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

“胆识”被当代人称为“自信”,戴尔·卡耐基认为自信包括人际关系的主动性,也可以衡量梦想的距离,是有系统的方法可以训练达成的。

但“智慧”是什么?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说:“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当代社会里,智慧不代表聪明,而是接近一种状态:对世界万事通透,不纠结,不困惑。

“通”意味着豁达开朗,遇事不钻死角,把日子过得爽直明净;“透”即明白事理,看透本质,处事从容有度,分清轻重缓急。

人天生的乐观心态自然是一部分,但后天可增进的观念,学习世界的规则,了解运行的秘密。以此为目的,我认为人人都需要读一本《社会心理学》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仅仅百余年,但古代智慧的人如亚里士多德、庄子、老子的理论都涉及此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我们个体容易被社会影响左右的人性的通则,人类的行为。如果仅仅用“人天生不同”、“人格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我”,但其实低估了社会情境对个体的影响,譬如家庭、文化等等诸多社会因素。

在社会洪流的裹挟下,在各式各样人和事的打磨下,有人可以在社会连接中风生水起,有人在社会潮流中仰他人鼻息,没人能做到独善其身,更无法做绝对纯粹的自我。

去读《社会心理学》,就是寻找那些影响我们的社会情境力量,以及客观的了解我们冰山一角的社会认知水平。

在第三章“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部分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比任何计算机都比不过的思维机器,最惊人的部分是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但我们也会经常犯错误:认知偏差、自证预言、计划谬误等等。

而且东西方文化下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有不同,西方人更善于分析性思维,讲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特征上,而不太考虑情境。而东亚人更偏好整体性思维风格,更注重整体的情境,物体间的联系方式。

这让我想到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贸然评价我,你只是知道我的名字,可你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过我的行为,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没经历过我的事,就没资格谈论我的好坏。”

以前会以为这是一种委曲求全的自傲,证明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感同身受。

但是现在我会更深刻的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和社会觉知不同,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对这个世界多了份包容,能装下自己的最差结果,能装下他人的辉煌与疾苦。

《社会心理学》让我懂得:人在对自己成功的地方进行内部归因,是“自利归因”,而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而更要命的是“偏差盲点”,我们常常认为其他人比我们更容易犯归因偏差的错误。

再次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开头父亲的话:“每逢你想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所有的人,并非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很多人选择自助心理学书籍,源于与周围关系的僵持或困惑,亲密关系占比尤为突出。阿德勒观点认为: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在第10章“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中可以获取关系的秘笈。“收益是一段关系中正性的、令人愉悦的方面,它让这段关系有价值且得以维持”,而亲密关系中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关系满意度呢?

你的人际关系满意度取决于:你的比较水平、替代性比较水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能够在不好的关系里快刀斩乱麻,迅速投入到下一段感情中,为什么有一些痴男怨女更愿意留在成本很高的关系里。

而这些痴念人的行为又取决于亲密关系的投资模型,为这段关系的付出,这些投资包括有形资产,有些情感能量等等。

当然,我们选择读《社会心理学》其主要目的是;寻找可以持续的幸福未来。

对此,在第14章中,作者结合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涉及幸福时,消费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一点确实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什么使人幸福呢?最重要的四个影响因素:❶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❷ 心流: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做的事情中 ❸追求体验而不是物质 ❹ 帮助他人。

具体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上,譬如对陌生人短暂的积极互动可以改善人的情绪,心流的状态可以丢开迷失的状态,回忆过去的体验我们受益匪浅,帮助他人可以增加人们与他人的积极互动。

然而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意识不到幸福所在。正如发表“宁可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观点的人,大部分是真实的在自行车上,而向往宝马车上,人们对于未感受过的体验有盲目的憧憬和美化。

心理学家曾经做个测试,一个健康的人的幸福感与一位残疾人的幸福感差距不大,因为健康人往往把健康视为理所当然,幸福感是主观呈现的,是由我们对整体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的个人评价决定的。

这样看来,只要你觉得幸福,就是幸福,并没有达标清单:几套房、几辆车、几个孩子可以评估你的幸福。

而最重要的四个影响因素,是人人都可以心之向往,量力而行为之努力的。一个活得通透的人,面对世间万物,纷乱复杂,知道身边的幸福,懂得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去接近幸福。

《社会心理学(第10版)》版面精心设计每一章都都有学习目标,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回顾”,章尾总结也会再次出现知识点,还有“自测”版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最新的记忆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对某一主题的知识的掌握,低估额外学习和练习的价值,学习了材料后,进行小测验比相等时间内学习更能提高记忆效果。

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记住和理解概念,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念。读通识类书籍,这样贴心的设计,真的可以帮到读者,避免读后就忘的老毛病。

随书附送的《社会心理学核心概念手册》中对每一章节及小节的知识点都做了清晰的思维导图式笔记,方便我们随时摆在案头,不时翻阅以校正和告慰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完这本《社会心理学》,有一些思路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及自己的行为。一个活得通透的人,不一定非要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也可以借助自助书籍去疗愈,研究这个世界和自己,训练成熟的思维方式。

文|荣荣

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