老师做了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色实线是实际感染率,大约在80%上面一点,英国约有18%的人一直没被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累积感染率,大约是180%,也就是在20%的人一直没被感染的前提下,还有更多的倒霉蛋反复感染两次以上。

根据《The prevalence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long COVID in U.S. adults during the BA.4/BA.5 surge, June–July 2022 - ScienceDirect --- 2022 年 6 月至 7 月 BA.4/BA.5 激增期间美国成年人 SARS-CoV-2 感染和长期 COVID 的患病率 - ScienceDirect》论文,在美国BA.5大流行中:

  • 金身不破、无感染史的人,5.8-8.3%被感染;

  • 有既往感染史的人,17.0-29.2%被感染。

所以,新冠破甲、流感杀伤可不是说着玩的。得过新冠的人,身体还是脆弱了不少。像我老婆阳康之后,原来的陈年旧伤就变严重了,很是心疼。

新冠再怎么变异,中国大陆也肯定不会有堪比去年年底的那一波80%人口感染的超级新冠大流行了,以后新冠的子子孙孙也不可能再取得这样的成就。

未来的再感染率参照美国,就是在20%-30%之间,这是不会影响社会运转的。未来新冠后遗症患者越来越多、劳动力不足的时候,至少我们还有人工智能的加持。

不管WHO怎么说,不管国内的网红医生怎么说,还是希望大家苟住,做好防护,减少感染次数。难道健健康康,能蹦能跳,能吃能玩他不香么

参考资料

突发事件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的声明: https://www.who.int/news/item/05-05-2023-statement-on-the-fifteenth-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pandemic

[2]

张网红在5月6日凌晨发文: https://weibo.com/7454177482/MFcVp8tHf

[3]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070654526650068&wfr=spider&for=pc

世卫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每日电讯: http://www.news.cn/mrdx/2023-05/06/c_1310716338.htm

[5]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世卫“新决定”怎么看?——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华网: http://www.news.cn/health/20230506/a5b75ff9315f44af877b4b7693d44e41/c.html

[6]

2023-2025 COVID-19 Strategic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redirect/WHO-WHE-SPP-2023.1

[7]

吴尊友:从世卫数据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 http://www.gyscdc.com/gyscdc/article.html?id=3570

[8]

COVID-19大流行所致全球超额死亡人数: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global-excess-deaths-associated-with-the-COVID-19-pandemic

[9]

Cumulative COVID-19 infections time series, England -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 累计 COVID-19 感染时间序列,英格兰 - 国家统计局: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healthandsocialcare/conditionsanddiseases/datasets/cumulativecovid19infectionstimeseriesengland

[10]

The prevalence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long COVID in U.S. adults during the BA.4/BA.5 surge, June–July 2022 - ScienceDirect --- 2022 年 6 月至 7 月 BA.4/BA.5 激增期间美国成年人 SARS-CoV-2 感染和长期 COVID 的患病率 -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1743523000415?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