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调休,连着两个“上六”才刚刚熬完,大家突然发现,更难熬的居然在后面。

先说端午节吧。今年端午节是6月22日,官方通知22日-24日放假,但为了保证生产,放假后的25日(周日)要上班,也就是需要连上6天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端午只是“小关”的话,今年的中秋国庆可就难了。

今年中秋国庆时间合体,一共放假8天,虽然假期貌似长了一点,节后却要连上7天班!

也就是说: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8天后,在接下来的10月7日、10月8日,一直到下个周六前,打工族要连续7天都要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安排,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能不能不要这样连着上,该怎么休就怎么休,东拼西凑的都是自己本来的休息时间;连着上7天班,熬不住啊!一点不期待,四舍五入等于没放假

问题一:调休是怎么来的?

问题一:调休是怎么来的?

那么,这个制度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到底是谁发明了调休制度呢?

针对工人的制度,自然要最早诞生在工业革命的国家。

1909年,英国财政大臣贝洛克·斯特恩·马歇尔(BeveridgeStearnMacleod)提出了“调休制度”这个概念,随后在1911年正式推出并实施了这个制度。

但最早以“理论”形式提出,却是由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在他的著作《资本论》完成。在那个时代,工人们每天工作10至12小时,但没有休息日。马克思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缩短工作时间来增加工人的休息时间。这个想法被称为“马克思的调休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期,调休制度得以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许多工人在工作中长时间站立和工作,导致健康问题和疲劳。因此,许多公司开始实施调休制度,以平衡工作与休息的关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问题二:中国的调休怎么来的?

问题二:中国的调休怎么来的?

中国的放假调休是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它有西方经济学的影子,也有中国的特色。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颁布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此后,从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国内的“调休”操作横空出世!

而正决定调休时段的,是发改委。