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海军编队第一次环球航行时,来到了欧洲大陆的最西端罗卡角,这是第一代殖民大国葡萄牙的标志性地点,海边竖着一块碑:“大陆止于此,大海始于此”。欧亚大陆向西推进到这里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崭新的空间——海洋。

但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意识里,以海为界,海洋并不属于我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对中华民族来说,土地是最珍贵的。
中华民族对海洋的淡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缺乏发展海权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发展海权的迫切动力。
在封建皇权的压迫下,过去我们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一直不太发达,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伴随着皇朝走遍了终生。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丰腴肥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乐于守成的人们不仅被土地束缚了手脚,也被束缚了思想。
这些以海为界的传统意识已经物化为当今一幕幕历史遗迹,演绎成一种文化象征,也是一种警示象征。

东端的山东半岛成山头,竖着一个“天尽头”的大石碑;南边的海南岛三亚的海边有两块大石头,分别刻着“天涯”、“海角”四个大字。

回顾中国历史,海洋文化其实也很璀璨,有过浩浩荡荡的郑和七下西洋,有过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有过实力位居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但这些轰轰烈烈的壮举,最终没能形成一朵结果的花。
归根结底,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海洋战略。上述种种驾驭海洋的行为,或是为了特殊的政治需要,或是为了单纯的军事需要,但它们没有找到为国计民生需要的动机,没能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海洋战略文化。
同样是向西方学习,旧中国是一个不成功的“学生”。经过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近代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直到民国也没能恢复实力。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弱小的中国海军已经没有能力面对海上战场,从抗战初期就被迫转入长江和内河进行抵抗。中国沿海没有成为抗击敌寇的前沿屏障,反倒成为强敌入侵的宽畅通道。
到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时,中国1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竟找不着一个可以接受盟国支援的港口,盟军被迫开辟翻越世界屋脊的空中航线和漫长的滇缅公路。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痛切地感受到海权的重要性。
21世纪已经迎来了海洋世纪的热潮,我们也早已认识到海洋战略的重要性,走向海洋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正如此前外交部答记者问的一段话:“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向海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