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阿明是乌干达的前总统,素来以残暴与嗜血著称,在他的身上,流传着数不尽的恐怖传言。
他上台后,只用了五个月就处死了所有有经验的军官,因为他们的存在对于阿明而言是一种威胁。
对于他而言,杀人是一件快事,他喜欢亲临行刑现场,弹奏着手风琴,默默地享受这一“屠戮时刻”。
(一)、危急关头,竟出此策
乌干达在阿明的统治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而且,阿明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政府一旦没钱,就向百姓们增收税负。
而百姓们一旦没钱,他就直接开始大规模印钞。
如此一来,导致乌干达通货膨胀极为严重。
很多百姓也在被逼无奈之下离开了家园,转而奔往异国他乡。
他们开始怀念起前总统奥博特的统治,他带领乌干达脱离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走向独立,是名副其实的国父。
而阿明此前是他在军队里的心腹,可阿明却趁着奥博特出国访问之机,发动政变,推翻了奥博特的政权。
走投无路的奥博特,找到了坦桑尼亚的领导人朱利叶斯·尼雷尔。
二人在独立运动时,就缔结了深厚的友谊,眼见着奥博特落难,尼雷尔并未落井下石。
因此自1971年奥博特下台以来,他就一直在坦桑尼亚生活,并积极的召集旧部,谋划着重新夺位。
对于奥博特而言,阿明在乌干达越是胡作非为,对自己就越是有利。
1978年国际咖啡价格暴跌,乌干达经济遭受重创。
可阿明不想着如何提振经济,反倒是还琢磨着如何清除内部威胁。
在他看来,副总统阿德里斯,深深地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
接着,他安排了一场意外,顺利地夺得了副总统手中的权力。
阿德里斯在乌干达系统内部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他的境遇令其门生故吏胆颤心惊。
阿德里斯倒台了,下一个很可能轮到自己。
这些人便积极的与坦桑尼亚的奥博特取得联系,接着再联合百姓向阿明施压,让国内矛盾持续激化。
面对成千上万的讨伐者,阿明在镇压过后,做出了一项令人费解的决定:讨伐坦桑尼亚。
发动战争是国家在出现危机时,转移矛盾,转移视线的好方法,但对于彼时的乌干达而言,显然不适用。
其一,得不到支持者。要知道,百姓们大都拥戴奥博特,而阿明为了惩罚奥博特而悍然出兵坦桑尼亚,自然得不到拥护。
其二,军队水平极其有限,阿明刚上台就把那些有作战经验的军官悉数斩杀殆尽,谁能领导军队去征讨。
其三,缺少资金。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彼时的乌干达穷得叮当响,拿什么来支撑军队跋山涉水的作战?
何况,坦桑尼亚是家园保卫战,以逸待劳,单从士气上,就力压不知为何侵略坦桑尼亚的乌干达士兵一头。
(二)、骇人听闻,罪不容诛
1978年10月30日,阿明对坦桑尼亚宣战,言语中尽是对尼雷尔和坦桑尼亚人民的嘲讽。
乌干达的军队接到命令后,抵达了坦桑尼亚的卡盖拉地区。
尼雷尔知道阿明是个“疯子”,但没有想到他居然是“真疯”。
尼雷尔和坦桑尼亚士兵,对这突如其来的战争,毫无准备,坦桑尼亚军队只能边打边退。
不需要多少时日,卡盖拉地区竟然全部被乌干达士兵占领。
乌干达侵略者们宛如一群蛮荒之人,他们将整个卡盖拉地区的人,都当成了战利品。
这些士兵在坦桑尼亚的土地上兽性大发,他们三五成群地跑进坦桑尼亚的住户家中,若有男丁直接一枪毙命。家中若有女性,他们则直接将其抱起,摁倒在地。
这些人极度可恶,甚至连老弱妇孺都不会放过,即使是看到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也会将其一脚踢开。
刹那间,无恶不作的乌干达士兵令整个卡盖拉地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除了奸淫掳掠以外,凡是他们所能见到的农田,都会一把火烧个精光。
至于卡盖拉那为数不多的工厂,凡是能用到的东西,乌干达士兵悉数带走,用不了的或者带不走的,则想方设法将其毁坏。
