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释义

巴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研究课题。广义的巴文化,决不仅仅指历史文献中关于巴的含义、巴人的起源、巴子国的变迁、巴民族的分支和演变等内容。所谓文化,概而言之,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这些财富的物质外壳中蕴含的一种极其深邃的人类精神(即歌德所说的“上帝的灵光”)。我们今天要深入研究与着力弘扬的巴文化,主要是指古代巴人生息繁衍地区(今鄂渝川陕湘黔衔接地区)数千年来的文化传承,这种地域性文化经过长期演变已形成了一类多元文化,它包容古代巴、楚、秦、蜀等多种文化因素和原始的巫性思维,并在历史进程中融合了苗、侗、白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包括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根据特定的时代进程与自然环境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劳作方式和对于社会事物的参与方式,包括他们别具特色的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包括这类文化在长期磨砺和积累中通过语言、哲学、宗教、艺术等外在表现形式所浸润而成的全部精神文化产品。

长江三峡、清江流域、武陵山地、乌江流域、嘉陵江流域、大巴山地,是古代巴人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区域。巴人曾有好几次大的部落迁徙,先是为楚所迫,溯清江、乌江而上,到长江上游和嘉陵江流域定居;后又被秦所灭,聚族东迁重返清江流域乃至向南潜入武陵山腹地。因亡国破家的风刀霜剑严相逼,巴人几回回辗转异地,凭深山密林、阴森洞穴栖身,处处都有其蜗居之地,又处处都是其漂泊之乡!故巴人的文化遗存极其有限,除了几尊虎钮錞于和散落在沿途的巴氏戈矛、陶器、网坠之类外,几乎没有什么断墙残垣的城池遗迹,更谈不上可资考证的断简残章了。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巴人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遗存,如巴人们幽洞为庐、结草而居的习性,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血性,“伐鼓祭祀,叫啸兴哀”的礼俗,“忠肝义胆、豪放包容”的气节,崇尚鬼神、厚死薄生的心理机制,能歌善舞、敢爱敢恨的生存表象等。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巴人后裔培植了几乎能够与中土文化等量齐观的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这类资源丰富、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文化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巴文化到土家族等多民族文化的漫长发展之路,艰难坎坷,雨覆风翻,有无数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譬如三百多年前,土家族文艺理论家田舜年提出的“异地而神交”、“旷世而相感”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对话的主张,不仅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文化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直到今天,仍具有进一步发挥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研究巴文化,既不能与巴山武陵地区各少数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割裂开来,也不能无视当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状去孤立地引经据典皓首穷经。就我们恩施州而言,要想建设先进的文化大州,离不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学术精神,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刮垢磨光,离不开对文化产品乃至文化精品的制作、加工与提炼,离不开对文化队伍的组建、充实与强化训练。我们应该对恩施州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文化、医药文化、民间文学艺术、古今文人文学以及旅游文化等进行理性的研究与探索,搜集、积累、整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并与周边地区的文化现象进行横向比较,谋求共同开发,逐步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