在乌干达的阿明,看着自己士兵的这一出出野蛮行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他放出话来道:“乌干达已经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他还洋洋自得地表示:“我愿意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在拳台上一决胜负,考虑到尼雷尔年老力衰,我愿意绑住一只手和一只脚。如果尼雷尔能打败我剩下的一只手,乌克兰军队将撤出坦桑尼亚。”
这既是对尼雷尔总统本人的羞辱,也是对坦桑尼亚国体的侮辱。
不知阿明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自信,把短暂的辉煌当成了永久。
坦桑尼亚在遥远的东方有个“老师”,名叫中国。
坦桑尼亚的军队皆是由解放军训练,它们用的歼7战斗机和59式坦克,均来自于中国。
当然,有人过度夸大事实,将坦桑尼亚军队比作“东非解放军”,属实是有些言过其实。
“非洲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使得它难以出现一支虎狼之师。
不论五常哪个国家前去帮忙,都无济于事。
当然,接受过训练总比没接受过要强。
在乌坦战争时,坦桑尼亚军队已经初步掌握了步炮协同能力。
尽管只是初级阶段,可对付当散兵游勇般的乌干达军队当是绰绰有余。
尼雷尔总统眼见着乌干达士兵侵占自己的土地,奴役自己的人民,乌干达总统阿明还在那里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耀武扬威。
一腔怒火,涌上了他的心头,也涌上了无数坦桑尼亚百姓的心头,再也忍不住了。
(三)、强势反击,一石二鸟
尼雷尔总统开始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所有坦桑尼亚人民,拿起武器,踊跃参军,打败侵略者。
坦桑尼亚百姓也早已对乌干达人的暴行心怀不满,对于尼雷尔的号召,大家一呼百应。
坦桑尼亚只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就扩充了六万的兵力,总兵力从原来的40000上升到了100000万。
驻守在卡盖拉地区的乌干达士兵,眼见着坦桑尼亚大军铺天盖地地向自己涌来,纷纷落荒而逃。
在当年12月,他们悉数从坦桑尼亚境内撤出。
坦桑尼亚之所以能势如破竹地赶走乌干达士兵,是因为中国顾问为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中国顾问深知坦桑尼亚军队的实力,所以制定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战略。
先用炮火攻击乌干达营地,接着再让步兵们跟在坦克的后面,小心翼翼的行动。
他们的战线推进得极其缓慢,拿着20世纪的武器,却打了一场线列步兵式战斗。
当然,反正乌干达军队又不会穿插包围,万事求稳最好。
次年一月,在59式坦克与歼7的掩护下,数万名坦桑尼亚士兵器宇轩昂地开进了坦桑尼亚,炸弹四处开花,将乌干达炸得轰隆作响。
而那些在坦桑尼亚犯下滔天罪孽的乌干达士兵,在面对坦桑尼亚军队的反扑时,却没有了作战的勇气。
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抵挡这钢铁洪流,又该如何抵挡喀秋莎火箭炮的猛烈攻击。
这次落荒而逃的,换成了不可一世的乌干达军队。
尼雷尔望着军队节节胜利,并无撤退之意。
他下令坦桑尼亚军队,全速朝着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攻去。
阿明在危难关头,想到了自己的挚友——卡扎菲。
卡扎菲一直以来想当非洲的“万王之王”,眼见阿明有如此请求,他当即派遣了一支2500人的部队带着T-54和T-55型坦克、BTR步兵战车、BM-21型喀秋莎火箭炮、大炮、米格-21战斗机、Tu-22战略轰炸机,等一大批来自苏联的先进武器如约而至。
乌干达军队看着利比亚军队的到来,欣喜若狂。
他们并没有与之并肩作战,而是拿着抢夺来的财物,马不停蹄地往后方赶去。
利比亚这个帮忙的反倒成了“主事的”,可来都来了,岂有不打之理。
他们先后派出多架次的图-22轰炸机,可是并未炸中任何一个目标。
倒是坦桑尼亚军队,一直在稳中前进,不日便围攻了坎帕拉。
阿明见势不妙,带着妻子和情人,来到了利比亚,接着又去了伊拉克,最后定居于沙特阿拉伯。
坦桑尼亚的这场反击战,意义非凡,既报了此前的一箭之仇,又推翻了阿明的残暴统治。
而尼雷尔的老朋友奥博特,也如愿以偿地二度登上总统宝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